谢冬婵
后疫情时代下,关于生命的诸多议题成为热议焦点。教学既是一种生命活动,又是提升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手段与途径。而生命教育是培育学生生命成长的直接途径,也一直是思政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提出,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中,要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在中职生中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体验式教学,探索在中职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大致有微观和宏观两种类别,即将生命教育视为一种有关生命问题的学校教育或一种教育形态。2006年,冯建军提出生命教育是一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活意义,最终达到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而肖川认为,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这种界定被冯建军称为“生命化教育”。生命教育的取向多元,内容丰富,但都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实现价值追求。
二、中职生命教育的现状
虽然生命教育早在2010年就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但很少有中职学校将生命教育作为一门完整系统的课程来开展。中职学校往往把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首要任务,在中职学段开发生命教育课程的更是少之又少。笔者访谈了几所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从中梳理出目前中职学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学校生命教育滞后,几乎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有的只是穿插在主题班会课和校园文化中;(2)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脱节,缺乏实效性和有效性;(3)生命教育未得到学生家庭成员足够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4)校园文化建设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现不够。
三、体验式教学的含义及设计原理
1.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体验式学习之父 David Kolb 提出,通过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等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组成环形学习圈以实现教学目的。在环形学习圈中,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作为学习的起点,学习在四个阶段中不断完善。我国的体验式教学思想也源远流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生的自我努力;“知行合一”说明认知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肖海平认为,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创造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体验性,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服务于体验;(2)独特性,体验者的生活经历、兴趣、价值观势必会产生独特的体悟;(3)自主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自主地、充分地体验学习过程;(4)平等性,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传授”与“接收”的关系,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互动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与你”之间的关系;(5)实践性,通过亲身经历、感受、领悟去认识事物本质,就是实践的过程。
2.体验式教学的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是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设计,而教师教的行为依从于学生学的行为,在此思想引领下,体验式教学设计侧重于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以学习体验的生成为中心来设计教的行为。陈亮在体验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系统建构以及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归纳了体验式教学的四大基本原理。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化原理”。体验式教学是一个“为做而教、为做而学”“学会成事、学会成人”的教学系统,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一脉相承。教学做合一的目标指向教会学生做事,摆脱“惰性知识”,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学会做的最终目标是学会成事成人,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现实问题,学会思考,感悟生命,完善自我。
第二,师生关系设计的“互适应原理”。在体验式教学设计中,教師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断相互适应的复杂系统。教师对学生的适应是体验式教学的必要前提,不仅表现在备课中,还贯穿在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中。学生对教师的主动适应体现在主动领悟教学期望,适应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活动在师生不断相互适应中能够事半功倍。
第三,教学系统设计的“自组织原理”。体验式教学是一个无序与有序交替运演而涌现的自适应系统,强调学习体验的运行与生成,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发生生、师生之间相互竞争协作,交流互动,充分活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唤起学生的生命动力与激情。
第四,教学情境设计的“心理场原理”。体验式教学是一个具有整体情境与动力作用的教学系统。学生的学习活动源于问题引发的心理紧张情绪,为了释放紧张情绪,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并投入到问题解决当中,而能否释放紧张情绪与整个教学情境相关,比如师生关系、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氛围等。因此,教学情境设计蕴含整体思想,既要引发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又要将动力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操作。
四、基于体验式教学的中职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经由上面的论述,我们明晰了体验式教学课程具有情境、体验、反思、应用四个要素,可从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教学系统、教学情境四个角度思考如何设计体验式课程。那么,该如何将体验式教学有效地应用到中职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中呢?下面,笔者将以上述的体验式教学理论为根基,采用厘清目标、创设情境、巧设问题、合作开放、多元评价五种方式展开中职生命教育体验式教学的课程实施策略构建。
1.厘清目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参与体验,才能学会,学会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起点,教师要回答清楚“教什么,为什么而教”的问题。而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将学习期望设置为高于学生已有经验的目标期望并以此设计教学目标,统领整个课程。对生命教育而言,生活是生命实践的大舞台,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了充分的环境条件。回归生活课堂,既是生命教育的手段,也是目的。端于“知”,落于“行”,我们可通过“知”“情”“意”“行”四个层次设计目标。“知”是学生课前了解、课堂分享、课后考察可达到的基础性目标;“情”是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感体验目标;“意”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行”是学生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所做的行为选择。例如,在“尊重生命——特别的我们”一课中,“知”是让学生理解尊重的内涵,认识到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情”是让学生体验到尊重他人和受他人尊重所带来的愉悦感和价值感;“意”是树立学生尊重他人的人生观;“行”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表达尊重。
2.创设情境
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体验,通过连接生活情境,活化新经验学习所需的旧经验,让学生以自我去生成情感与意义,实现意义的生成、生命价值的提升。创设问题情境可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期望,可见,创设情境就是生成体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有效的情境创设,需要遵循适切性、多维性、启发性三项原则。教师要从学生切实的生活体验出发,精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展现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以此为契机,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课堂关键内容,形式可以采用微视频、角色扮演、情景剧、案例故事、游戏等。在“尊重生命——共情的温度”一课中,以疫情中各行各业的人们抗击疫情的故事情境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辨析生命观,如果将自己置于其中,会如何抉择。并设计失能的模拟情境,让学生蒙眼处于黑暗之中,听令人紧张的音乐和指导语,感受生命受到威胁的危机感,从而领悟生命的可贵和人生的意义,更珍爱生命。情境是生成体验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成教学目标实现。
3.巧设对话
有效的体验,离不开思考,而思考源自于问题。传统的教学授课一味强调灌输而排斥对话,漠视了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体验式教学提倡对话,只有通过对话,才能使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得以实现。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在情境中进行体验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在观点碰撞与认同中,习得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倾听与尊重,也加深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学对话的开展依赖于具体的问题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特点选择与问题情境的难度、类型相匹配的对话方式,创设平等交流知识、共同感悟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对话环境,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意识与信心,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心理建构。在“创造生命——逆行而上”一课中,以孪生兄弟的成长故事为背景情境,学生对问题“为何一起成长的孪生兄弟有如此不同的命运?”展开讨论,引出重点内容——思维方式影响命运,进而再次发问——他们的思维方式具体有何不同呢?引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性思维,深入探讨不同的思维方式及其影响。
4.合作开放
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发挥支架作用。生命教育比其他科目的教学更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信息建构空间,营造合作开放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加工的自主权。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要无条件接纳,面带微笑,真诚地感谢学生的分享,理解学生这样回答是有其理由的,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度的自我表露,不能“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答出一些没预设到的答案,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真实的生成资源,加以引导,对于无关生成,可以进行冷处理。重点引导学生体验后思考,在具体活动中注重学生个体内心的表达,关注个体生命体验。例如,在“欣赏生命——沟通的能量”课中,通过分组讨论,理解沟通中常见的绊脚石,并尝试提出有效的沟通方案,保证了学生体验、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合作的教学氛围,既有助于实现教学的全时空体验,提升生命教育的吸引力,也有助于学生在情绪体验中将理性认同转化为情感认同。
5.多元评价
体验式教学在生命教育中的应用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考试为主、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全面地从综合素质上考核,建立针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考核内容要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沟通能力、合作意识、自主性、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能力等这些和生命成长紧密相关的素质。评价主体可以结合自评、互评、教师评、企业评多种方式结合,实施多元评价,使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生命问题的解决,更注重学生体验、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使评价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个体的全面发展。在“欣赏生命——多元的智慧”课中,学生通过多项智能考验,探索自己的多元智能,同时,接受同学的评价,并在课后开展家庭对话,听听家人对自己各项能力的看法。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占比60%,由教师和各小组监督组成员共同完成,从小组内部分工、沟通协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构成,结果性评价通过组内自评、小组互评以及课后作业完成度构成。
五、结语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与生命教育的特点高度契合的教学方式,为中职生命教育课程带来了新的活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體验中自然地生成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和体悟。学生的反馈让笔者深信体验式教学在生命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希望基于体验式教学涵义和设计原理的五个环节设计能在具体应用中为同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