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晓
设计思路: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入学准备教育重在“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蚯蚓的日记》这本图画书是一个让幼儿喜欢又能接受的学习载体,其生动的画面、趣味的人物形象、幽默的语言特别打动人,其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小学生活,所以我根据需要选择了部分画面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发现和了解每个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和经验,从多个角度引导幼儿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生活既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减少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强化幼儿的入学期待,缓解入学焦虑。
目标:
1.在阅读和讨论中引发关于小学的话题,如小学的样子、小学的生活等。
2.能根据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符号、文字等线索理解图画书中有关小学生活的内容。
3.能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推理,能辨析他人的意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析:清晰的活动目标为促进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导引,也为理解为什么设计这些活动环节提供了方向。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指向引发关于小学的话题,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该活动在设计中重点突出了“学习用品准备”“上课和下课”“时间安排”“作业和考试”这几个具体话题,因为这是幼小衔接准备中比较独特的地方。后两个目标指向幼儿的学习准备和社会准备,是学前教育一直关注的幼儿的能力和品质。该活动既可以作为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中的前期活动,用于引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也可以放在主题活动的中后期,作为阶段性评估来了解幼儿的经验发展情况。当作为前期活动时,对幼儿的相关经验要求不高,重在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为后续的活动开展做铺垫。当作为主题活动后期的阶段性评估活动时,幼儿的经验则是指在主题活动中的种种经历,这些经历在幼儿内心留下了怎样的痕迹?这恰恰是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去倾听和了解的。)
准备:
1.物质准备:根据图画书《蚯蚓的日记》改编的活动用课件一套,时钟钟面一个。
2.经验准备:幼儿对小学有了好奇心,听说过一些关于小学生活的信息。
过程:
一、引出话题:有趣的蚯蚓小学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幼儿园毕业了要到哪里去吗?
幼:要去上小学。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学生请你们认识一下。
幼:(惊讶)蚯蚓弟弟!
师:(出示封面文字“蚯蚓的小学”)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读封面上的文字。)
师:你觉得蚯蚓弟弟的小学会是怎样的呢?
(析:幼儿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和一日生活。因此,在活动的起始部分,教师把《蚯蚓的日记》这本图画书的封面文字进行了修改,改为“蚯蚓的小学”,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开展对话,唤醒幼儿关于快要入小学的情绪情感,并用蚯蚓这一主人公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铺垫。)
二、绘本共读:蚯蚓的小学生活
1.讨论开学的物质和心理准备。
师:(播放课件)开学第一天,蚯蚓弟弟遇到了谁?
幼:老师和同学。
师:原来上小学了会遇到新的老师和同学。
幼:蚯蚓弟弟拉了很多书。
师:这些书是哪里来的?有什么用?
幼:是上课用的。
师:你认为蚯蚓弟弟开学还需要什么东西?
幼:铅笔、书包、文具盒。
幼:橡皮、尺子、本子。
师:这些叫什么呢?
幼:我知道,叫文具。
师:原来读小学会遇到新老师、新同学,要发新课本,还要准备很多文具。
(析:该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初次上小学的物质和心理准备有一定的认识。到小学去会遇到新的老师和同学,有的幼儿可能会害怕或不适应,比如很多幼儿一下子就发现画面中有个别蚯蚓学生在哭。这些心理建设通过蚯蚓的表现来展示,用间接投射的方式反馈到每个幼儿的内心,这比直接询问幼儿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讨论蚯蚓为什么哭,它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个过程有助于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帮助幼儿缓解焦虑情绪。同时,画面中蚯蚓弟弟吃力地用树叶载着书本的可爱形象,往往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很好地激发幼儿讨论读小学需要的物质准备,如书包、本子等。在该环节,教师还组织幼儿讨论“图书”和“课本”的区别,帮助幼儿理解学习所使用的课本和一般的图书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在巧妙地帮助幼儿建立对小学的认识。)
2.讨论什么是“课”。
师:(播放课件)蚯蚓弟弟在干什么?上的什么课?
幼:语文课。
幼:英语课。
师:语文课是学什么的?和英语课有什么区别?学会拼音和认字有什么用?
幼:可以看书。
幼:可以认路牌。
幼:英语是学外国人说话。
师:语文课是学习中国人的语言和文字。
师:音乐课学什么?你们会唱什么歌?
师:你们猜猜小学里还会有什么课?
幼:有数学课。
幼:有科学课。
师:原来小学里有很多有趣的课。
(析:該环节的目的是引发幼儿对小学学习科目的好奇。就语文课而言,幼儿一般会简单地认为是学习拼音和汉字,还有很多幼儿会把它和英语课弄混。因此,教师在该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意识到语文是学习中国人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学会识字能读书看报,从而让幼儿对文字的功能和价值有所思考,为建立文化自信打下基础。在讨论音乐课时,教师让幼儿一起唱一首在幼儿园教过的歌曲,让幼儿发现原来小学有的课其实幼儿园也有,从而缓解幼儿的入学焦虑。最后,教师让幼儿猜一猜小学里还有什么课,目的是想了解幼儿对小学的已有认知经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听说过、看到过的各种经验来表达。)
3.讨论什么是“下课”。
师:(播放课件)下课啦,蚯蚓们在干什么?
幼:在玩球。
师:什么叫“下课”?
幼:就是上课上完了。
幼:是放学回家了。
幼:我知道,是课间休息。
师:下课是指两节课中间的休息时间。
师:又上课啦,蚯蚓老师在批评蚯蚓弟弟什么事情?
幼:蚯蚓弟弟跑错厕所啦。
幼:上课说话。
幼:没有上厕所,没有准备好书。
师:下课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呢?
(析:就小学和幼儿园的差异而言,一般是小学课时更多了,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更分明了,学习和生活的规则也更清晰了,这是幼儿在幼小衔接中面临的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适应小学生活非常重要的方面。该环节主要是通过对“课间休息”的讨论,让幼儿知道每一节课结束后都要先解决好生活需要,并做好下一节课的学习准备,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起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
4.讨论小学生活的作息要求。
师:(播放课件)晚上蚯蚓弟弟是几点睡觉的?你从哪里看出时间的?
幼:上面有时钟,我认识时间。
师:这是几点钟?
幼:9点。
幼:10点。
幼:10点半。
幼:不对,是10点10分。
师:蚯蚓妈妈对蚯蚓弟弟说了什么?
幼:你要早睡早起!
幼:再不睡觉,明天上学要迟到啦!
师:你们晚上一般几点睡觉?
幼:我8点睡觉。
师:你知道早睡早起,很棒哦!
幼:我10点半睡觉。
师:你比蚯蚓弟弟都睡得晚啦!做了小学生可要早点睡觉哦!
(析:在该环节,教师继续和幼儿讨论小学生活的适应问题。早睡早起是保证准时入学并有充沛精力的重要方面。这里特意用一个钟面让幼儿认识(或复习)整点和半点,并用问题“你们晚上一般几点睡觉”来引发幼儿的反思。这个问题让教师了解了幼儿对时间概念的认识,以及班里幼儿平时晚上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教师在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及适宜的家园合作。)
5.讨论什么是“考试”。
师:(播放课件)蚯蚓弟弟在干什么?什么叫“考试”?
幼:考试就是看成绩好不好。
幼:考试就是检查你学得对不对。
师:是的,考试是帮助你发现老师教的你有没有学会,如果没学会要赶紧弄明白。
师:蚯蚓弟弟考试成绩好吗?100分、优秀、☆都表示什么意思?
幼:表示学得很好。
(析:该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对学习、考试、成绩等小学里敏感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小学的学习不同于幼儿园,它是有一定的学业要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回避。但我们不能用成绩误导幼儿,而是应该让幼儿认识到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考试并不可怕,只是用来检查平时学会和没学会的知识,如果没有学会,只要赶紧补起来就好。)
6.讨论“我的小学”。
师:(播放课件)蚂蚁问蚯蚓弟弟的小学叫什么名字,你知道你将要读的小学的名字吗?
幼:我要读的是长寿桥小学。
幼:我爸爸说我也读长寿桥小学。
师:哎呀,你们会是老同学哦!赶紧拥抱一下吧!(幼儿欢笑拥抱。)
幼:我读长江小学。
师:还有读長江小学的吗?(幼儿摇头表示没有。)
师:看来你会遇到很多新同学呢!
(析:该环节旨在引导幼儿从讨论蚯蚓的小学转向讨论幼儿自己将要入读的小学。如果作为主题活动中的前期活动,很多幼儿可能还不知道自己要入读的小学,那么该环节正好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用激励的口吻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讨论入学事宜,从而更好地协同家长一起展开幼小衔接的教育。如果是在主题活动的后期,离幼儿园毕业的时间比较近了,那么可能大多数幼儿都已经明确要读的小学了,有的可能已经去报名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谁和谁是读同一所小学的,让读同一所小学的幼儿握手和拥抱,告诉他们原来你们会成为老同学,从而增强幼儿对小学的向往,缓解入学焦虑。如果班里有个别幼儿找不到一起入学的小伙伴显露出孤独感时,教师则可以用惊喜的口吻安慰他们,告诉他们在小学将会遇到很多新同学,从而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一起参观小学,访谈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了解小学的各种学习和生活情况。
2.与幼儿讨论交流对小学的认知经验,反思哪些是我们知道的,哪些是还想进一步了解的。
3.与幼儿聊一聊他们心中希望的小学是怎样的,希望自己的小学生活有什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