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2-05-30 11:04周娟娟刘欢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劳育劳动中职

周娟娟 刘欢

一、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背景分析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内涵和意义,为职业教育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指引。指出“职业院校要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有助于精准、有效地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具有劳模精神、工匠意识的劳动者。为了解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笔者以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为例,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约4000名学生进行了线上调查。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对策,以期能为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

问卷中提到“学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劳动课吗?”数据显示,认为有必要开设劳动课的学生占41.53%,持无所谓的态度的学生有33.72%,认为没有必要的学生占24.75%。绝大多数学生对开设劳动课持无所谓或者没必要的态度,说明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事实上,学生只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端正劳动态度,从而在劳动实践中积极付出,获得更有意义的价值体验,同时才能更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自觉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从而提升职业劳动技能。

(二)学校劳育目标不明确

数据显示,只有30.4%的学生表示教师经常会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只有52.3%的学生能完全理解或比较理解劳动的目的和意义,这两个数据意味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引,如果学校没有在顶层设计上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就没有明确的参考和指引,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劳动教育就较为零散,学生在劳动中自然没法获得具有实质教育性的东西,就不明白劳动的目的及价值意义,那劳动的教育性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学校劳育内容相对单一

学校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包括劳动课、综合实践活动、班级或校内劳动、课外活动课、思品课以及其他学科教学。数据显示学校的劳动方式中,做值日生占71.33%,完成班集体劳动任务占16.46%,完成专业劳动实践5.14%,劳动社团占7.07%。可以看出,学校的劳动教育是以集体性或义务劳动为主。在劳动实践活动、劳动社团、志愿劳动等方面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劳动形式较少,劳动教育内容呈现单一化。劳动内容的单一性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内在热爱。

(四)家长劳动教育观念陈旧

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在调查中发现,65.01%的家长对孩子说过:“如果不好好读书,只能去扫大马路或搬砖的言论。”这一数据表明很多家长由于受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重学业轻劳育的错误观念,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包办、代替等现象,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会不会劳动并不重要。家长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自身错误的劳动观势必会影响孩子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

(五)学校劳育评价相对笼统

科学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学校劳育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学生劳动结果进行评价占50.42%,过程中评价占18.91%,说明教师并不是很注重评价学生的劳动结果,尤其不太重视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性评价,甚至约30%学生表示教师对自己的劳动没有评价。可见,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对劳育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更是缺乏劳育的评价意识。基于劳动教育长期性的特点,学生劳动情况的评价也应该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不仅要对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过程进行评价。此外,劳动结果的评价主体多以教师为主,既没有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也没有发挥家长或社会、同伴在评价中的作用,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导致无法发挥评价的作用。

三、中职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

《意见》明确提出应开足劳动必修课,因此学校在顶层设计上要把劳动教育写进学校建设课程方案,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给予规定的课时保障,这样教师才能在专门的课程中系统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确劳动的目的和意义。学校可以结合《意见》中提出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制定学校的劳动教育目标,并把劳动教育目标写进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劳动教育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二)促进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融合,构建跨界融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实施劳动教育中,要积极促进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实现劳动与其他四育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劳动教育目标,在其他学科的授课中创造性地发掘劳动教育资源。

专业课学习方面:在专业课授课中,结合教学主题,通过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巨大价值,从而培育职业精神。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财经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以劳动教育为起点和抓手,以德育為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生理解“付出劳动与获得收入”“诚实劳动与个体尊严”“劳动能力与尊重他人”等财经生活关系,强化学生“劳动创造财富”的劳动观念。

实习实训方面:通过模拟或者真实的岗位体验,引导学生在劳动岗位中,熟悉劳动纪律,加强劳动法规的学习,掌握正确实践操作的原理和方法技能。同时,指导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劳动任务,在体验劳动快乐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树立团队意识,实现自我成长。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升劳动素质,培育工匠精神。

思政课授课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授课主题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劳动认知,以演讲、分享、视频展播、故事解读等形式,通过向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以及身边劳动表现优异的普通劳动者和同学等榜样人物学习,身体力行地在职业实践中领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

艺术教育方面:在艺术授课上,依托教学主题,时政热点,节假日主题等,通过音乐鉴赏、绘画创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劳动光荣之美。

班会课宣讲方面:在班会课中通过分享劳动心得,宣讲劳动体验交流,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并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等,从而进一步实现自我教育。

(三)营造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开设丰富多彩的校内劳育形式

首先,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加强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培训,使教师不断更新观念,看到劳动教育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价值发挥、道德面貌的改善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方面的价值。教师作为劳动教育实施的主体,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在班级管理中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其次,依托专业特色,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比如: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大国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树立中职生“劳模”榜等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最后,除了日常的值日、义务劳动外,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比如组建劳动教育的社团,定期开展特色劳动活动、开展劳动文化节、举行辩论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

(四)实现家校社的联合,拓宽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首先,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以通过开家长会或者家访的形式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并实施家庭劳动教育,甚至可以尝试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认识到劳动对培养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好家风”,真正实现家校协同。其次,充分发挥社区资源,让学生参与社区劳动,比如金融知识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宣传、整理单车活动、看望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公益服务中培养社会公德心和奉献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最后,综合利用当地的劳动教育资源,积极创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既可以每月固定一次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教育,也可以利用特殊的节日、节气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从多种途径、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取得劳动教育的实效。

(五)完善劳动评价机制,提供优化策略

劳动评价是对学生劳动技能、劳动素养等全面评价,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健全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劳动评价体系时,把表现性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追踪评价相结合,同时关注劳动教育的德育指标,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比如设立劳动档案或者设置专门的评价表,详细的记录学生的劳动知识成绩、劳动学习态度、劳动活动次数、公益劳动服务情况、参加劳动的熱情、日常生活表现、自我服务能力等方面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在调动中职生劳动积极性的作用,实现最佳的劳育效果。另外,在评价主体方面,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同伴、家长等多元主体的评价作用。比如,可以组建环保组,定期在校内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劳育劳动中职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