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强
[摘 要]中考之后,失落、自卑、内疚、焦虑、亢奋放纵、抑郁、迷茫等都是考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鉴于此,本文从家长层面主要阐明了四条策略:一是引导学生科学安排考后的学习与生活;二是引导学生平静地对待考试结果;三是引导学生学会舍弃;四是通过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而消解学生内心的淤积。从考生层面主要阐明了三条策略:一是对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自我调节;二是合理安排考后生活;三是学习使用一些自我情绪调节和心理疏导的方法。
[关键词]中考生;考后心理;调适策略
每年中考结束之后、分数公布之前,是考生和家长比较“难熬”的一段时间。无论是平时成绩一直比较稳定的学生,还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考试之后既有某种期待又有一些担心、忧虑,心理可谓“七上八下堪为磨”。面对心理上的复杂变化,考生和家长如果懂得调适,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策略,避免陷入自责和迷茫之中,防止出现过度放纵或低落焦虑、浮躁不安等不良情绪,让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学生峰回路转,顺利渡过考后情绪多变期,迈向下一学段的新生活。
一、中考后考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要想避免患上“考后综合症”,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需要开阔视野,科学认知中考后考生容易出现的一些典型心理问题。
(一)失落心理
容易出现这种心理的一般是对中考期望值高而自我感觉不良的考生。当在考场上感觉和自己原本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时,考试结束后,考生仍然会在脑海中不断强化这一感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疏导,就会出现显明的失落心理。尽管中考已经结束,但似乎与心中的期望也越来越远,心理上难有考试后的一种轻松、释然,反而会感到茫然失措,心里空空荡荡、六神无主,仿佛丢了魂似的。这种失落心理往往会影响他们对学习与生活的热情程度,甚至于郁郁寡欢,心事重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就会郁结在心,使自信心受到打击,一旦中考失利,就怕从此一蹶不振。
(二)自卑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现象的考生,一般都是平時成绩较差,对中考成绩期望不高、把握不准的考生。他们往往会用平时的状况考量中考的情况,总觉得中考的结束就是自己前途的终结,将自己的成绩和人生之路等同起来。所以,即使中考成绩还未公布,也似乎已经看到了尽头,思想过于单一,整日长吁短叹,总是愁眉苦脸,反复咀嚼自己的过去,脑海里面浮现的是自己的缺点,意念之中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即使是和别人交流,也不忘诉说自己的缺点和失败,话语之间流露出的也是希望的渺茫。一旦出现这样的心理状况,考生很容易会自轻自贱,心灰意冷,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希望。
(三)内疚心理
考前,考生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得到老师无私的帮助,本想中考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以示报答,但是,考场上就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丢失了本来可以拿到的分数,自感对不起学校、老师、家长,由此产生了内疚自责心理。如果发现学生产生了这一心理,家长要及时安慰,否则,学生就会变得沉默寡言,自怨自艾,自信心减弱,甚至出现自闭现象。
(四)焦虑心理
自普高和职高按一比一比例招生以来,考生的焦虑心理就尤为突出。尤其是那些考前成绩不稳定的考生,还有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考生,在这段时间往往患得患失、焦虑烦躁。尽管中考已经结束,但是,他们还是不能把注意力从中考上转移开,过于纠结考试过程中的某个细节,仍然保持着考前检测后的纠错习惯,特别在乎该拿的分是否拿到,不该出现的错误怎么才能避免。而且,会做出各种假设,如果自己的分数上不了普高线或重点高中的线怎么办,等等。越是担心自己的成绩和考试结果,越是满脑子的不安和焦虑,导致了考生难以入眠,做事分心忧虑。
(五)亢奋、放纵心理
对于一些自感考得很好、超常发挥,或者在考前倍感备考的艰辛、期待中考早点结束的考生,中考的结束对他们来说就是解脱。于是,他们想彻底放松紧张的心理,想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他们想在家美美地睡一段时间的大觉,他们想约上同学、好友上网、唱歌、聚餐、喝酒、游玩,等等。学生一旦出现这种心理,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如果不加节制而放任学生,首先学生的作息时间将变得毫无规律,甚至会出现通宵达旦的情况,不但会打破生物钟,造成学生身心上的疲惫,而且有可能还影响到身体健康;其次一旦学生在这段时间成了“脱了缰的野马”,不仅有可能染上一些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或者交友不慎、误入歧途,而且有可能发生一些重大安全事故。
(六)抑郁心理
尤其是一些心气特别重、期望特别高的考生,一旦中考发挥失常、内心受到冷落或打击,就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抑郁暴躁等情况。有些干脆把自己关在家里,不理睬家人,不和他人接触。如果家长过多的关心或追问,就会大发脾气、无故争吵,让人觉得性情暴躁、难以理喻。考生一旦出现这种心理,难以自制,甚至会出现一些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轻生念头或行为。
(七)迷茫心理
中考之前,考生都能进入备考状态,即使是学习底子差的考生,也会感觉到时间的紧迫。而中考之后,考生一下子闲了下来,原本习惯了学校高强度的学习生活,忽然之间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内心一片迷茫,一时之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茫然无措,无所适从,如果调适不当,就会影响新学期学习目标的树立,为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留下阴影。
二、中考后考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调适策略
中考结束之后,作为家长,一定要像考前一样关心学生,细致观察学生在情绪、饮食、睡眠以及日常行为方面的变化,一旦发现学生的表现与平时明显不同时,也不要一惊一乍,首先冷静地判断学生的心理处于哪种状况,能够及时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预防,需要干预或调适的,也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通过积极应对、科学引导,对不良考生心理进行干预与调适。当然,作为中考考生,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上述心理现象,首先要主动配合家长,不可一意孤行;其次要学习自我调适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一)家长层面的应对策略
1.引导学生科学安排考后的学习与生活
针对中考后考生会有一个“情绪多变期”的情况,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在学生出现不良心理之前,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安排考后的学习与生活,事先做好各种不良情绪心理的预防工作。例如,经过细致地观察,发现学生在走出考场时有点闷闷不乐,此时,家长就要预先做出判断,防止学生由此而出现自卑、失落、内疚、焦虑等不良心理。如果学生比较听话、也习惯了日常的勤奋学习,则家长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瞄准学生的兴趣、特长,一起制定两三周的生活、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让学生无意识地摆脱中考影响。如果观察到学生考后情绪、心情比较好,甚至有点亢奋时,则家长就要防止学生出现放纵心理,在合理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建议学生安排好休息时间,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学生适度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可以和同学一起结伴外出跟团旅行。如果学生原本成绩就不太好,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自卑、麻木、抑郁、封闭心理,家长就要经过精心的“分析”“策划”,尽量把学生所有的兴趣点、闪光点和特长爱好挖掘出来,指导学生制定专攻计划,着力发展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对那些中考失意的学生,家长要想方设法做好规划,通过引导他们参加一些有吸引力的、适合其心理特点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例如参加特长训练班、体育锻炼活动、团体旅游等。当然,参加这些活动或运动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从失意中走出来,让心态恢复正常。
2.引导学生平静对待考试结果
学生考完试后,无论考得好坏,心里难免有一些忐忑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能随着学生一同揪心焦虑。即使有这种情绪或心理,也要调节好自己,不能让自己的焦虑与忐忑表现出来。要知道,学生的坐立不安或紧张忐忑可以理解,如果家长也跟着如此,就会火上浇油,让学生受到更大的影响。如果家长比较平静、淡定,学生即使有一时的不安和焦虑,也会因为家长的平静、淡定而变得安心。所以,在学生考完试后,家长尽量不要去主动问学生考得如何,也不要急着去催促学生预估考试分数,以免让学生把注意力完全停留在考试上。事实上,无论学生考得好与不好,尽管分数没有出来,但木已成舟,事实难以改变。这也是家长引导学生平静地对待考试结果的主要原因。
3.引导学生学会舍弃
舍弃今天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明天。中考也是如此,既然已成事实,无论考的如何,都没有必要再留恋。考好了,不懂得放弃,仍然时刻沉浸在考试的荣光之中,难免受到浮躁和骄傲的影响;考得不好,不懂得放弃,一直被懊恼和焦虑所驱使,悲观、失落、自卑、压抑、迷茫等等就会找上门来。为此,家长就要引导学生敢于舍弃今天,无论喜怒哀乐,不管成功失败,都要敢于说“再见”。
4.通过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而消解学生内心的淤积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紧张、焦虑等很多情绪都会在倾诉中得到缓解和释放。中考结束后,家长尽量不要多说话,如果学生想和自己倾诉一下内心所想,家长一定要尊重学生,放下手头的活儿,认真地倾听。例如,当学生因为发挥失常而导致情绪失控、直接向自己倾诉时,家长就要及时对学生的倾诉作出回应,在给予充分理解的同时避免评价,更不能指责。相反,针对学生在倾诉过程中表现出的某种心理,家长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自己中考后的一些体验或感受,让学生明白:不要因为一时一次的不如意而影响将来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在中考后的“情绪多变期”,家长一定要少说多听。
(二)学生层面的调适、化解策略
作为一名中考考生,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中考。毕竟,中考再重要,也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无论如意与否,都要经过这一步。相比中考而言,人生之中还有更长的战线需要我们一步步走好。因此,注意调适、化解不良心理,敢于放下,放眼未来,更好地规划未来,并为之一步步落实,才是考生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以下是一些比较好的自我调适方法,可供考生学习并进行自我调适。
1.对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一个人,只要有愿望和需要,表现在实际结果的存在上,就免不了产生喜怒哀乐。中考也是,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期盼与期望,每一个考生也都会因为中考现实的存在而出现一些不良心理或心态。即使是中考状元,也会因为没有考入更好的高中而遗憾。所以,明确哪些心理会对自己造成影响,并相对应地选择一些自我调节策略,有意识地对不良情绪或心理进行调节,就能有效避免不良情绪或心理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感觉到心理特别压抑、烦闷时,不妨调整调整、放松放松,约同学好友一起去爬爬山、聊聊天、散散心,等等,有意识地把内心的压抑和烦闷排解一下。再如,如果感觉到自己特别愧疚,由于几个不该有的错误而可能导致有负老师、家长的期望时,则不妨主动和父母聊聊天,把自己的愧疚之情表达出来。向父母倾诉之后,自己内心也会好受些。还如,如果一时之间满脑子还是对中考成绩究竟能否上普高线的担忧和焦虑,那么不妨盘点自己中考之前的兴趣与爱好,利用这段闲暇时间把由于中考备考而中断的兴趣活动延续起来。这样,也能很好地转移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并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做个铺垫。如此调节不良情绪,则考生就能远离不良情绪或心理对自己进一步的影响,从而保障身心健康。
2.合理安排考后生活
考后两三天内,适当放松一下自己,转一转,玩一玩,睡一睡,等等,都很好。但是,一定要适度,不能毫无节制,更不能报复性地玩耍;否则不但会起不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反而会出现因亢奋而放纵自我的不良心理状态,甚至危害到身心健康。适度调整之后,就要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计划,列出自己想做的事情、想看的书、喜欢看的电影、需要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如此一来,不管中考最终的成绩如何,都能在“情绪多变期”内调节、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预防不良心理对自己的影响。
3.学习使用一些自我情绪调节和心理疏导方法
出现不良情绪或心理不可怕,可怕的是考生不知道出现不良情绪或心理之后如何应对。为此,学校或教师应该在中考之前,通过集中专题辅导的形式,对全体考生进行考后不良情绪和心理调节和消除策略的讲座,让考生学习一些科学的应对方法。例如,当内心不快、抑郁时,可以走向户外,去亲近大自然。自然界中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都是抚慰考生不良情绪或心理的良药,能够有效舒缓心中的不快、改变抑郁的心情。再如,当心里郁闷或烦恼、纠结时,不妨选择谈心法,以面对面倾诉或写信的方式,把内心的情绪或想法向自己最亲密和信赖的人倾诉。这种谈心不仅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也可用写信的方式来交流。
参考文献:
[1]邹璐璐.中考考生心理問题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