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中的生命观探析

2022-05-30 10:48刘思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姑姑莫言小说

刘思伶

内容摘要:莫言的《蛙》是一部关于复杂人性和生命的小说,作者书写了高密东北乡的一名乡村妇科女医生——姑姑万心波澜壮阔的一生,反思中国六十年民间计划生育史,传达对生命强烈的人文关怀。小说中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多样的、深刻的,本人试从小说中体现出的生命观:多子多福、生命至上、男尊女卑以及生命价值的觉醒和忏悔这四个角度评析作品对生命的态度和人性向善的肯定与赞美。

关键词:莫言 《蛙》 生命观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的话题是审慎而庄重的。儒家有“未知生、焉知死”、“乐知天命”之说,主张“热爱生命”;道家反对自杀,强调“全身避害”,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们崇尚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提出生命的本质是自然存在基础上的社会性本质,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主张人们要拥有乐观奋斗的人生态度,并倡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它还关注生命结束以后的社会价值。苑莉莉认为,从广义上说,生命观就是追寻生命的本源,探讨生命的价值、意义和基本精神,致力于了解、塑造生命的存在过程、顺应与超越的方式,以及在社会、经济、文化等诸种因素塑造下的生命本源观、生命价值观、生命现实关怀、生命境界及生命终极关怀等一套生命规范体系。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命观也在不断丰富它的广度与深度。莫言的小说《蛙》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书写了一名乡村女医生——姑姑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姑姑的经历反思中国六十年计划生育史,传达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小说中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多样的、深刻的,本人试从小说中体现出的生命观,评析作品传达的生命态度。

一.原始的生命观——多子多福

小说的名字《蛙》耐人寻味,是多子多福、生命繁衍生生不息的象征。用小说的叙述者“蝌蚪”的话来说,“蛙是多子的象征,蛙是咱们高密东北乡的图腾,我们的泥塑、年画里,都有蛙崇拜的实例”。图腾崇拜在远古时期盛行,成为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很重要的一部分,蛙能成为高密东北乡的图腾,说明繁衍子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自古以来就是被供奉被崇尚,甚至已经融入人们的血液中。从语音上看,蛙谐音“娃”,暗含了人们对生命的渴求,对蓬勃旺盛生命力的赞美。

小說中作者介绍了高密东北乡一个古老的风气:“人们生下孩子后,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这古怪的风气因何而生作者没有提及,大约是那种‘贱名者长生的心理使然,抑或是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体一块肉的心理演变。”如今父母给孩子起名字都追求“雅”,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而这古怪的起名风俗,笔者认为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紧密相关的。社会生产力低,社会文明程度不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又强烈,在多子多福的家庭中,为了以示区分人们用这样简单而粗糙的思维方式给孩子命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从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繁衍子嗣、人丁兴旺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但同时,“贱名”的存在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生命繁衍之外的意义,作为生命个体独特的价值还没有真正发掘出来。

二.崇高的生命观——生命至上

在小说的第一部分,作者描述了姑姑早年作为乡村妇产科医生辉煌的行医经历和深受村民崇拜爱戴的温馨场景,姑姑用自己毕生所学为成千的婴儿接生,高密东北乡每条街道、每条胡同里都留下了姑姑的自行车辙,大多数人家的院子里都留下了她的脚印,其成绩之辉煌接近完美。在新旧接生观念冲突与野蛮愚昧的“老娘婆”斗争中,姑姑展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将谋财害命的“老娘婆”赶进了历史的漩涡,让更多的新生儿得以平安健康地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姑姑用青春的热血书写着生命无价的赞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这种生命意识的崇高性不仅仅体现在人身上,连家里难产的母牛似也性灵相通,“那母牛一见到姑姑,两条前腿一屈,跪下了。姑姑见母牛下跪,眼泪哗地流了下来。”在姑姑眼里,生命是至上的,万物皆有灵,牛虽畜类也是性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被善待。

在计划生育年代,姑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她由人们眼中的“送子娘娘”变成了戕害生命的“活阎王”。当政治与人性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姑姑手上沾着两种血,一种是芳香的,一种是腥臭的,在经历过一场场“血的惨剧”后,姑姑人性的善良并未泯灭,在捉捕“超生游击队”王胆的水上追击战中,唤醒了她作为妇产科医生肩负圣神使命的一面,为逃窜奔波而受到惊吓早产的王胆果断展开急救,最终保住了王胆肚里的孩子。可孩子父亲陈鼻却因新生儿是女儿而弃养,姑姑痛骂陈鼻后将王胆不足月的女儿陈眉收养。在生命面前,政治无法泯灭人性中的善,生命是神圣的,而男性虚伪浅薄的传宗接代观对同样是条生命的女性施加的漠视和戕害则更令人寒心、为人所不齿。在政治与人性极具冲突的特定背景下,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仍有饱含希望的一面,就如文中对姑姑评价的那样:“姑姑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但她只有在将婴儿从产道中拖出来的那一刻时才会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她体会到的喜悦是一种纯洁、纯粹的人的感情。”生命是平等的,是超越物种和阶级的,生命也是伟大而崇高的。

三.不平等的生命观——男尊女卑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与多子多福相伴而生的就是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从群经之首《易经·系辞》中可见端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把男尊女卑说成是一个自然法则。在随后几千年的主导意识形态体系中,男尊女卑是现实存在的历史事实,如西周即有生男弄璋,生女弄瓦之说。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反应在生育观上就是重男轻女。小说《蛙》中描写重男轻女观念对人们思想的渗透是根深蒂固的,甚至近乎偏执,哪怕社会变革、时代更迭,此中的人们在生育观上不但不自知反而助长重男轻女的不正之风,这似乎演变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小说中的“我”(蝌蚪)回忆起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对姑姑说过:“女人生来是干什么的?女人归根结底是为了生孩子而来。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在人们的意识观念中,女人的全部价值来自生孩子,而且必须生出男孩,女人的家庭地位才能强化巩固,这种观念从老一辈人一代代传递下来,不光男人们这么认为,村里的女人们也似乎从未质疑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王肝他娘的子宫脱出阴道,像个烂梨,可王腿还想要个儿子;王仁美自告奋勇给万小跑当老婆,要给小跑生世界冠军,并多次找姑姑要双胞胎药,甚至违反计划生育取环偷生;王胆身材矮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要给陈鼻生个男孩,结果陈鼻却因这计划之外的孩子是个女儿,没有完成给他陈家传宗接代的使命而弃养虐待孩子……生育成为了村里女人们生命的全部意义,人生的价值被生男孩的终极目标而禁锢,没有文化的女人们如此,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也偏执得近乎病态。小狮子是受过教育、吃国库粮的知识女性,是跟着姑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忠实而坚定的追随者和得力助手,有科学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历、与时俱进的价值观,然而在生育问题上却因没能给丈夫诞下子嗣而极度愧疚,甚至找黑暗的代孕公司“生男孩”。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也是人们思想观念层面的一次洗礼,然而在人们强大的集体潜意识中重男轻女的观念意识依然根深蒂固甚至偏执得近乎病态,政策执行者也不例外,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谓的计划生育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有钱的罚着生”,“没钱的偷着生”,“当官的让‘二奶生”,“只有那些既无钱又胆小的公职人员不敢生”。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顺势异化为罚款的依据。“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流行。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已渗透到人们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通过不同身份人群在不同社会时期对待生命的态度深刻揭示了这种不平等生命观的顽固和不公,呼吁对生命的尊重与人性的关怀。

四.生命价值的觉醒与忏悔

小说的第五部分是小说的叙述者蝌蚪在现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化处理完成的一部剧本,给残酷的现实中无处伸张的正义和被忽视的人性善良一个倾诉的出口,也是小说传达强烈人文情感与批判的部分。

话剧以代孕妈妈陈眉为寻找自己被代孕公司强行剥夺的孩子展开,她本是陈鼻弃养的女婴,长大后容貌出众却很有志气,靠自己的勤劳打拼奋斗。一场火灾让她毁了容,她本已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但为了赚父亲的治病钱不幸沦为黑暗代孕公司敛财的工具,在代孕公司一出“狸猫换太子”的闹剧榨取了她的生育价值并剥夺了她的孩子后,唤醒了陈眉作为一个母亲捍卫自己人权的强烈意识,她结束了原本打算给病重父亲治疗费后就放弃生命的想法,开始四处奔走揭露代孕公司的恶行,她屡屡碰壁但始终顽强抗争,为找孩子、争取生养权几近疯狂。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这里女性的生命价值开始觉醒,她开始向物化女性为生育工具的代孕黑势力而控诉而抗争,同时用毕生的精力去誓死捍卫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权利。此时的陈眉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个体自尊自爱追逐正义的斗士形象展现出来,她以一位母亲顽强的生命力、誓死捍卫幼小生命的信念令人感动。剧作的最后以一出跨越时空的“糊涂案”再次欺骗剥夺了陈眉的孩子,暗示着在资本和利益面前被物化被轻贱的生命与人性,生命的抗争与现实的黑暗相互映照,传达出强烈的讽刺与批判意味。

法国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生命就像芦苇一样脆弱,然而人却因其有思想而高贵。在《蛙》这部小说中,人的生命价值还体现在面對人性的善与恶,敢于反思和忏悔。姑姑万心从众人欢喜的“送子娘娘”到人人喊打的“夺命阎王”,姑姑的一生随着国家计生政策经历了重大起伏和波折,作为国家计生政策的执行者,她恪守自己的座右铭:“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党指向哪里,我就走向哪里”,她不惜一切代价为执行政策冲锋陷阵,手上沾着无数婴儿腥臭的血,甚至连自己的亲侄儿媳妇都不放过。姑姑深知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悖公理人伦,也理解国家政策推行过程中的艰难与时代意义,她革命立场坚定,刚正不阿,富有牺牲精神,直到退休前都奋战在革命事业的一线。然而生命是崇高的,摧毁生命与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伦观是极具冲突的,这种矛盾冲突集中体现在姑姑退休的那一晚。喝醉酒的姑姑在回家的路上被无数的青蛙围追堵截,青蛙的呱呱声仿佛在姑姑手中消逝的无数婴儿向她控诉,对她进行命运的审判,她奋力挣扎却又无处可逃,最终昏倒被郝大手所救,至此姑姑反思自己前半生对未出世生命的屠戮产生了无限的内疚与悔恨,她内心的恐惧与罪孽感让她选择了与郝大手结婚并将自己的余生用来捏泥娃娃、供奉娃娃为自己赎罪忏悔。这里的蛙与娃谐音,蛙声不息象征着原始生命力的蓬勃,制度或是个人意志在原始生命力的强大自然法则面前是渺小和卑微的,小说中说姑姑怕青蛙这更像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人对自然生命应保持敬畏。姑姑的余生用迷信的方式虔诚地供奉泥娃娃为自己赎罪,她的忏悔是半生经历对生命沉痛的思考,这种忏悔是珍贵的,人性的善与恶正是通过这种反思和忏悔体现了作为思考的人的高贵。

除了对于生命的思考,这种忏悔精神还体现在高尚人格的感染上。小说的剧作者蝌蚪是在与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通信过程中,受到杉谷义人忏悔精神的感染,最后决定用创作剧本的方式完成自我内心的赎罪。杉谷义人是日本人,本是代替父亲表达对侵华背景下对姑姑一家造成困扰的歉意,这种忏悔跨越了国界穿越了时空代际都始终没有缺席,反映出了高尚人格与忏悔精神的可贵之处。蝌蚪在这种高尚人格精神的感染之下,渐渐认识到正是自己的懦弱与虚荣最终造成了妻子王仁美的死,自己当时想要保住“铁饭碗”是真,放弃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妻子也惨死在手术台上,屡屡开脱的理由也不过是自己无法面对内心的自私与黑暗。

同时作为一个坚决认定代孕有悖人伦的一份子,在面对代孕对象是陈眉且代孕的孩子正是自己的,他经历了疯狂的自我说服直至妥协接纳,造成陈眉精神崩溃乃至人生毁灭悲剧的不是别人不是代孕公司而正是自己!是自己的虚伪虚荣和内心隐秘的阴暗自私造成了他人生命的悲剧,并产生了一种忏悔赎罪的责任意识。蝌蚪这种深刻的反省和自我剖析字字句句诉诸笔端,展现出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生命的觉醒并表达了人性向善的希冀和可贵。

生命作为一个宏大的议题在莫言笔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生活形态,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者正是在理想中的高密东北乡,用传神的笔触、动人的故事描绘出一幅幅复杂多样的生命图景,传达出了强烈的人文关怀与对生命顽强、高贵的赞美。

参考文献

[1]王海梅.新时期高职生生命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9(1):198.

[2]苑莉莉.中法女人生命观比较探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10):95-102.

[3]莫言.蛙[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

[4]杨海燕,周春英.从重男轻女思想到女性自我认知——分析莫言作品《蛙》[J].名作欣赏,2015(5).

[5]廖先怀.生殖崇拜视角下原始生命的回归——莫言《蛙》之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6).

[6]从新强.论《蛙》的未完成的“忏悔”[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6(01).

[7]李松睿.“生命政治”与历史书写——论莫言的小说《蛙》[J].东吴学术,2011,(01).

[8]胡雪,周春英.无边的忏悔,无力的救赎——论莫言长篇小说《蛙》[J].名作欣赏,2015,(05).

(作者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姑姑莫言小说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5)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2)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