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2022-05-30 10:48朱春娟刘永生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通识数学课程育人

朱春娟 刘永生

一、引言

近年来,课程思政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但总体而言,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目前仍处于探索和深化阶段。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强调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次会议拉开了我国“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帷幕。

此后,随着《关于深化新時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的印发,形成了从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到各省教育厅各高校等各个层级关于课程思政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三全育人”实效成为当前高校深化改革立德树人的重头戏。

高等数学为代表的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和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为传授数学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夯实基础。紧密联系当前高职院校师生的教学实际,明确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将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出来,推动数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助于树立高职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内心真实感悟中国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培养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就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而言,还存在着学生基础差兴趣不浓、部分教师人文功底薄弱以及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要取得实效,需从顶层设计、师资投入、教学方法等方面切实加以改进和创新。

二、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党的十九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从课程思政研究机构、制度建设、建设路径等多重维度,加速了专业课和通识课课程思政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诸多现实的挑战,就数学相关课程而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入学方式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参加普通高考;另一类是参加各种分类考试。由于高职招生制度改革,近年来各地通过参加各种分类考试被录取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日趋增多,很多学校其比例都占到了一半以上。

这些没有参加高考的高职生,其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即使是参加普通高考录取而来的高职学生,其数学基础知识普遍也不会太好。有数据显示,一些省份的高考数学及格率仅为7.39%。这里暂且不论数据的精准性如何,但高职学生数学功底薄弱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石会芳在《将数学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一文中也有所论及。在工作之余,笔者与所任教班级学生交谈得知,高职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在30~40分的大有人在,甚至还有部分学生高考数学成绩仅为个位数。

2.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普遍不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对数学课程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占27.65%,认为数学对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没有帮助的超过15%,不会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学生占11.85%,对学习数学彻底缺乏信心的占29.14%。这表明,当前高职学生对于数学及其相关课程的学习,普遍兴趣不高,也缺乏学好的信心和动力。

高职学生之所以对于数学课程学习不浓,究其根本,是在于其数学基础太薄弱,不少学生连初高中的数学基础知识都尚未掌握,要其再学大学数学相关知识,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上数学课实在是像“听天书”。当然,一些学生可能是在于不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进而对自己要求不严,抱着无所谓听之任之的态度。要开展好实施好数学课程思政,对此须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3.边缘化的通识和人文课程

由于各种原因,不少高职院校存在着“重专业技能轻通识人文”现象,普遍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中,不论是经费投入,还是人员配备等方面,通识和人文相关课程事实上处于边缘地带。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方面而言,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德艺双馨”的高技能人才。但现实中,囿于师资、办学条件及固化的实用主义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地区的高职院校的通识和人文课程,长期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的状态。

就师资方面而言,我国理工类高职院校占绝大多数,而理工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大多又受到由来已久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影响,对于人文历史及思想政治相关学科还形成了固化的轻视甚至蔑视态度。

就办学经费方面而言,不少高职院校创收能力有限,主要依靠有限的生均拨款维持运转,因而只能将有限的办学经费投入到实训、专业建设等核心地带。这样,本来在中学时代数学功底及人文知识就非常薄弱的高职学生,进入高职以后,这种轻视通识及人文相关课程学习的状况就很难有所改观,甚至进一步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4.背景知识匮乏及理解的片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持续扩招,不少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剧增,有的学校甚至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师生规模成倍增加。这样,很多新毕业的“从学校到学校”的青年学子汇入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他们大多教学经验不足,且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数学相关的通识和人文知识比较匮乏,很难将数学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育人使命履职到点到位。

一方面,这些青年教师由于自身所学专业及知识结构的限制,对于数学相关学科的人文社科知识,特别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相关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缺乏研究和了解,因而不会将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要求有机衔接,经常出现生搬硬套说教思政元素的现象。

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概念迄今已提出达5年之久,但对于很多高职院校而言,课程思政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过于片面化或者碎片化,将课程思政管理及实施模式简单化,一些分管教学的领导,对于课程思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核心要义理解不透,将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简单拼凑,出现“瞎指挥”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如有的高职院校规定课前五分钟一律安排讲党史故事,美其名曰“课程思政”。有的高职院校规定每日电子屏显示或语音播报一新闻一歌曲,美其名曰“三全育人”或“课程思政”。上述的一些青年教师由于数学相关通识、人文知识短缺,以及一些高职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片面理解。

三、高職院校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当前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思政面临的上述现实挑战,不可能短时间内一一破解,但笔者以为,只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及广大师生、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久久为功,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就一定能大幅度提升。

1.加强制度设计,切实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数学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思政,并不只是高职院校如何搞好立德树人,如何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单向命题,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思政实施中碰到的诸多现实问题,其实早在高职学生的中小学时代就早已呈现。

例如,在不少地区的很多中小学,时至今日,由于应试教育并未从根本上改观,“重智育,轻德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现实做法仍然大行其道。“智育课是主课必须学,德育课是副课可有可无”,依旧是人们对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定位。试想,一个大学生,在其进入大学前所接受的十多年的基础教育中,其所接触和经历的均是重知识传授轻德育熏陶的教育教学模式,进到高校之后,就算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高校,再到教师本身,均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就学生本身的接受和适应性而言,其必然会有一个克服以前多年惯性思维和认知的过程,这就必然会大大消减课程思政的实效。

因而,从课程思政的制度设计上而言,需要寓课程思政育人思想于中小学的各门课程之中,进而延伸至个体幼儿园时代的各种游戏和读写教育过程中。只有树立并强化长时段、全学段的数学课程思政理念,并从制度设计上加以突破和完善,高职院校实施好数学课程思政才会具有稳固的前期基础。

2.增加人才投入,切实加大高职院校包括数学教师在内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固然很多,但笔者以为,投入不够导致的师资队伍良莠不齐,进而致使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不能满足课程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截至2021年,在校高职学生已经突破2万人,但仅有全职数学教师不到10人,姑且不考虑这些数学教师的年龄和知识结构,要依靠其去完成2万多名在校生的数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已属相当不容易,而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挖数学相关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施以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说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情。

为此,笔者以为,高职院校要切实推行课程思政,并真正取得实效,首先要加大师资投入,要切实加大包括数学教师在内的专任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尽快推动高职院校特别是严重超越“红线”的高职院校师生比达标。据调查,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很多高职院校师生比严重超过教育部门的设定1∶22的办学“红线”,有的甚至高达1∶35以上,普遍在1∶25-28之间。试想,如果连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师资都难以保障,包括数学教师在内的专任教师都在疲于应付常规教学工作,很难想象其从事的课程思政改革能真正取得实效。

3.加强施教针对性,切实提升数学课程的学生认可度和接受度

在知识功底及培养目标上,高职学生相较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而,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模式,也需要有别于普通本科高校。换言之,在普通高校行得通很管用的数学课程思政实施模式,在高职院校不一定行得通,不一定管用。针对高职学生多倾向于形象的感性思维,而不习惯于抽象的理性思维的特征,在开展数学课程思政时,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数学基础,设计好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案讲稿,切忌大段大段的理论推导和简单说教,课件要做到图文并茂、元素形式多样,授课内容的难度系数也要针对高职生特征适当降低。

4.有效挖掘思政元素,切实推动数学专业知识和思政育人有机融合

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就其内容本身而言,都蕴含着不胜枚举的思政元素,而这些思政元素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施教者善于去挖掘和整理。

例如,就数学课程思政的内容方面而言,不管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还是《微积分》等其他数学课程,都涉及课程的发展历史、数学家传记等相关内容。因而,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名人事迹和成功经验,勉励当代高职学生数理不畏艰难下定学好数学的决心。也可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维手段呈现华罗庚等数学家自学成才的励志故事,推动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勇登科学高峰的坚强意志和品质。

就数学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和生活而言,在数学授课过程中,可以长视角地多引入和专业息息相关的历史性素材,有效拓展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其专注精神。比如,在极限相关内容的讲授中,可以先巧妙地引入战国时期庄子在《天下篇》中所记载的“截丈问题”,再介绍柯西用极限思维解决“截丈问题”以及牛顿、莱布尼茨等科学家用创新思维推导微积分基本定理问题。

四、结束语

姚秀凤指出,高职数学课程思政不是教学技术上的一个概念和方法,应该成为高职数学教师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成为高职数学教师落实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一个实践准则。

新时代的高职数学教师,必须正视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思政面临的各种现实挑战,要努力从自身查找原因并研究改进和提升策略。教育行政部门、各高职院校及中小学,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三全育人”及“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思想”,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为增强数学课程思政实效扫清观念、制度、经费、师资等方面的建设障碍,方能事半功倍,取得真经。

参考文献:

[1]石会芳.将数学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2021(12).

[2]姚秀凤.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10).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 2020年度课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2020GZGJ23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通识数学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