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1

2022-05-30 10:48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底线读书文章

【写作任务】

1.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2.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引导】

1.针对任务一,审题时,同学们应当学会多角度思考,权衡比较。既要考虑材料提供的两种观点存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到它们的不足之处,还要思考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角度,更新的观点。

写作时,不是把两种阅读方式的优缺点全部罗列出来,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比较、权衡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照、思考,然后做出判断并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对事物较为全面、科学的判断,形成自己的看法,确定文章的观点。只有文章有了鲜明的观点,我们才能对它进行深度的论证。

2.针对任务二,首先,从写什么的角度,同学们可以概括归纳本单元这四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融会其中共同的精神内涵,思考这些精神内涵可否作为“底线”这个话题的立意原点;还可以从“如何做”的角度立意,如“责任担当中坚守底线”。当然,也可以辩证思考,守住“底线”并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守住“底线”应与坚持“高线”相融。

其次,从如何写的角度,同学们可以梳理分析这四篇课文的说理艺术,并将这些说理艺术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另外,这四篇文章丰富翔实的论据,以及这四篇文章作者身上彰显的精神品质,都可以作为以“底线”为话题作文的论据材料。

→佳作亮相→

纸张屏幕皆为载体,读书读屏各有千秋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23届(28)班 陈俊秋

时代如潮,世间熙熙,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变化,阅读模式也翻陈出新。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只要“一屏在手”便能随时随地阅读。相比之下,传统的纸质阅读似乎就不如往昔般受到重视。由此,有人发出疑问:“新时代下,究竟是选择‘读书还是‘读屏?”

其实,对“读书”和“读屏”的困扰实在是“庸人自扰”。在我看来,“读屏”和“读书”不过是阅读载体不同,阅读方式不同,它们都是服务于阅读本身,两种阅读方式可共生共存,互为补充。

在这个时间呈碎片化的时代,“读屏”顺应了时代趋势。一者,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给读屏带来了可行性。二者,“读屏”使阅读变得高效便捷。工作之余的短暂休息、枯燥无味的排队等待、无所事事的汽车出行……在这些零散的时光里,人们只需轻点屏幕,就能快速知晓当下发生的大事小事,知晓流行因子和经济走势,就像随身携带一座微型图书馆,并配有一个记忆力超强的读书管理员,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再者,“读屏”还能参与互动和及时分享,可以在网上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各种不同的思想。当看到值得“安利”的文段,只需动动手指,便能将它发给千里之外的好友。但是,长时间“一‘屏抵万卷”,对视力的伤害,对专注力和记忆力的影响非常大,更有良莠不齐、是非难辨的信息狂潮对阅读者产生负面影响。

而作为传统方式的纸质阅读,有读屏不可替代的优点。首先,它能保护并滋养文人之心。“纸质阅读”能给予读者一种“沉浸式体验”。它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让阅读者陶醉在书中的世界里。再者,“读书”能更好地为读者守护那份对阅读的热情。虽然岁月走远了,读过的书变皱了,纸张微微泛黄了,但铅字间留下的稚嫩字迹,认真写下的注解,得以被保留下来,都能唤起读者的思绪与真情。这是电子书无法寄存的情怀,这是冰冷的数据无法记录的情感。但人们不能每时每刻都带着这些沉甸甸的书籍,也不能随时都有这个空闲的机遇。

“读屏”和“读书”各有其长,我们若能兼而有之,发挥它们的长处,摒弃缺点,就能让我们的阅读效果显著增强。与其在“读屏”与“读书”间徘徊纠结,不如在读什么内容上多下功夫。选择历史阅读以知兴衰,做点研究,那么《史记》《资治通鉴》印刷本就是首选。倘若是休闲消遣,或随意阅读,那就可以选择“读屏”。了悟了“读”的真谛,我们即使离开了“屏”与“书”,照样可以读春花夏草,读大江大河,读世间百态……凡阅读都是美好而有收获的,何必纠结“读书”“读屏”?不如让两种阅读方式共生共存,互为补充,丰富我们的阅读活动。

★老师点评★

标题对仗,观点清晰。全文在行文逻辑上清楚明了,绝不含糊。“起承转合”的议论结构自如地运用在问题讨论上;“一者”“二者”“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再者”,这些词语或者短语的使用,使得论证过程给读者呈现抽丝剥茧的效果。作者的语言真诚恳切。表达观点绝不拖泥带水,巧用比喻,生动自然;描写“读书”的情怀,细腻动人,引人遐想;落脚“读书”不论形式,巧用排比,理据充分却不咄咄逼人。

(指导老师:虞怡珏)

底线之道

四川省成都市成飞中学高2019级(2)班

廖 鑫

行于世间,必行之有道。行之有道,必守底线,底线之于道,犹如本之于木,源之于流。本固则木之长也,源浚则流之远,此底线之道也。

底线之道者,所以束言行以彰德操也。人心生如欲壑,焉能无道?世俗本趋工巧,何存道焉?夫底线之道不存,道之即失,人心日趋不古,世风日趋靡靡。故社会失序,而恶奉为高隆,岂不悲哉?底线之道既亡,个人已类蛇鼠,国家已类鼠窟,文化已类灰烬。悲哉!

嗟乎!个人底线之道亡矣,社会底线之道危矣!底线之道,史册已明,乃仁义之道而终食之间不违也。嗟乎!今之众人,望圣贤也远矣,顾史册也亦远矣,而弃道于斯时!观之恶行,岂不唏嘘?贪欲以生动乱,为求绿钞,明珠香港为暴行所蒙尘,国徽庄严,焉能为污水所践踏?怨怼以生愤恨,为抒愤怒,医者无辜为刀刃所送命,医学无私,焉能为暴行所侮辱?阴暗以生极端,为求快意,清朗网络为言语所中伤,网络和谐,焉能为键盘所污浊?类此三者,不问昭昭正义,不顾天地正道,弃底线于人前。乃弃其底线,不知为人,食人血馒头之鬼也!然则社会之道何存哉?道为兰草,居空谷而独芳;恶为腐肉,居庙堂以扬臭,悲哉!

嗟乎!个人底线之道亡矣,国家底线之道绝矣!底线之道,言行已证,乃廉耻之道而造次之时不违也。嗟乎!今之几国,望大义也远矣,顾史册也亦远矣,而弃道于斯时!观之丑行,岂不讥讽?贪欲以生罪恶,为求黄金,黑人为暴力所贩卖,正道朗朗,焉能为殖民所践踏?怨怼以生恶行,为谋奖牌,拼搏健儿为心计所暗算,圣火烈烈,焉能为豺狼所侮辱?阴暗以生无耻,为饰恶行,侵华真相为教材所掩埋,号哭切切,焉能为共荣所涤荡?类此三者,不问国际公法,不顾清朗乾坤,弃底线于国际。乃弃其底线,不顾尊严,吠吠于世界之犬也!然则国家之道何存哉?道为明月,照清溪而独朗;恶为淤泥,居高台以耀垢,悲哉!

嗟乎!个人底线之道亡矣,文化底线之道灭矣!底线之道,典籍已载,乃清正之道而颠沛之时不违也。嗟乎!今之文化,望大家远矣,顾清流亦远矣,而弃道于斯时!观之乱象,岂不悲哉?贪欲以生功利,为富物质,风雅文学为时代所抛弃,文学无价,焉能为无用所践踏?私心以生愚昧,为谋销量,传统式样为利润所尘封,华夏衣冠,焉能为东瀛所代替?阴暗以生极端,为搏流量,大众传媒为资本所操纵,文化生活,焉能为娱乐所充斥?類此三者,不问文脉源头,不顾文化传承,弃底线于利前。乃弃其底线,抽其脊梁,为金钱役使之奴也!然则文化之道何存哉?道为翠竹,迎清风而独韧;恶为藤蔓,附高枝以寄生,悲哉!

底线之道,于社会乃行仁义,于国家乃知廉耻,于文化乃守清正也。三者俱守之,则民族之盛何忧不至?兰草之芳,明月之朗,翠竹之韧,皆蕴于底线也。社会矢志为天地立心,国家矢志为生民立命,文化矢志为往圣继绝学,以共天下开太平,此底线之要也。

★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颇高、文辞精美、颇显功力的文章。通篇用半文言表达,足见作者语言功底之深。文章从“道”的层面阐述对“底线”的认识——底线乃“道”之根基,应该说,这一认识是颇为深刻的。为了说清这个道理,文章从底线与社会、国家、文化三者关系层面阐述“底线之道亡矣”的危害,进而论证“底线之道”的重要性。为了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文章运用了比喻、举例论证的方法,如“底线之于道,犹如本之于木,源之于流。本固则木之长也,源浚则流之远”“明珠香港为暴行所蒙尘”等,这些无不说明作者具备良好的写作功底。

(指导老师:余树财)

猜你喜欢
底线读书文章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真相与底线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