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强国背景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

2022-05-30 10:48黄丽嫦
关键词: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黄丽嫦

摘  要:在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要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教育根本问题,为网络强国培养一批“靠得住、本领强、打得赢”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通过“党建引领、思政融入、竞赛驱动、实践强能、科研创新”的“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努力培养爱国拥党、基础扎实、实战力强、创新力高的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网络强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引领

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1]。建设网络强国,需要高质量人才的支撑。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成为新时代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网络强国战略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要求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据《2018 网络安全人才发展白皮书》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培养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与国家总需求量相比,缺口高达95%[2]。据相关学者的调查了解,当前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毕业生能力与社会企业需求不匹配、缺乏相关培训和认证标准、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建设不健全等问题[3],尤其存在重技术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贯彻落实。

高校作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承担起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在高校中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探索校政行企合作培养方式,培养一批爱国拥党、基础扎实、实战力强、创新力高的高素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让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科学思维、职业素养、创新意识、遵纪守法的优秀人才,对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作为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方向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迫切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服务于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爱国拥党、基础扎实、实战力强、创新力高已成为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为此,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高质量推进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积极构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努力培养一批高质量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人才,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优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以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为抓手,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以学科竞赛为驱动,强化学生实战实践能力;以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目标,创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科研创新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教育的出发点,将党建贯穿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网络强国战略下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和守护者。具体措施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党建引领,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专业培养人才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厚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从事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方案设计、网络安全应用开发等多种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校政行企党建共建,联动网警、行业协会、网络安全企业共同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建议,积极搭建联学共建平台,共同打造“护网先锋”党建品牌,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课程思政融入,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人才毕业后通常就职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安全部门等核心关键岗位,该类人才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和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深入发掘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构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并将课程思政课堂打造为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形成的重要阵地,形成“通识思政教育”“专业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以及“课外思政活动”四个主要课程模块。四个部分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助思想政治教育强心,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竞赛驱动,强化学生实战实践能力。结合多门课程,积极引领学生参与网络攻防、密码学、密码数学、ACM、数学建模及创新创业等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代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展示学生解决复杂安全问题的综合能力,坚持“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协作精神、享受竞赛过程”的竞赛理念。

实践强能,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业属应用型专业,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还要注重学科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建立校政行企众多群体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育人共同体,即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该中心具备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各年级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实践环节,并与校政行企联合开展“攻防演练”,在打牢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增强学生解决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促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业建设有着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作用。

科研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通过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科技实训课程,鼓励学生加入惠州学院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大数据中心、惠州市人工智能研发中心、IT创新中心等,以科研训练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多渠道、深入、持续参与科研课题等实践培养,为导师与学生建立更加紧密和融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志趣与钻研能力。

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工作成效

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严格按照广东省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教育模式中要实现高质量创树基层党建工作新标杆,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通过努力,党总支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业方面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有效提升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凸显。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十大育人体系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师德沙龙、“祝福党 祝福祖国”大型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玉琢讲堂、优秀红色电影观演交流等,切实提高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面和实效性。

科研训练、创新创业成果显著。广东省网络安全联盟、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惠州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科研合作&协同育人中心等,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教育培训、团队培育、项目孵化、竞赛指导和产品推介等服务。学院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思想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和师生共创。推行学生走进科研实验室计划,遴选优秀学生较早较快参与科学研究中,很好地推动了学风建设和促进了双创活动开展,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20多篇,其中被 SCI、EI、CSSCI 收录160余篇次;获得广东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1项,是学校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大户;学生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培育项目130多个。2021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3项;华为ICT产业学院挂牌,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获校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科竞赛屡获佳绩。党总支组织学科竞赛指导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打造“党建+竞赛”“一生一赛”特色培养模式。“党建+竞赛”模式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拼搏、探索、创新精神。据统计,学院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由2016年331人次提升至2020年1063人次,获奖人数由2016年141人次提升至2020年411人次。仅2020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就达60项、省级奖项达115项。结合创新创业,2019年至2020年学生获得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130余项,其中30余项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三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项目越来越广,获奖数量和质量不断突破,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就业质量高。经毕业去向统计,通过“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创新等综合能力大大加强。学生就业层次和质量较高,大部分优秀毕业生就业单位为腾讯、阿里、360、华为、百度、字节跳动、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公司,部分学生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工作,包括公安部门,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企业安全部门。据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认为我们的毕业生在优势方面占比前三的是:思想觉悟高,专业技术能力一流,学习能力强。学院连续四年(2017年至2020年)获评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服务地方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近年来学院党总支加强与校政行企基层党组织的合作共建,在协同育人、共同研究、合建队伍、共育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与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进行了党支部共建,成立“九联特色班”,设立“九联奖学金”,组建“九联智行团队”,在专业学科建设、科研项目攻关、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开展学生实践教育等方面密切合作。加入了广东省网络安全联盟,与惠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网络安全协会等部门联合,积极开展攻防演练、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等,通過线上线下全方面多角度展示国家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四、高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工作经验

结合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学院党总支注重“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党建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业建设相融合,共同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突出抓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在第一、二课堂的联动。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贯穿于第一课堂中的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和第二课堂中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玉琢讲堂、社会调查、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等,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解决专业关键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更好地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扎根人民、奉献国家[4]。

突出抓好头雁引领与群雁齐飞。注重发挥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在引领科研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组建由教师党支部书记、教师党员骨干领衔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加强集体科研攻关,在重点学科领域培育打造党建品牌,真正发挥出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科技攻关的强大动力。组建由学生党支部牵头的“朋辈互助小组”,通过挑选优秀学生党员以“朋辈”的身份,在广大学生中发挥自身影响力,引导和帮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业大学生同心同行、共同进步。

突出抓好“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创新融合机制,使“党建+业务”的融合机制全面覆盖。在学科竞赛、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等工作中,落实“党建+”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使党建工作在组织形式上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际相融合,内容上与师生的思想、工作实际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实现党建与业务有机深度融合。

突出抓好党建共建与地方服务。结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业优势,将振兴乡村与服务地方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校-政府-企业-乡村多维协同体系,与校政行企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在思想建设、人才培养、网络安全维护、课程共建、科技研发、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郭文忠,张友坤,董晨.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的“五位一体”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0(10):21-24.

[3]郑德生,张柯欣,邓碧颖,龚捷,张晓均.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21(35):45-48.

[4]史慧.“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09):43-44.

责任编辑  杨定明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