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5-30 10:48顾红梅
关键词:传统节日初中生初中语文

顾红梅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我國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开始从传统“说教”的教学方式,向培养学生素养而转变,这其中教师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而传统节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将其有效地融入初中教学课堂中,不仅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还需落实全新的教育理念,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利用传统节日的价值充实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旨在立足传统节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究初中语文应用传统节日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节日 应用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8.00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思想也不断进行革新,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西方节日文化因节日礼物和节日方式新奇引起我国中小学生的好奇。尤其是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思想还不成熟,对文化缺少辨别能力,逐渐被西方文化所吸引,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多于我国传统节日。总体来看,西方文化的渗透对初中生身心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会对初中生爱国情怀的发展形成阻力。为此,本文以传统节日文化为基础,探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条件。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1.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现阶段,国内对于母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认识到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大部分初中学生热衷于过西方节日,而逐渐对中国传统节日失去兴趣,我国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除了在假期方面受到重视,在习俗、文化等方面却并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这不利于我国初中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如果可以将传统节日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那么初中生便会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深刻的认识,这对于学习语文会起到积极作用。总之,传统节日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调动初中生语文学生具有积极作用。

2.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在知识全球化进程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全球文化呈现出互补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表现出良好的相互融合特征。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学习语文成为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主要途径。从这点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较大的价值,对于加深初中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非常有力,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表达能力。所以传统节日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对学生阅读能力有促进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应用点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力和阅读方面,例如和传统节日有关的美好故事,都体现出语文语言艺术的美。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无声的讲述着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在诉说着传统文化的美。当我们生动地将故事表达出来时,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表达的意思,有利于其体悟语文的精髓。

4.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代表的是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例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传承下来的节日,代表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传播的是爱国思想。这些为守卫国家贡献自身的爱国情怀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初中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可以起到极好的作用,具有良好教育意义。

5.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传统节日文化在初中语文文学创作方面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作文、诗歌以及熟悉的应用文中使用,助推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传统节日,可以培养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写作、阅读的积累,为学生开辟一条全新的创作途径。探索传统节日文化奥秘,并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的策略

1.引入丰富的传统节日元素,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

作为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以教学大局为重,注重对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杜绝“大灌堂”的教学方式,也更不能过于照本宣科。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教学不是一味地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对生活进行延伸,提高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重视程度,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在学习传统节日文化时,语文教师需要深入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思想和含义,重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初中课堂的导入,并在此基础上让初中生在实践教学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美好,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

例如,在教授《庆祝旧历元旦》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大声对课本内容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声音和视觉对学生感官形成刺激,让学生对课本中提到的旧历元旦有一个概括性的认知,并为多样化元旦文化奠定基础。另外,语文教学还可以在课程教学前,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工具和图片工具,将中国元旦文化表现出的节日文化充分地展示出来。如:燃放爆竹、贴春联、拜年、走亲戚,吃团圆饭等,并在文章中和公历元旦形成对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性、稳定性和民族性,将节日充分地继承和传扬下去。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移动方式拜年和发红包,也利用手机查询日历,但是节日本身所具有民族性,是不管什么年代,不管万水千山,大家都会通过合家团圆的方式对元旦进行庆祝。在课程最后,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工具将赞颂传统节日的音乐播放出来,让学生从歌词、旋律和节奏方面,体会旧历元旦文化。音乐可以循环播放,以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民族情结。实际上,每一位学生都了解旧历元旦,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深刻认识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宝贵,教师在教学中对旧历元旦和公历元旦进行对比,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需要注重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入,从本质上拓宽学生文化视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体会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魅力。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其中蕴含大量美丽传说,具有独特的美。全面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加强初中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也可以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对语文素质提升有积极作用。

2.重视备课时对教材的钻研,发掘传统节日精神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师需要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语文学科充分地运用起来,让语文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让学生成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深入体会传统节日的精髓,并将传统文化继承下来。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的文化素养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将自身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当语文教学的研究者,也要充当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者。为了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教学中,教师要在备课环节认真钻研教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应用,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精神。

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其中“兼怀子由”这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子由”会有所疑问,教师对“子由”进行解释,子由是作者苏轼的弟弟苏辙,作者为什么作这首词?在词中为什么会想念自己的弟弟呢?我们知道写诗词的人通常都是在某一时间、地点或是事件产生感想,所以作者同样是借诗词抒发情怀。这首词提到“丙辰中秋”,又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词中我们可知诗人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是中秋夜,也就是八月十五月圆时。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从“中秋节”出发,融入“中秋节”的故事和背景,在万家团圆时,作者身在异乡和弟弟七年未见,触景生情,不由发出感慨。教师为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可以将中秋节文化作为课堂教学开端,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由来,讨论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然后和学生探讨中秋节的美食“月饼”,教师对“月饼”的寓意进行讲解,说明月饼是团圆的象征,月饼也是圆月,是人们对天上人间团圆的美好愿望,月圆的时候会全家团圆,是中国人对幸福最为简单的诠释。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学生都离家求学,或是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地工作,即使是中秋节,全家人也很难团圆。当代消费文化盛行,学生对节日的关注点发生变化,更关注节日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买什么,这不能作为传统节日的文化精神。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寻找到和传统节日相关的文章,并将节目精神表达出来。

3.教师自身具有文化眼光,提升学生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而语文课程就可利用优秀的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熏陶,加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精神的体会,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节日融入其中,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想有效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师需要具有文化的眼光,对文化内容进行挑选,对海量的文化知识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和初中生心理相符的文化,将文化精髓传递给学生。同时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积极进行学习,让自身站在新的高度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审视,提高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鉴别能力,进而在众多的节日文化中找到文化精神的本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节日文化,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对节日背景的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作者情感,品味作品蕴含的道理,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我们知道孔乙己是受到封建科举制度迫害的书生,因为穷酸受到人们冷嘲热讽,甚至被人遗忘,但为什么他在重大的节日里会被人想起呢?大家想他是真的想念他吗?是想和他一起过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又是什么原因让鲁迅先生在文中设置了三个节日呢?这里就需要教师介绍一下“年关”这个词,因为在旧社会年底是要结账清算的,欠债的人需要向债主还债,欠债的人过年如同过关一样难,所以叫年关。即使是端午和中秋也是结账的日子,看似简单的三个节日代表三个时间,其实寓意很深。过节本是大家值得庆祝的日子,可是对于孔乙己来说节日却如灾难般,甚至比平时更难过。也是在大家高高兴兴的庆祝节日时,孔乙己却悄无声息地死去。在对文本深入分析之后,對节日深入了解后,可以强化学生对节日的了解,从另一个角度客观的分析节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4.在课后实践中渗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向学生讲授相应的技能,注重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新《课标》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还需重视课后实践教学,有效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课后实践环节中的应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初中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也可以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看,语文课后实践活动方式有很多,常见的实践活动形式,有诗词朗读比赛,还有传统节日知识竞赛等,教师要从多角度出发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例如,在端午节前夕,组织学生开展“节日知识竞赛”活动,学生可以讲述端午节习俗,也可以是与端午节有关的民间故事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再如开展“古诗词竞赛活动”,让学生课下搜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上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重视提升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从两方面完善教学工作,一方面是需要培养初中生自身意识;另一方面是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如上文提到只有让初中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才能使其更好接受和继承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各个教育阶段都开始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均有较大的意义。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势在必行,可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本文通过以上具体的课程案例,分析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弹性调整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保证教学效果,让语文教学成为传统文化的发扬途径,在未来继续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琳《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分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年第25期。

[2] 王晨《初中语文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9年第7期。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初中生初中语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