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2022-05-30 08:01杜留成李春巧
关键词:传统英语专业

杜留成 李春巧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历经上千年,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本身就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把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当中,是当前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在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校英语 教育专业 教学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8.017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本和精髓,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加强,实则就是对青少年信念的加强,对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特别是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更加了解外国文化。与此同时,他们之后也要进入到教育领域的工作当中,作为英语学科的专业教育人员,他们所持有的理想性信念对下一代孩子的思想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为此,教师就要强化对高校内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融合

因为英语专业的学科专向性,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教育都会围绕英语学科开展和设计,为培育出合格的跨文化教育人才。早在21世纪初,我国教育领域的相关部门,就在相关政策中强调了语言专业课程恰当融入中国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规范性比较薄弱,考核要求也不够严谨。这就导致了前期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没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

伴随时代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中,获取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不少高校英语专业,开始把传统文化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融合起来。高校通常还会迎合时代和内涵构建的要求,秉承“扩展文化力度”的原则,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而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要优先接纳传统文化教学。在学校当中,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宣传”“板报”“比赛”的方式,营造氛围,扩大文化普及。与此同时,在专业课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形成批判接纳“西方文化”的态度,杜绝盲目崇拜。虽然这种融合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践,但因为对统一规范和统一指导的匮乏,加之高校课程开展情况的差异,呈现出的融合效果并不明显。从现状来看,西方文化的浸入,要比中国文化的输出更为浓烈。为了让中国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堂,就要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和宣传。

二、在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高校教育人才培育的需求

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性进展,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只有了解本民族的显性文化特色,才可以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民族之林中取得一席之地。在世界四大文明当中,中华文明是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文化的呈现,应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就开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从早期的纲要确立中,就可看出中国文化教育的关键性。而进入新时代,随着技术和经济的成长,国家在教育层面,出台了新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呈现,实则给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支撑力量。

(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成长性要求

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对“语言文学”“教育内容”相关知识进行深层学习。高校教育阶段的课程,除去公共性的基础课,其他课程都與英语专业和教育专业相连。像“写作、口译、视听说”等专业课程,为了提高基础性的语言输出,在学习进程里,教育课程的材料和课程教师都会将部分英语国家的原版文章、书籍或者影视作品作为学习材料,当中,不免包含许多西方的文化理念,这种把语言汲取当作教学目的知识汲取,极易影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获取。但英语教育专业又肩负着“教育”和“理念传承”的责任,一方面,他们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核心技能,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在责任要求背景下,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为利用专业课程优势,实现教育理念传递的重要责任,英语教育专业课的教师,就要基于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践行文化要素渗透的专业课教育。而从要求出发,教师除去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还要拥有对应的艺术素养,这样,在传递的过程中,才会让大学生逐步形成“传承中国文化,宣传中国文化”的意识和思想。

从当前的“考试内容”出发,在国家级的四六级英语考试中,编制者立足于时代的进程,增添了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连的语言考察内容。像是“功夫”“茶的故乡”“汉语”“方言”等等,这些都明确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要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考试内容渗透,英语教育专业就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即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培育更具备“中国修养”的英语人才,将专业教育和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当人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就有了传输者和教育者的基础奠基。

(三)英语教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

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线英语教育者的储备力量,不仅承担着对下一代进行语言教育的责任,还肩负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认知和角度出发,他们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度,这种依赖,可能还会超越他们的父母,这一时期的英语学科教师,除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要拥有一定的情感态度、文化素质和意识,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受到直接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巨大,覆盖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为此,在高校的教育培育当中,应该在重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注重文化意识和理念的传承,以此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事业的延续性进展。

三、在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将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渗透到教育内容当中

1.找寻生活材料

事实上,在我们生存的中国大地上,人们可以碰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像是节日的庆祝仪式、食物的种类等等。面向这些传统文化内容,高校专业课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懂得“甄别”,放弃糟粕的部分,提炼文化的精髓。在引导学生甄别以后,则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累积身旁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要素,像是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元宵节等等。高校内部的学生,通常来自祖国各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拥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故事,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收集这些材料,然后进行课堂共享,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主动收集资料,形成民族自信,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应用英语表述传统文化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知识面。

2.分专业、分类别逐步渗透

针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合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也并非是独立课程可以实现的目标,而是应该贯穿到学生在学校内部的学习时间里。而从英语教育专业的科目学习出发,如何将传统文化要素,合理且有序融入课程教育当中,就成了专业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为完善问题,落实要求,教师可以在进行课程计划的时候,适当将文化依照类别划分至差异化课程实施。例如综合英语课程下节日内容的增添,又例如“英语听力、翻译”下故事类内容的增添,还有“英语阅读”下经典文学、语法的增添等等。特别是面向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英语表达,增添儿童文学、古典诗词等文化内容,使学生可以在表达基础上,用英语明确小学时期包含的部分优质性文化内容。

当然,类别区分,并非绝对性的,还能够两门课程同时偏向一个文化类别,这样,学生也会拥有重复性汲取和沟通以及复习的机遇,学生的文化意识也会在此背景下,變得相对牢固。人的记忆比较有限,而对一个文化点的重复记忆,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且由于各个专业课教师所探讨的文化视角不同,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这就需要对应领导进行统筹,各门课程教师之间,也要进行通力合作,基于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才可以融入至学生学习英语的各个时期当中。

3.拓宽中西文化对比下的教学内容

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时候,很容易碰触到许多西方文化,英语课程活动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了解西方文化内容,为更有效地完成对外沟通目标,教师就要在课堂之上,增添中国传统文化要素。而此时,教师就可依托原本的文化呈现,进行中西文化对比教学。

这种对比的策略,一层面使学生学习了西方文化的中国式表达,另一层面,则有助于学生在理解西方文化和汲取西方文化的时候,深层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立民族文化思维,强化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同时结合对比性的方法,助力学生深层理解文化内涵,并培养大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比如课程之上所讲述的西方咖啡文化,可对比中国茶文化,而讲述西方宫廷文化的时候,则可以对比我国的“汉服文化”,当把这些要素渗透到专门的文化课程里时,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就会得到拓宽和确立,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在内容深层奠基下,形成传承文化、宣传文化的意识。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方法当中

1.课堂探讨

课堂探讨是语言学习时的重要教学手段,这种手段,能够尽可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师能够就“内容”包含到的某个文化要点,设计分组性的课前阅读查询和学习,使各个小组负责某个方面或者某个环节,把小组当作“单位”,进行课堂成果的分享,或是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成果共享。学生、小组或者师生间,能够相互提出问题,找寻答案,也能够共同探讨,遇到不能解答的问题,可以直接从网络中汲取答案。

在进行“教学流派”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依据教学目标,确立探讨的题目,并指出具象化的要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西方各个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资料,进而和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思想和代表人物进行对比,之后对比分享个体化的思考性建议,这样,学生不单单汲取了专业性的知识,而且还深刻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2.角色演绎

角色演绎是英语课堂之上,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策略,通常运用在课前的活动预习当中。但在传统角色演绎的过程里,学生能够联想到的一般是西方经典电影,像是《白雪公主》《夏洛克》中的视频片段。为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要恰当挑选部分中国经典作品和影视,特别是小学生、中学生都熟读于心的中国故事。像是《花木兰》《封神榜》《水浒传》等,这些电影通常因为经典,而带有英文字幕,教师可以使学生截取部分片段进行演绎,也可以选择简易性的成语内容,像是“熟能生巧”“伯乐相马”等,让学生结合故事进行翻译,之后将其编撰成短小的剧目,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性的引导。这种文化汲取,会帮助学生累积经验,也为英语学科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孰能生巧”的英语语言对照的时候,教师就可为学生讲述“卖油翁”的故事,促使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然后将其进行故事性的翻译,学生可以在翻译实践当中,汲取对应的文化知识,也可在文化渗透下,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

(三)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外活动当中

为让中西文化都可以得到学生们的了解和明确,教师可以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参加传统文化传播团体。或是举办定期性活动,为学生播放介绍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和记录视频。像是反映文化内涵的《赵氏孤儿》《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又像是映照现实生活的《舌尖上的中国》《大国崛起》《遇见中国》等。也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制定简易的文化短篇,举办一些和中国文化渗透相连的主题性讲座,以此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除此之外,可以激励学生参加演讲类的文化传播比赛,或是短句演绎等活动,借此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综上所述,从专业学科的特性本质出发,英语教学是把对“未来师资力量”的培养当作目的科目,但由于专业领域的特殊性,这一专业的大学生,在汲取知识和领悟内容的时候,极易受到西方价值理念和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假设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轻视了传统文化和专业教育间的融合,就会让此专业下的学生无法在之后的社会进展中,担任起文化沟通桥梁的价值。为了让人才的作用得到延展,高校就应该明确融合专业课程和文化要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对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的满足为前提,把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渗透到教育当中,这样,才可以有效延展出传统文化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价值,继而在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基础上,促进传统文化的持久性传播,推动传统文化的健康进展。

参考文献:

[1] 谭惠《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几点思考》,《英语广场》2020年第5期。

[2] 祝丽丽《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融入探讨》,《才智》2020年第9期。

[3] 胡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期。

[4] 李锋华《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策研究》,《海外英语》2019年第9期。

[5] 李军娇《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路径探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传统英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老传统当传承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