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审美:师幼共创儿童戏剧的实践向度

2022-05-30 10:48:04张小青徐燕萍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师幼共创戏剧

张小青 徐燕萍

儿童戏剧是一种高级、复杂、综合的艺术教育形式。它主要以优秀的儿童作品为载体,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实际问题相连接,旨在通过儿童与作品的交融互通,促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儿童对问题的深刻思考,提升儿童的语言、社交、学习品质等多领域、多能力的发展。儿童戏剧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内隐价值获得社会、学校与家庭的一致认同与支持。儿童戏剧从单一地注重舞台呈现,过渡到注重舞台背后儿童参与戏剧创生中的情感体验与经验获得,关注儿童视角下戏剧开展的方式与通道。

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儿童戏剧发展也进入瓶颈期。我们思考,儿童戏剧的内在价值是否止步于此,它未来的走向和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应该通往哪里?儿童戏剧在与时俱进的新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探寻一个发展的突破口。用“顶层设计”的理念引领儿童戏剧,用历史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儿童戏剧,我们认为师幼共创儿童戏剧的实践向度在于走向审美。这是艺术的新高度,也是教育理念的新维度,它将儿童戏剧的审美从平面拉向立体,从单一指向多元,拓展了儿童戏剧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赋予了儿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一、师幼共创儿童戏剧的审美缺失

师幼共创儿童戏剧主要指向师幼共同参与、体验与创生的戏剧,其具有引发幼儿创造性地表达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与认知、对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对生活学习的理解和感悟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戏剧的深入研究,虽然教师的儿童戏剧理念发生了转变,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在形式上往往注重戏剧结果,弱化幼儿参与戏剧的过程;在内容上注重单一的舞台表演,忽视幼儿表演背后的生活故事和情感体验;在方法上注重简单重复的训练,忽略多元策略的游戏行为渗透。事实上,由于幼儿年龄、认知的局限,他们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有漫长的积累和铺垫过程。教师往往忽略了幼儿与戏剧各要素之间的“交融感知”阶段,忽视了幼儿已有经验与戏剧衍生新经验的衔接以及幼儿参与戏剧的美好体验。此外,由于缺少对戏剧教育的文化和历史积淀,教师往往只能站在一个节点来参与和体验戏剧,对儿童戏剧缺少整体感知和把握,忽视了戏剧与幼儿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审美,导致了儿童戏剧创生过程中审美过程和审美表达的缺失。

如果将儿童戏剧比作成“人”,那审美就是“人”的灵魂。走向审美的儿童戏剧追求的是幼儿自由自主参与戏剧完整过程中美好、愉悦情绪情感的获得,是幼儿与作品的深度感知交融,是每个幼儿通过戏剧作品都能得到个性的伸展与释放,同时获得教师、同伴、家长的支持与肯定的一种教育状态。因此,在幼儿参与戏剧的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有专业的学前教育理念,也需要有独到的教育智慧与方法,更需要有独特的审美眼光看待儿童参与戏剧的整个过程。

二、戏剧审美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价值

儿童戏剧的审美是让儿童走进优秀的戏剧作品,充分与戏剧情节、人物相融。这一过程依赖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幼儿在戏剧创生中又能不断产生新的经验,它呈现的是幼儿在剧中不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和塑造自我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幼儿融入戏剧的兴趣点,追随幼儿的探究痕迹,寻找戏剧推进的转折点,从而助力幼儿在戏剧中的深度学习,将师幼共创戏剧推向一个更自然、更舒展的状态。走向审美的儿童戏剧带给儿童成长的价值与意义是多元的。

首先,是精神内涵之美。儿童戏剧的题材多来源于绘本、经典童话、历史、神话故事等,在师幼共创儿童戏剧的过程中,对以上作品题材的理解、内涵的把握非常重要。从戏剧审美的角度,儿童戏剧应基于幼儿的生活,引领幼儿树立正能量的生活理念和态度,同时为幼儿勾勒出一幅充满“爱”和“力量”的精神画卷,为幼儿构建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将幼儿的成长导向一个向阳、向美的方向。

其次,是多感官体验之美。师幼共创的儿童戏剧既是幼儿对音乐的欣赏与表达、对正义的思辨、对故事情节的文学欣赏以及对角色的演绎与塑造过程,也是幼儿对艺术作品进行全方位感知体验与熏陶沉浸的过程。在戏剧创生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感受与欣赏,引导幼儿走进作品、体验角色,与作品产生共鸣,这样他们才能在戏剧演绎中运用自己的审美偏好,去塑造“和而不同”的角色形象。运用多感官创生戏剧,儿童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游戏与学习状态:他们在演绎作品时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他们会对角色形象进行立体剖析,会对作品情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会将身上闪耀的“戏剧”光环延展到戏外的生活,让戏里戏外的儿童都散发着独特的气质。

再次,想象之美。童话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可以满足平凡的人们对于现实的想象,构建一个美好、有趣以及丰满的精神世界,带领人们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同时弥补生活和现实中的遗憾与不足。戏剧亦是如此,它基于幼儿生活而又超越现实生活,它是幼儿现实生活的色彩补充,它给予了幼儿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可以让幼儿对现实中无法进行的角色或者场景进行转换、创想与表达。在戏剧的世界中,儿童可以完成许多现实中不能超越的事情,打破许多不可逾越的规则和约束。戏剧给了儿童一个舞台,让他们可以认识本我、尋找真我,从而接受完整的自我。

走向审美的儿童戏剧,好比滋养种子成长的肥沃土壤,它贴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促使儿童向阳、向上、向善发展。它充满探索性、体验性和游戏性的特点,让幼儿有了探索更多关于美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它也将儿童带往一个美好的艺术国度,对儿童的人格培养、心智启迪、灵魂塑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走向审美:师幼共创儿童戏剧的实践路径

戏剧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它的出现和不断发展聚焦着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光。进入时代发展的转折期,我们思考戏剧教育深入发展的可能性,努力探寻突破儿童戏剧瓶颈的发展出路。这里的戏剧顶层设计是从师幼共创戏剧的全局角度对某个戏剧项目进行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和走向审美的目标。它具有三个特性:一是顶层决定性,用戏剧顶层设计理念决定底层,用审美高度决定底层设计;二是整体关联性,强调戏剧对象内部要素之间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顶层设计理念下走向审美的实施路径与成果具备操作可行性。

在探索师幼共创儿童戏剧的实践中,我们关注的点不再是从过程到结果这一条道路,而是多面辐射,聚焦和融合儿童戏剧过程的立体审美,包括舞美、乐美、想象美、造型设计美、角色体验美、合作表演美、作品精神和内涵美。我们在戏剧中充分挖掘美的要素,将欣赏美、感受美作为儿童戏剧创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引导幼儿借助各种戏剧资源,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多感官感知、理解美的内涵,从而创造、表现、表达对于美的独特认识。因此,走向审美的戏剧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同时能满足儿童多方面的内在需求,更是符合现代化教育对于美的追求。走向审美的儿童戏剧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

(一)探究审美心理,让儿童“被看见”

人类历史上对于“美学”探究的脚步不曾停止过,人们努力发现和探寻“美”的内涵,不断定义“美”的意義和标准。在儿童戏剧的发展道路上也是如此:从刚开始追求舞台呈现出的“舞美”,到后来开始关注戏剧创生的过程,关注戏剧游戏化、生活化,关注儿童视角下的戏剧之美,但我们落脚点依然是作品本身,因此对于“美”的理解还是狭窄的。当我们走向审美,用顶层设计的思路重新审视“美”,用放大镜聚焦师幼共创中儿童的体验和参与时,我们会发现戏剧创生中,真正的美来自儿童“被看见”。

戏剧的美需要教师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话语、不太“美”的动作,甚至有点呆萌的表情积极努力地扮演着那个专属于自己的形象时,孩子就是在进行着一件“美”的事情,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美”的行为表现,演绎着“美”的戏剧过程。孩子对于戏剧美的独特认知和理解,是已有生活经验与生成新经验的连接,这也是孩子的成长之美。儿童戏剧走向审美,让儿童被看见、被欣赏,能唤起儿童对于美的更丰富的想象,促使儿童进行更多美的表达,激发儿童以更积极和自信的状态参与美的戏剧活动。“戏剧之美”不仅需要儿童进行充分的感受与欣赏,也需要我们站在儿童审美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定义美的内涵,从而挖掘和发现真正意义上戏剧美的真谛。

(二)追随时代审美,让作品“会说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教育的不断渗透,人们对于戏剧教育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舞台上儿童的成长变化,而是更加聚焦与关注“舞台背后”儿童感知与参与戏剧作品的完整体验,发现优秀儿童戏剧作品具有的艺术气息熏陶、学习品质提升、良好品德培养和人格引领等审美价值。3~6岁儿童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经验有限,但他们却有着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无限的想象能力与空间,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独特理解。因此,在生活中,教师与家长需要带孩子不断去发现蕴藏在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去铺垫幼儿全方位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感知,与戏剧作品建立连接。

师幼共创的儿童戏剧主题可能来源于孩子现实生活中难以解决的而又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以经典绘本、童话故事等为载体的再加工。教师在甄选优秀作品时,不仅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还需要仔细遴选和辨别作品本身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好的戏剧作品一定是深受儿童喜爱且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特征的,能给予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精神与心灵的慰藉,满足或弥补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遗憾与不足,给予其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勇气。追随时代审美的脚步,师幼感受着戏剧的语言文字之美、人物个性的角色之美、作品精神的内涵之美。幼儿通过戏剧作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起有效连接、产生情感共振,从而为戏剧作品注入独特丰富的理解。幼儿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和解读作品,使原本的戏剧作品被不断打破重组,打上具有班级特色的烙印。师幼共创的儿童戏剧因而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生命的色彩与气息。

(三)凸显审美高度,让戏剧“再突破”

传统儿童戏剧的审美是从观众的角度来体验、感受和衡量的。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儿童戏剧渐渐发生了转变,教师开始用儿童视角来进行戏剧审美,关注儿童生活经验与戏剧经验的相互连接、融合,尝试对戏剧游戏化的开展形式进行探索。走向审美的儿童戏剧更加贴近儿童视角,放大师幼共创中的“创”,将审美辐射到儿童戏剧创作中的一日生活所有环节,拉长和放大了幼儿对戏剧感知、欣赏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增强了幼儿对戏剧各要素的分解与深度学习。戏剧也从高高在上的舞台位置被“放低”到地面,放到儿童可以碰触的高度,这是适合儿童演绎的戏剧最佳高度,也是戏剧审美的制高点。

儿童视角的戏剧相比于舞台上呈现的戏剧,它更加真实、接地气,它展示的不仅是结果的美,更是过程中各要素的融合之美。走向审美的儿童戏剧绽放着儿童独特的思维火花,凝聚着儿童的自我创造和主动学习。走向儿童的戏剧,就是走进审美的戏剧,它是当今教育理念下对戏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中的一次新突破与“心”尝试。走向审美,为戏剧教育的后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发展的可能性。

注:本文中的照片由江阴市实验幼儿园提供

猜你喜欢
师幼共创戏剧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成才(2023年15期)2023-11-16 03:42:24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幼儿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40
有趣的戏剧课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26
共创美好生活
心声歌刊(2020年6期)2021-01-14 00:23:36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32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