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霞
诗歌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语言凝练,是中华文学的艺术瑰宝。小学诗教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良好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诗教成效。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出的“毛虫与蝴蝶”的阶梯阅读项目对于小学语文诗教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小学诗教要强化阶段性、基础性和延展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读中入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1.大声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清华大学附中韩军老师在新语文教育理念中关于朗读提出了要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要在美读吟诵中让学生大声朗读,忘我吟唱,在铿锵与婉转的吟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例如,在《花牛歌》的大声朗诵中,引领学生从三个方面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一是句末的押韵。其中“坐”和“罗”、“眠”和“天”、“走”和“溜”、“梦”和“峰”都分别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二是句式的工整。从每句话的前半句的句式结构去体会,都是“花牛在草地里……”,最后一个字的变化描绘出不同的场景,如“坐”“眠”“走”和“梦”不同的情况下呈现出花牛生活的别样美好。三是情感的一唱三叹。文中的情感质朴自然,以花牛在草地上的行动和姿态的变化呈现出生活的自由和自然的安静祥和。这细腻生动的情感如涓涓细流在花牛的行动变化中自然流淌。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多让学生去读,在读中体味诗歌的韵律情感,在读中感受诗美,从而提升人生境界。
2.轻声品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清华大学附中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理念中关于文字素养方面指出要引领学生回归语文教学的“文字”之本。在小学语文诗教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轻声品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例如,在《秋晚的江上》的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从字词的轻声品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如“倦了”一词将鸟儿人格化,同时也为后面的“驮”埋下了伏笔。鸟儿已经飞累了,但是仍然要坚持将“斜阳”驮回去。这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守候和坚持。在“一翻”和“掉”两个词的呼应中,斜阳回到家,这“秋晚的江上”因为斜阳的归来别有一番风景,其中芦苇“妆”成一瞬间的红颜,让生命更有人格化的情趣。这些词语的运用自然而又逼真,引领学生品读能够感受别样的生活美和自然美。
3.无声默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无声默读,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的最有效方法。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的纯粹在于陶冶感情,让学生获得高尚纯洁的情感。在小学诗教中,要引领学生在无声默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例如,在《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诗歌教学中,无声默读更能推进学生对诗歌情感美的深入体会,尤其是在引领学生品析其中的排比句式和叠音词时,能从默读中深入感受其中的深厚情感。如,四个“追寻你”,从延河的流水、枣园的梨花香、南泥湾的镢头到杨家岭的会场,无论是延安的自然、生活,还是历史,都令人向往追寻。这跳跃式的情感定位和延续性的情感表达,在默读中让思绪更加自由,让情感的衔接更加流畅。此外,从文末的再次“追寻”品读中,从信念到金色的理想,从温暖到明媚的阳光,从光明到火红的太阳,无论是心驰念想的地方,还是延安自然中的光芒,都是心的追寻、心的向往。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在“六大解放”中让学生获得自由的生活,并在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小学语文诗教的创新思路要从生活和自由两点入手,在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中入心,在用心感悟诗歌的艺术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1.入情入境,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从心里发出来的,是打动心灵的教育。小学语文诗教创新思路要从心出发,从生活和自由两个维度入手,在引领学生入情入境的体验中,让学生在生活和自由的空间中去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例如,在《绿》的诗歌感悟中,从入情入境入心的角度入手,在感悟诗歌的意境美中主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入情感知,从情感的共鸣中感受绿的多姿多彩,感受绿的变幻莫测,感受绿的自由、绿的生活和绿的自然;二是入境感知,从刮风、下雨、流水和阳光中去捕捉绿,从集中、挤、重叠和交叉中去撷取绿,感受绿在融入自然中的轻灵和悠远;三是入心感知,从到处中去寻找,从寻找中去发现那么多发黑的、出奇的绿和流动的绿、闪光的绿。
2.入情入理,感悟诗歌的哲理美
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强调,教育教学要在大自然和大社会领域中去办。小学语文诗教要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自然中入情,感悟诗歌的哲理美,同时还要融入社会,在社会认知中入理,深化诗歌的哲理美。
例如,在《白桦》诗歌教学中,对文末的朝霞的姗姗来迟进行分析,在入情入理中解读白桦的光芒是自身的还是朝霞赋予的。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从入情入理的角度去感悟诗歌的哲理美,认识到白桦的光芒是自身的。因为诗歌的开头就明确指出,白桦“涂上银霜”。这里虽然用了“仿佛”二字,但是白桦的一身雪花是已经披好的。这里的白桦虽然没有“挺且直”的青松的高洁,却以一身雪装玉立在那里,这是一种别样的高洁与高贵。它虽不是万紫千红的亮丽,却以亭亭玉立的挺拔绽放着自己的银色光华,即使没有朝霞的助力,它仍是白桦,仍然涂着银霜,潇洒如画。
3.入脑入心,感悟诗歌的艺术美
诗教艺术的最高境界应是让美入心入脑,让情入骨入髓。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在“劳力上劳心”。小学语文诗教要引领学生在入脑入心的学习中感悟诗歌的艺术美。
例如,在冰心《短诗三首》中,诗歌的艺术美在于简洁的语言中展示出世界和生活的美好,在入脑入心中引领学生从园中月明夜、藤萝叶下事、母亲膝上情三个维度去解读回忆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学生在入脑入心的体会中不仅是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更重要的是融合学生的头脑思考以及内心的感悟,在情感的共鸣中体会诗歌的艺术美。诗歌的艺术美在于自然的美。于大自然的意境中奔腾着情感,讲述着故事,流淌着回忆。诗歌的艺术美还在于生活的美。诗歌的内容根植于生活,再现生活,表现生活。这些表达赋予艺术的色彩,在简洁的语言和质朴的情感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放飞学生的心灵,让情感在释放中得到升华。诗歌的语言在于情感的美。这里的美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在反复吟诵中代入体验,让读者在身临其境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在入脑入心中获得心灵的碰撞。
总之,小学语文诗教中,教师要在读中入情、赏中入境、学中入心、创中入真,在品析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艺术美和意境美中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从诗韵悠扬沐童心中挖掘诗歌中的童真、童趣,在生活和自然的融入和整合中去探究诗歌的文化意蕴,在生本学习中去发展诗歌的文化内涵。诗歌教育不只是文化育心,更要实现知识育人,让学生传承和发展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