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想”中实现深度阅读

2022-05-30 10:48杨素霞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

杨素霞

【摘 要】“推想”融合了推理、想象、猜测、分析、比较等多个因素,是开启深度阅读大门的钥匙。标题封面中推想,能培养预测能力;疑难词句处推想,能提升概括能力;情节发展处推想,能丰富人物感知;空白跳跃处推想,能體悟言外之意;文章结尾处推想,能激起情感共鸣。“推想”使学生回归了读者的本位,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深度阅读 推想的意义 推想的实施策略

一、“推想”于“深度阅读”的意义

深度学习的理论发展直接推动深度阅读的不断发展。根据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运用、价值与评价),我们能界定出,英语学科中的深度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唤醒、调动个体已有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与作者、他人及自我开展多重对话,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意图等深层含义,开展“从语言层次到信息层次再到思想层次”的递进性阅读,真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推想是开启深度阅读大门的钥匙。推想,即根据已知的情况推测未知的情况。据此,英语阅读推想应该借助文本信息及头脑中存储的英语知识和生活经验,基于阅读文本信息进行推测、猜想,将未知转化为已知。阅读推想需要借助想象,但要求比想象更高,不仅要运用想象,还要在想象中进行“推测”和“推理”,是一个“推敲、甄别、筛选”的过程。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当推想成为一种阅读的自觉、一种阅读习惯,也就形成了阅读推想能力。这种能力是语感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对阅读材料的推想能力越强,阅读时推想出来的内容就越丰富,推想的范围就越广泛,也就意味着人们的语感能力越强。

1932年,海明威率先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认为,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冰山原则”也可以作为英语阅读的推想原则,人们在英语阅读中,要善于凭借文本提供的信息,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大胆的推测和猜想,通过推想深入领悟文本的丰富内涵,并获得新的知识积累,形成新的情感积淀,生成新的言语。

二、深度阅读中“推想”的实施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推想的运用和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让理解走向丰富,让感悟走向深刻。近几年来,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引领学生在英语阅读中进行推想。

(一)标题封面中推想,培养预测能力

发展和运用预测技能是学会阅读的关键因素。文章的标题、故事的封面是文章的窗口,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文本内容的暗示或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推想能从中读到些什么,在学生大脑里形成一种“阅读期待”;然后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将所读内容与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成为积极投入的阅读者。

如绘本故事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的教学导入时,笔者让学生围绕故事题目和封面先想一想、猜一猜:“Wha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学生说:“Fiv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教师追问:“Why do they bake the cake?”有的学生说:“Five monkeys birthdays are coming.”有的学生说:“Five monkeys cook for their mother.”有的学生说:“They want to learn how to bake a birthday cake. They like to do it…”课堂上以此推想为基础,再让学生阅读故事,既验证自己的推测,又在推想的引领下有意识地进行阅读和探究。

又如在阅读文章My colourful school life之前,笔者先对学生提出要求:“从题目来看,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大家围绕题目推想一下。”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Its about writers busy study in school.”有的说:“Its about writers nice teacher and classmates.”有的说:“Its about writers interesting and colourful school activities.”这样,学生不仅阅读有目的,而且在将推想与文章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提高了作文审题及构思的能力。

(二)疑难词句处推想,提升概括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词句所在的语言环境及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想,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分析、概括和总结文本意义的能力。

如在教学绘本Josie and the Bully 中的get stuck短语时,笔者给出了学习小贴士,根据故事上下文情境推想生词的意思。学生联系上下文:Josie wants to play on the tyre. So does the big boy. He takes the tyre. “You cant play here,” he says, “This is my tyre.” The boy gets in the tyre. He goes round and round, again and again. Josie is sad. Then he gets stuck. “Help!”says the boy, “I cant get out.”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阅读和思考,从文本的词句中捕捉有关言语信息,然后进行推测想象,最后领悟出get stuck的意思是“被卡住”。显然,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个短语的意思,而且体验了一种阅读策略,培养了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

又如阅读故事Josie and the Bully后,笔者呈现了三个问题:Who are in the story?Who is the Bully in the story?What do the words“the Bully”mean?通过这三个问题引领学生推想故事题目中the Bully的意思。三个问题步步深入,不仅引导学生推想the Bully的意思(欺凌弱小者),而且让学生深刻体悟故事的寓意(We should be friendly to others. Dont be the bully.我们应该友好待人,不能欺凌弱小)。这样的推想活动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the bully词义和故事的寓意更有意义,学生自己去推测、验证、概括词义和故事寓意,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节发展处推想,丰富人物感知

学生阅读有些情节丰富、变化性强的故事时,仿佛身处其中,会随着故事的发展与主人公同忧共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凸显情节变化的几幅关键图,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推想后续情节,促进思维碰撞,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促进精神成长。

在Josie and the Bully中,学生读到大男孩被轮胎秋千卡住时,笔者适时引导学生推想:“What will Josie and Ravi do?”学生根据前面的故事情节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展开推测,答案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说:“Josie and Ravi wont do anything. Because the big boy was not nice to them just now. ”有的学生说:“Maybe Josie and Ravi will ask their dad to help the big boy.”有的学生说:“Perhaps Josie and Ravi will try to pull the big boy out of the tyre…”学生极具个性的推想,包含着鲜活的生命感悟和体验,充满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当学生读到故事中Josie 和Ravi不计前嫌、宽容大度地帮助大男孩时,他们的思想体悟就更加丰富和深刻。

(四)空白跳跃处推想,体悟言外之意

有些故事通常短小精悍,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存在着空白和跳跃之处。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跳跃之处进行适当的填补,就能让阅读走向深入,体会、感悟到言外之意,从而达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致远境界。

例如,学生阅读了故事:A countryman went to a big city for the first time. He went into an office building. He saw a short and fat woman came into a small room.After she came in, the door closed and the light on the top flashed. A few minutes later, the door opened slowly, a young beautiful modern girl walked out. The countryman opened his eyes wide in surprise and said in a low voice, “How regretful I am! Why didnt I bring my wife here?”结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情,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笔者让学生进行补白,提问:“为什么故事最后主人公说‘How regretful I am! Why didnt I bring my wife here?”他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The countryman thinks he should bring his wife here, then his wife will be young and happy.”有的学生说:“The countryman thinks if his wife goes into the small room, she will be pretty when she comes out.”教师接着提问:“Can that be true?”有学生说:“Of course not. That room is only a lift.”有的学生说:“No. The countryman doesnt know what a lift is.”学生说出了文章的言外之意和幽默之处。

显然,这样的推想、补白活动,无疑对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深层思考有一定作用。文本中的语言空白点是意义模糊点,也就是想象丰富点。如果以此为生成点,启发学生联系上文进行合理推想,将有助于整合文本资源,读懂弦外之音,有利于学生提高言语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五)文章结尾处推想,激起情感共鸣

绘本故事寓意深刻,结尾之处往往是點睛之笔。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结尾展开联想,生成文本的主题意义,进一步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与作者和作品产生情感共振、思想共鸣,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笔者在教学故事A little snail时,将结尾隐去,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故事情节,推想最后小蜗牛有没有爬到大树顶上,看到美丽的世界。大多数学生说:“At last, he gets to the top of the tree.”教师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追问:“Why do you think so?”有的学生说:“Because the little snail climbed and climbed. He didnt stop.”有的学生说:“Because the little snail always said,‘Perhaps I cant, but Id like to try.”……此时笔者再揭示故事结尾:“Yes, youre all right. At last, he climbed to the top of the tree. He saw the beautiful world.”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己体悟这篇故事的主题寓意,引发情感共鸣就水到渠成了,学生脱口而出:“Perhaps we cant, but we should try.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one who would like to try.”(对于什么都愿意尝试的人没有什么是困难的。)

张伊娜指出,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加工处理文字表层信息,还要开展文本深层阅读活动。“推想”融合了推理、想象、猜测、分析、比较等多个因素,使学生回归了读者的本位,成为活动的主体,全身心投入建构结构化知识,发展了思维品质,形成了文化理解,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智斌.推想:探索丰富言语世界的钥匙[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4).

[2]吕国征.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几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2019(13).

注:本文系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研班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促进小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研究”(立项编号:CJK-Y202002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以微课促进初中语文的“深度阅读”的研究
以微课促进初中语文的“深度阅读”的研究
中学语文 “深度阅读”指导浅谈
逐“层”深入,跋涉文本之旅
戴着镣铐起舞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编辑的价值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