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内容认可与落实情况调查

2022-05-30 10:48陈秀玲姚晓慧
语文建设 2022年9期
关键词:篇目读物古诗文

陈秀玲 姚晓慧

【关键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附录,现状调查,教学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规定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其地位不容忽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附录包括“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两部分,其内容和要求的增删一方面立足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体现了新时期语文教育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凸显语文学科特质的需要,是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体现。课标附录内容的接受情况与教学落实是课标适应性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为了更加真实而广泛地了解新课标附录内容的认可及教学应用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高中语文教师164名,回收有效问卷153份,问卷有效率为93.29%。为了验证和补充问卷呈现的现状,同时选取5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目前新课标附录落实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内容包括接受度、现状调查,具体包括“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两大方面,涉及整体认知(重要性、作用、难度、结构、满意度等),以及附录内容的数量、难度、落实等角度。

另外,为清楚地了解导致新课标附录落实现状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建议,本研究也通过相应问题设计和访谈来追问影响新课标附录落实的因素,围绕附录两个板块的具体内容展开,收集教师对附录内容的认知状况。

二、对附录内容的认可情况

1.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整体数量和难度适中,朝代分布均衡

新课标强调,中国古代作品的学习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教师认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数量适中(基本认同56.21%,完全认同27.45%)。九成教师认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难度适中。其中,90.2%的教师认为“文言文”篇目难度适中,92.16%的教师认为“诗词曲”篇目难度适中。访谈中,教师普遍表示可以接受现有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数量和难度。

关于古诗文篇目的朝代分布,超过七成的教师同意附录“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朝代分布合理的说法(非常同意23.53%,基本同意48.37%),这表明多数教师比较认可附录所选取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的朝代分布。但是仍有28.1%的教师不认可这一说法(非常不同意1.86%,基本不同意2.61%,一般23.53%)。通过查找文献和相关资料发现,有研究者认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扩充,例如,何郁认为附录推荐的篇目中没有《齐桓晋文之事》《游褒禅山记》两篇古文以及《氓》,是一个遗憾。[1]问卷也设计了一道主观题来追问增补倾向,《郑伯克段于鄢》《豳风·七月》《独不见》《洛神赋》《长恨歌》等都是教师较为倾向增补的篇目。由此可见,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在朝代分布方面还存在可调整的空间。

2. 文言文落实难度大的篇目多为附录新增的论说文和杂记文

为了解教师对附录“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文言文部分内容设置的评价,问卷按照文言文的板块划分(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设计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最难落实的篇目是”的问题。经统计与整理,被认为较难落实的五篇文言文,按照难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多数教师认为附录文言文落实难度较大的篇目主要集中在新增的古代论说文和杂记文。文言文因为本身丰富的字词和语法变化、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加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外部原因,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从一线教师访谈中可以大致总结出文言文落实难的原因有:文言文字词和句子晦涩难懂,学生古诗文基础参差不齐,理解不到位等。也有教师对新加入的内容抱有比较积极的态度,认为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提高,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确实应高一些。

3. 多数教师肯定诗词曲的选篇,古代文论选段认可度较高

问卷设计了“如果对诗词曲的篇目进行改编,我认为可以删去的是”的问题来调查教师对诗词曲内容的评价。统计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表示诗词曲的内容不需要删除,学生需要多背诵一些诗词曲作品。此外,参加访谈的教师基本上都对诗词曲的推荐篇目持肯定态度,认为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程度比较高。超过八成的教师对附录新增的“古代文论选段”持肯定态度(完全認同24.18%,基本认同61.44%),说明这部分内容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可。

较有争议的是元曲部分。部分教师认为《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可以删掉,是建议删掉的篇目中选择人数最多的一篇。这从侧面反映了元曲教学存在的问题,相比于唐诗和宋词,教师在教学中也比较轻视元曲。[2]

4. 课内外读物列举书目的数量适中,但仍需教师补充推荐

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生在必修和选修阶段的阅读量均不低于150万字,而附录列举的书目是直接的参考资源。本次调查显示,有66.02%的教师认为附录基本包含了学生需要阅读的书目,但仍有33.98%的教师不同意这一说法。可见,“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重点列举的书目数量虽然适中,但还不能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此外,问卷也调查了教师向学生推荐书籍的情况。结果表明,《苏东坡传》《汪曾祺散文集》《人性的枷锁》《朗读者》《傅雷家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三体》《明朝那些事儿》《人生》,以及余华、鲁迅等作家的其他作品,《读者》《意林》等杂志都备受教师欢迎、推荐,教师推荐的书籍类型更丰富,有的结合教学需要,有的贴近现实生活,并且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另外,部分教师认为课内外读物在散文、诗歌部分都缺少对古代作家作品(集)的推荐,也缺少对当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优秀作家作品的推荐。[3]访谈中更有教师提到《文心雕龙》对学生写作与理解文言文的作用。总之,新课标附录的推荐书目仍需要实际教学进行筛选和补充。

5“. 课内外读物”中部分经典有争议,语言文学理论著作接受度不高

新课标“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重点列举了古今中外的较多经典作品,也是本次课标修订、调整较大的部分。调查表明:诗歌作品中,外国诗歌作品落实难度大,有40.52%的教师认为惠特曼的诗歌落实难度最大,分别有31.37%和30.07%的教师认为海涅和普希金的诗歌落实难度最大。

中国文学部分,《红楼梦》《暴风骤雨》落实难度大,有33.99%的教师认为《红楼梦》教学难以落实,占比最高,其次是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而外国小说部分,长篇小说落实难度更大。有37.91%的教师认为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落实难度最大,其次分别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雨果的《悲惨世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均超过30%,主要集中在长篇小说。

在戏曲内容层面,有33.99%的教师认为郭沫若的《屈原》落实难度最大,其次是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汤显祖的《牡丹亭》(分别占比32.03%和30.07%)。教师的访谈也反映出戏剧教学边缘化的现实,即便是选入教材中的几篇戏曲节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文体混淆、模式固定等。总之,附录推荐的剧本在落实方面的情况要比其他文体更差一些。

另外,教师对课标中的语言文学理论著作接受度也不高,有44.44%的教师认为语言文学理论著作“数量适中,但落实难度大”。访谈中教师们明确表示自己也没有读过这些著作,并建议在考虑名著本身价值的前提之下,也要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中学生特有的阅读心理、时间、能力等内部和外部因素。

三、对附录的落实与教学应用情况

附录的落实情况是推动其内容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新课标附录在语文教学的落实和教学应用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 对附录地位和作用认可度较高,但了解和认知有限

调查显示,有42.48%的语文教师对“附录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持完全肯定的态度,有48.37%的教师基本肯定附录的地位,并且超过九成的教师认为附录为新课标理念的落实提供了支撑和资源。但是,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程度还不容乐观,“专门研究过”的教师仅占比14.38%,仍有较大比例的教师不了解新课标的内容(没看过的教师占比5.23%,浏览过部分内容的教师占比16.99%),“大致通读过”的教师也不超过四成。这表明多数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和关注较少,对于新课标附录内容和要求的认知比较有限,有待进一步加强。访谈中有两位教师表示对附录的内容并没有太多关注,更多关注正文的内容,例如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

2. 多数教师愿意参考附录相关内容,但方式较为单一

在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课程实施和选择的空间逐渐增大,附录并没有对教师作出强制性的教学要求。因此本次调查设计了相关题目来了解教师使用附录的情况。数据显示,有54.9%的教师选择“经常参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有18.3%的教师选择“总是参考”。同样,有超过八成的教师会参考附录的课内外读物(基本符合占比75.81% ,完全符合占比7.84%)。可见,多数教师愿意利用附录进行教学,使用倾向相对较强。

但在具体的参考方式上,“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落实方式主要是让学生背诵,仅有19.61%的教师会根据教学实际和经验,提出自己的背诵要求。“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教师主要的落实方式是向学生推荐附录列举的作家、作品,但阅读效果也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很多教师在访谈中提到由于高中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教学时间有限,多形式落实附录的内容和要求比较困难。由此可见,受各种条件和资源限制,多数教师参考附录的方式是较为单一的。

3. 大部分教师认为附录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落实难度较大

本次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教師对附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落实存在着很大困难持肯定态度(基本符合占比53.59%,完全符合占比29.41%)。董舒媛的论文进一步支撑了这一结论,课时冲突、升学压力让深层次、高频率的阅读教学和阅读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4]访谈中教师也普遍反映附录的落实比较困难,一方面是因为附录的某些内容本身难度较大,上文对附录内容认可度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能力和条件去落实;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学习效果的保障和前提,并且教师也需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去设计较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这对师生来说都是挑战。由此可见,新课标附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的整体难度比较大。

4. 附录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弱,内容建设尚待完善

本次问卷调查了教师对新课标附录整体的评价情况,共有72.55%的教师满意新课标附录的内容(非常满意占比16.99%,基本满意占比55.56%),但仍有27.45%的教师表示不满意或一般,这说明附录内容还存在修改和完善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附录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总结与借鉴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理论和经验等。调查显示,分别有54.25%和53.59%的教师希望附录能提供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和“案例”,希望附录提供“教学设计案例”和“线上资源”的比例均占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仅有1.96%的教师选择“不需要改动”和“其他”。这表明附录目前的内容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教师多样化的需求未能满足,教师期望附录能提供更切实际的参考和借鉴,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四、对附录内容建设的相关建议

通过上文所述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附录的落实不仅需要各方的关注和积极实践,其内容编写更需要借鉴相关经验,并进行广泛调研,加强内容建设。

1. 建议增加概念和术语的解释,以增进对课标的理解

新课标将学习内容概括为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涉及和延伸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术语和理论,如“核心素养”“情境”“跨媒介”“大单元”等。如果附录能加入对这些概念或术语的解释,那么新课标的研制理论和改革精神就能更容易被课程实施者理解并接受,从而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实践。以“大单元教学”为例,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就曾引起语文界的关注,是在单元教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崔允漷教授在《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2019年)一文中将大单元教学定义为:在真实情境中,在一个完整的任务驱动下,连接所有的任务、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从而完成单元的学习。新课标也可以按照这种思路对其他概念进行解释,以增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陈黎明在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可读性问题时指出,应对所用的新概念、新术语作必要的解释和界定。[5]例如,我国香港地区的一些课程文件中也包含术语解释的部分,这一做法值得借鉴与尝试。

2. 引入教法和学法的案例示范,增强附录的可操作性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附录的两个板块提供了大量的古诗文经典篇目和阅读资源,但因为缺乏更明确的教法和案例指导,导致附录的古诗文背诵和阅读要求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显得单一、呆板。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在附录部分增加教学案例,并在质量上予以充分保障。本次调查显示,有50.33%的教师选择“提供教学设计案例”以改进附录结构。教学案例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的桥梁,教师研读优秀案例的过程就是掌握教学方法的过程。例如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其中附录2即为“教学与评价案例”,为教师提供了示范和研究学习的对象。第二,增加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策略提示内容。当前语文教学强调转变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附录的内容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过程性指导和方法性提示。

3. 适当增加其他类型的经典作家作品,丰富附录内容

不同时期的语文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对背诵问题的解决都集中于古代诗文上,而对现代文的背诵数量、质量始终没有明确科学的规定。[6]因此,附录的内容可以适当扩充,选入的作家和作品应更丰富多元。

第一,适当增加现当代文学经典的作家或作品。可以推荐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等奖项获得者的作品,这也符合新课标正文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要求。第二,丰富附录的文本类型,如信息类文本、非虚构类文本等,兼顾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需求。第三,考虑将电子音像和数字化读物纳入推荐目录。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阅读媒介也产生变化,新课标正文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而附录可以提供相应的电子音像或数字化读物。第四,推荐书目要关注书籍的版本。可以列举各类图书的权威出版社,作为课内外推荐阅读书目的辅助建议。古籍、外国文学作品的推荐要关注书籍注释者、译者等的水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优质的阅读资源。

4. 实时推进附录落实情况调查,加强与教学现状的联系

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媒介资源,附录的内容设置除了要与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和精神保持一致,还必须及时进行内容落实情况的相关调查,加强与现实的对照,提高内容的实用性。

第一,附录内容的难度和数量设置必须充分考虑现实。以《歌德谈话录》为例,访谈中教师们表示这本书的阅读难度过大,对于中学生的阅读意义也不大。第二,附录内容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参考法国1995年版的法语教学大纲,选取民间故事、图片集、连环画等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应该继续加强调研,实时开展附录内容落实情况的调查。广泛收集一线教师关于新课标附录的使用反馈,并结合专家和研究者的建议,及时将调查结果应用到附录内容的建设之中,不断改进附录的结构和内容。

5. 动态增删附录内容,根据最新理论研究及时进行调整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知道,课程标准附录的内容与结构还不尽完善。因此应该加强相关研究,使附录体现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方向,始终处于动态建设之中,既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又具有发展性。一方面,附录中的某些内容可以适当删改。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许多学生因名著篇幅太长、思想深邃而放弃阅读。因此,推荐书目既要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也可以相应地提供高质量“简写本”读物[7],借此让学生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为以后阅读整本书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保持附录内容的动态性,可以将研制课标的理论支撑或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纳入附录之中,激发教师的学习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正文内容。例如,美国《共同核心州立英语标准》附录A的补充材料介绍了文本复杂度的新进展,不同年级采用不同难度的文本,以提高学生阅读复杂文本的能力为目标,有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总之,应该加强附录与教学的联系,建立灵活的联动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附录内容、体例等各方面的研究,并将研究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附录内容认可度和具体落实情况的调查,并利用教学、考试评价等反馈信息,及时更新附录的内容和结构。这样才能使附录内容设计与教学调研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附录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篇目读物古诗文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