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合理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如何把握好这门艺术并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是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为背景,对教学问题的设计展开探究并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设计;艺术;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27-0131-03
從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问题就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产生的困惑.而教学问题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和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其将要产生或是可能产生的困惑,由此而设计的引领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向.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想要把握好这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1 教学问题设计的要求
1.1 教学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求
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而如何在教学中设计出恰到好处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深思并带领其快速进入到主动思考状态中,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这也间接证明了,教学问题能否真正发挥教育价值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前应结合课本知识及课程标准设计科学有序的教学流程,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层次鲜明且具有系统性的教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是由多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沿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和探究,由易到难逐步的攀登知识阶梯,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并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但问题设计时要注意4点:问题设计是否有助于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问题目标是否明确,立意是否鲜明?问题设计是否符合教学进程?提出问题的时机及提问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只有满足这些要求的教学问题,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教育价值.
1.2 教学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求
教学问题的设计应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材中心一一对应,具有明显的定向性、限制性和指导性.也就是说,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思维方向和内容要保持一致,教师还要结合自身专业素养,预设学生思维发展的结果.
在化学教学中,教材的每一章节都对应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问题前,教师需要先围绕整体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将其分成多个小目标,再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转化为容易掌握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化学知识.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重视以下几点:可以围绕教学重难点来确定教学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确定教学问题;可以围绕学生需要探究的内容来确定教学问题;也可以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问题.
2 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
2.1 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可以先明确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再设计相应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启发和调动.
举例来说,在学习“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一课时,引导学生加深对乙醇和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是本课教学重点,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乙醇为什么可以使铜器、银器变得光亮?鼓励学生先利用已学习的知识进行猜测,再运用教师所提供的酒精、试管、细铜丝、乙醇溶液等设计化学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来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这一实验并不复杂,能够满足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操作的前提条件.学生需要先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1)取少量的酒精放入试管中,并将光亮的细铜丝绕成螺旋状;(2)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烧红,然后迅速插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底部,观察反应现象;(3)重复操作3~4次,嗅闻试管内液体气味.按照设计方案的步骤进行操作,同时对实验现象展开观察,学生可以发现铜丝在火焰上加热后,铜丝会由红色变成黑色,再将加热后的铜丝放入乙醇溶液中,发现铜丝由黑色变成了红色,反复多次实验,还可以闻到刺激性的气味.教师要组织学生探究“为什么铜丝又重新变成了红色?生成的刺激性气味是什么?”发现铜丝在加热后,表面会生成一层较薄的氧化铜,将其立即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氧化铜会与乙醇再次产生反应,被还原为单质铜并生成乙醛这种新的物质.由此,学生可以对乙醇的还原性有更准确的理解,同时在操作实验中也可以重新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对提高学习主动性有着重要意义.
2.2 领会新课标,问题设置凸显梯度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知识.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新课标中的要求来设计相应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梯度分明的问题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举例来说,在学习“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设计具有梯度性的教学问题.首先,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过过滤、沉淀等相关知识,但却对除杂试剂的应用掌握不多,为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应设计梯度明显的问题,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如结合本课主题设计的总问题为:现有含有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食盐,用粗食盐提纯氯化钠,请设计实验方案.很多学生在听到这一问题后觉得无从下手,难度很大,教师可以将其细化为多个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以实现对学习主题的深入.具体来讲,可以将“总问题”分解为以下多个探究小问题:(1)食盐中含有泥沙应该如何提纯?能否利用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方法进行提纯?(2)食盐中含有硫酸钠要怎样除杂?(3)除杂时加入的除杂试剂过量,则过量的试剂应如何处理?在以上问题的合理指导下,学生可以更轻松的设计出粗盐提纯的方案,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并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有更全面的理解.
2.3 创设情境,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情境教学法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提出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提升,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举例来说,在学习“钠及其化合物”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理解钠的化学性质及生活中的用途,教师应合理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表演“滴水点灯”化学小魔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课前准备阶段,在酒精灯的灯芯里暗藏一块小金属钠,课堂表演魔术时用胶头滴管向燈芯内滴一滴水,灯芯就会被点燃.教师要提出问题:在刚才的魔术中,出现奇妙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钠.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呢?在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呢?钠具有哪些性质呢?一个趣味小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出教学主题.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动手完成实验,学生会发现金属钠在与水接触后,会迅速产生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迅速升高,而灯芯上沾有酒精,当温度达到酒精的燃点后,灯芯自然会被点燃.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解决,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为何能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颜色和光泽会发生变化?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或装置可以检验该气体?金属钠与水反应时为什么滴有酚酞的水溶液颜色会变红.通过增设问题情境并开展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解决问题欲望,使其在实验中主动探索新的知识.
2.4 比较思辨,认知冲突中主动发现问题
一位著名的俄罗斯教育学家曾说,比较是一切思维与理解的基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通过对比来引导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差异性,保证教学科学性与实效性的同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在化学学习中,部分学生受到思维和能力的限制,无法快速掌握知识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思维进行思考,通过整合资源展开合理的教学,以形成思维上的冲突,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快地抓住事物的本质,还可以强化对知识点的印象,避免在记忆知识的过程中出现混淆的情况,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举例来说,在学习“离子反应”一课时,由于本课的内容抽象难以理解,且部分学生尚未适应高中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通过对比思辨来设计教学问题,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应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让学生从熟悉的醋酸除水垢、盐酸除锈、工业处理污水等图片入手,激发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之后,通过实验教学中设疑来引导学生探究离子性质,教师可以设计对比实验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的现象,再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如实验1:向盛有5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的NaCl溶液,观察现象并分析溶液中离子在混合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实验2:向盛有5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的BaCl2溶液,观察现象并分析溶液中离子在混合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实验1在混合前后Cu+、SO2-4、Na+、Cl-均没有变化,说明实验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化学实验2中,混合后Ba2+与SO2-4相结合,溶液中不再有大量的Ba2+与SO2-4,而Cu2+和Cl-则仍存在于溶液中.在这一实验中,学生的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冲突,教师要在探究性实验结束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离子反应动画,揭示离子反应的发生过程,并引导学生写出实验中的离子方程式,使微观反映宏观化,降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难度.由此,教师通过设计两个现象有着明显差异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从而理解化学的多变性,在学习和解题时更注重细节方面的问题.
通过上文阐述可知,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目标和内容上要符合要求,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比较思辨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快速理解教师的用意及所讲解的知识,以便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俞康康.高中化学问题情境设计取点探索[J].高考,2021(34):141-142.
[2] 杨梅,莫尊理.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案例研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7(08):32-38.
[3] 赵怀剑.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08):5-6.
[责任编辑:季春阳]
收稿日期:2022-06-25
作者简介:王红(1979.8-),女,江苏省南通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指向高中学生高阶思维养成的高中化学“问题化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号:D/2021/0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