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华 蒋秋谨 周娟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增强竞争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南宁市正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特色产业示范区,目前已初见成效。本文在深入分析南宁市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支持机制创新以释放发展红利、增加科技赋能强化支撑能力、推动区域品牌创建促进农产品销售等建议,以推进示范区发展,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关键词:现代农业 特色农业 示范区
*基金项目:南宁市社会科学院2021年院级课题《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发展研究》。
近年来,南宁市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和农业产业强镇、特色村示范创建取得了较大成效,截至2020年12月,南宁市新增获认定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21个、市级示范区17个、县级示范区83个、乡级示范园314个、村级示范点1479个,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南宁市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的目标任务。历年来,全市累计获认定的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市级示范区、县级示范区、乡级示范园、村级示范点分别达到39个、61个、109个、346个、1479个,实现了县县有示范区、乡乡有示范园、村村有示范点,有效推进了南宁市农业发展结构优化、提质升级。
(一)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推动示范区建设
一是政策规划先行。根据《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2018—2020)三年行动方案》,立足南宁市情,研究制定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的三年行动方案,强调要通过制度改革、技术升级、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品牌创建等措施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并根据优势特色产业重点规划发展,确保示范区规划与脱贫攻坚、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规划充分衔接,做大做强特色示范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二是坚持工业化理念。推进示范区服务社会化、农民职业化,规范生产标准,升级装备设施,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要素集成,打造特色产业。
(二)强化资源整合,全方位推动示范区建设
一是整合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资金及整合涉农资金33.71亿元。此外,利用优势资源和已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合计撬动社会资金188.21亿元。最终,通过采取市财政专项补助、县区配套、企业主体、群众自筹等办法,南宁市各级示范区共投入资金226.40亿元。二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发挥龙头企业在示范区建设的主力军作用,着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及普通农户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市场的优势,鼓励其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开展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实现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三)强化产业融合,全链条推动示范区建设
一是加强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以全产业链为导向,研究制定了《南宁市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2019- 2020年)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南宁市根据已形成的蔗糖加工产业、畜禽加工产业、牛奶加工产业、饲料加工产业、桑蚕加工产业、林纸加工产业、优质粮加工产业、花茶加工产业等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新增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和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构建了示范区农产品采摘、加工、分拣、包装、冷链、仓储、运输等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二是加强示范区与电商的合作。着力构建市、县、乡、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同时积极筹备成立南宁市农村商品流通协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城乡商品双向流通,打造“网上供销社”,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通过“互联网+示范区”促进产销衔接,建立和引进农业农村电商548家,開拓了标准化生产和网络销售新局面。
(一)村级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目前,村级示范区认定的数量虽然达到1479个,但经营模式多数以分散经营为主。少数示范区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跟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是示范区建设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发展模式;二是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拓展区、辐射区基础设施改善力度不足,产业发展缓慢。
(二)示范区建设用地瓶颈难突破
随着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普遍创建,农业生产设施持续增加,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长,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冷藏存储、农产品物流运输业、乡村健康养生产业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都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当前南宁市用于乡村建设用地指标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供给,乡村建设示范区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如农产品加工厂、休闲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用地指标都较为紧张。此外,示范区内的农业经营主体想要通过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改变农地用途,也极为困难。
(三)主导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从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主导产业类型分布来看,以茶叶、水果、蔬菜及其他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区多达18个,其中以水果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区有11个,而桑蚕产业、食用菌产业、糖料蔗产业、林业类产业核心示范区的数量为0~1个,呈现出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此外,很多示范区没有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有力引导,不知道如何结合自身的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缺乏统一打造,存在地区资源浪费的情况。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尚待完善
当前,南宁市农业示范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亟待完善与加强。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城市轻乡村,容易在乡村一线形成断层,服务不能下沉,不能满足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生产需求,乡村一线的服务技术力量薄弱;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规模过小,专业化水平不足,导致自身造血困难,对农户的辐射和带动极其有限。三是现有的服务主体太过于集中在产前、产中,而现代农业发展必需的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营销、物流等产后服务太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没有与农民之间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服务意识、服务质量都有待提高。
(一)支持机制创新以释放发展红利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必要途径。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释放发展红利,从而深化农业改革创新。因此迫切需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效配置,促进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调动农民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鼓励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农民主体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重视产业融合,提升发展优势。创新产业联动经营新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大力挖掘农村产业发展资源,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康养、文创等新兴业态在农村发展壮大,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探索路径。
(二)增加科技赋能强化支撑能力
现代特色农业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技术的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研发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要重视科技要素的首位度,以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注重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科技研发,依托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科技企业,组建国家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及繁育体系,开展关键配套技术及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研究。运用“互联网+”理念与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相结合,发展全过程、全覆盖、智能化、实时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智能化、精准化、标准化、可追溯。
(三)推动区域品牌创建促进农产品销售
将品牌建设作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中之重,开展农业“三品一标”、市级名牌农产品的认定,做大区域公用品牌。与高校合作,深度挖掘特色农产品品牌潜力,推出全域公用品牌,建立全程溯源体系。支持区县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地方农产品品牌为支撑、“三品一标”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形成品牌集聚效应,打造地区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发展农产品电商,与各大电商合作推进地区特色农产品上电商平台,开展品牌营销活动,进一步扩宽市场销路。利用“互联网+”为品牌赋能。创新实施品牌营销实践,善用抖音、微博等融媒体平台,联动各方流量资源,实施“知名农业品牌+短视频直播+主播带货”等新业态营销模式,提升品牌热度,以互联网热度带动农产品生产销售。
(四)推动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
建立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涵盖生产规程、质量标准、产品标志、市场监测等各方面的标准。建立农业标准示范区,创建标准果园、菜园、茶园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规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加强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成立行业协会,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包括品种选育、种植密度、产量控制、采收标准、加工技术等一系列标准;编制行业规范,促进产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加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形成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拉网式检查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行政处罚与帮扶教育相结合、质量监督检验与规范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农业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
(五)培育产地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一是培养一批农产品经纪人和职业产业带头人。制定农产品市场营销、职业经理人和品牌培育培训计划,通过设计线上线下关联课程,切实帮助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提升发展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规范化和产品品牌化,以及农产品流通的规模组织、信息获取、田头贮藏和产品直销等能力,搭建产销对接、研讨交流、经验分享等平台,促进相关生产企业、经销商深度合作、共同发展。二是建立农业示范园区辅导员队伍。每个县(市、区)做到每一个重点产业有1名以上辅导员,可交叉覆盖各个示范园,每一个乡镇分配2名以上辅导员,为农业示范园区提供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营销指导、政策问询、财务管理辅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4):63-65.
[2]刘俊.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走广西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J].广西农学报,2020,35(04):1-5.
[3]黄建辉.全产业链视域下湛江农垦菠萝产业品质提升及品牌塑造策略[J].热带农业科学,2020,40(07):124-131.
[4]何禹,罗雪芳.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现状及对策:以柳州市为例[J].乡村科技,2019(19):23-24.
[5]黄武勇.靖西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9):236-237.
[6]孙慧静,温远豪,罗苏杰.广西来宾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13):171-173.
[7]周勇.广西平果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8.
[8]屈婷婷,黄智,覃泽林.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4):186-189.
[9]刘东燕.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实践及若干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14(05):11-13+84.
[10]刘俊.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走广西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J].广西农学报,2020,35(04):1-5.
[11]路伟.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重庆实践[J].民主與科学,2019(01):28-31.
(作者单位:南宁市社会科学院)责任编辑: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