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海 邢国文 钱忠兰
自2018年以来,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联合淮安市农广校系统,聚焦推进人才促振兴行动,聚力推进培教深度融合,从改善农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提升参训农民学历层次入手,在参加培训的农民中优选人员参加中高等学历教育,通过五年的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构建了“三类协同、三级贯通、三方评价” 螺旋上升层级递进的农民学历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三高”农民,为全市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贡献了力量,同时辐射周边宿迁、连云港、盐城、徐州4个市16个苏北县区,形成了农民中高等教育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相衔接的“淮农模式”。
一、具体做法
(一)三类协同联办
采取“政府引导、学校联合、地方配合、多方协同”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招生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解决招得来、办得好、可持续问题。
一是校地合作。成立校地联合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一元化领导。学校协助县区农广校与乡镇合作开展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把中专班办在乡镇,由县区农广校主办,负责学员注册入学、免费政策申报、教学计划制定、教师聘请安排、教育教学和实训实习管理、考试考核及毕业办证,乡镇负责组织生源、提供办学场所、协助班级管理、共建田间学校、共同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典型培植和宣传宣介等工作。学校和市农广校联合与县区合作开展大专、本科层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校地共同组建管理团队、教学团队,建立实践实训基地。
二是校校合作。由市农广校牵头、县区农广校组织、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承办、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成立校联体,合作开展农民大专、本科学历教育。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集中统一扎口管理,利用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面向艰苦行业成人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和农民教育培训项目,通过补贴形式资助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大专和本科农业职业教育。县区农广校负责组织生源,参与学生管理、生产实践和跟踪服务等工作,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负责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协调沟通,共同做好计划招生、专业设置、建章立制、教学计划、学员管理、实践实习、考核评价、技能鉴定、质量督导等教学管理工作。
三是校企合作。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市县区农广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共建农民田间学校,形成三级办学体系,承接部分教学任务和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对条件成熟的合作主体,进行项目和资金赋能,把中专学历班办在农民田间学校,辦在产业链上,把农民田间学校办成农民学历教育的前沿阵地、办成农广校服务乡村振兴一线平台、办成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联系基地。
(二)三级贯通培养
采取“政府扶持、学校主办、多方参与、农民自愿”的形式,鼓励引导组织农民参加中专、大专、本科学历教育,解决了农民学历提升、教育层次突破、人才系统培养问题。
一是中专教育。按照“政府认可、部门组织、农广校承办、多渠道招生”省级招生工作意见,由村居组织、乡镇推荐,重点面向以高素质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村发展带头人等,年龄在55周岁以下且有意愿的农民参训学员,参加县区农广校举办的中专层次农业职业教育,学制3年,利用国家助学政策免费开展学习。
二是专科教育。由县区农广校组织推荐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农广校农民中专班毕业生和省部级农民教育培训班中具有高中、中专以及相当学历的学员,参加在淮安生物工程学校举办的专科层次农业职业教育,学制2.5年,按照学习费用3/4的比例从培训项目经费列支作为一次性补贴给学员。
三是本科教育。由省部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或县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推荐年龄在50周岁以下,具有专科文化程度的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村干部、各县区及以上表彰的优秀农民和农村致富能手,参加在淮安生物工程学校举办的本科层次农业职业教育,学制3年,按照学习费用5/6从培训项目经费列支一次性补贴学员。
(三)三方评价学业
通过“三方合作、分段管理、协调能动、农学互融”考评运行机制,保障了农民学历教育质量,解决了特色办学、规范评价、质量管控问题。
一是主办学校考试。考试分值占60分。根据规定,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主办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学期考试考核,通过试卷批改学期科目考试成绩占学业成绩60%,计入学生学期科目总分。
二是函授站点考核。考核分值占20分。根据学生在学期线下线上课程辅导考勤、学生作业提交、实践实训参与、教师布置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占学业成绩20%,计入学生学期科目总分。
三是实践实绩评价。评价分值占20分。由函授站点和县区农广校组织跟踪服务指导老师共同对学员经营主体建设、经营规模与效益、评比获奖、品牌建
设、示范带动能力、宣传报道以及学员培训经历进行多对一评价形成学期实践实绩,占该学期科目学业成绩20%,计入学生各科总分。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市县农民教育培训单位成立高素质农民培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学校成教处。下设两个工作组,其中高职衔接组对接联办学校做好学员的报名注册、考试录取、费用缴纳、函授教学、学籍管理、毕业发证等工作;组织宣传组与市县农广校协作做好招生宣传、学员遴选、报名组织、跟踪服务、典型选树等工作。
(二)加强培育创新
农民教育培训与高等教育衔接工作在全省还没有经验可循,属于创新性工作,需要在创新中实施,在探索中坚守。学校紧紧抓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职扩招的机遇,推进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有效衔接,探索建立具有农业高等院校办学特色的一体化培养高素质农民的模式,全面提升农民学历层次和职业能力。
(三)加强规范管理
遵循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规定,制定学校层面的成人教育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合作学校要求开展招生宣传、报名考试、录取注册、教育教学、学籍管理、毕业发证工作,做到不搞虚假宣传、不私乱承诺,一切按照规范做好农民成人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学员服务工作。
(四)加强总结宣传
及时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加大对培育工作和典型学员的宣传力度,及时报送培育工作简报、先进典型、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等宣传信息,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媒体、横幅标语、学习手册等做好培育宣传工作。每年选树学用典型20例,提高培育绩效,扩大培育影响,积极营造有利于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成效
(一)提升了服务三农的知名度
五年来,累计开展中职教育3256人、大专教育578人、本科教育143人,培养出农业创新创优“十佳”带头人110名、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等主体1396個,有2596户扩大生产规模,新创建农产品品牌及生产(绿色有机)基地182个。
(二)提升了农民学历教育的参与度
开展农民学历提升教育是农职院校新时代新要求。农民培训与中高职教育在对象选择、专业开设、课程构建、教学形式、实践指导、评价考核等环节统筹整合,实行双重教学和双重管理。师资融合要求组建以农职院校为主、农广校为辅的师资团队,先期授课任务由农职院承担,农广校教师主要承担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复习、阅卷评分等工作。教学管理融合要求由农广校和农职院校共同设立中高职教研组,强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管理,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建章立制、教学计划、学员管理、实践实习、考核评价、技能鉴定、质量督导等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师资培养机制,农广校分批选派教师到农职院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职院校教师对农民学历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三)提升了学员个体发展的满意度
以学员是否满意、是否需要、是否接受、是否发展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主要绩效评价指标。开展农民学历教育,提高了参学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创业创富的自信心,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员的创新性、创意性、成长性、引领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员满意度高达99%。
(作者单位:1.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2.江苏省农广校淮安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