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西婷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瑰宝,其不仅是历史传承的遗珠,也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审美追求、精神内核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背景下具有巨大的传承、创新与弘扬价值。初中音乐课程无疑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阵地。音乐教师需要认清自身的职责,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有效培养。
一、激发学生民族音乐兴趣
要想对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精神加以培养,首先应当激发他们主动了解、学习、探究民族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百鸟朝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八音合鸣的内涵,对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不同材料制作的乐器进行简单认识,如钟、铃、铜锣、铜鼓、玉磐、玉笛、琴、瑟、筝、二胡、琵琶、箫、笛、管、笙、簧、缶、军鼓、木鱼、梆子等。学生们发现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居然可以包含这么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器乐,不由地产生了极为浓烈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音频功能播放唢呐曲《百鸟朝凤》,询问学生唢呐属于八音中的哪一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这种以兴趣激发为前提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纷纷受到教师的指导与影响并主动进行民族音乐学习和鉴赏,为音乐文化精神的良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创新拓展音乐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拓展,融入更多民族音乐相关的内容,能够持续对学生造成影响,让学生在长期接触传统民族音乐相关内容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精神。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以及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创新与拓展,积极探索将民族音乐相关元素融入不同教学内容的可行方式。例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学唱歌曲。在学生们学会演唱该歌曲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让世界充满爱》的二胡版配乐,并让学生们在全新的配乐中进行演唱。全新的配乐给歌曲演唱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使得学生们纷纷主动参与其中。这种新颖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充分吸引学生,还能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歌曲相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精神。
三、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
对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而非死板地通过讲解方式以及组织学生学唱歌曲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更为新颖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为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在课堂中的有效渗透与融入提供更多机会。教师需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掌握相应的应用要点并在实践中积极尝试,在强调民族音乐文化精神培养的情况下合理应用各种方法优化教学。例如在教学《谁说女子享清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带领学生欣赏并学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引导学生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地方戏曲片段的方式加深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印象,感受戏曲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双人演唱的豫剧片段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豫剧排练和表演,依次到讲台上进行表演。通过这种以表演法与合作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也能在实践中深化对豫剧的认知与感受,进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精神。
四、挖掘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和深厚,仅凭初中学生自己往往很难有效理解其中的内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帮助。教师应当从教材内容出发,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并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们容易理解的方式加以呈现,进而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全方位赏析、学习与探索,切实强化民族音乐文化精神培养作用。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绘画、动脑思考的方式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之后教师在对各图画进行鉴赏、解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结构及各段的小标题,探究乐曲中所包含的琵琶、蕭、二胡、杨琴、锣、笛子、木鱼等民族乐器,感受《春江花月夜》的典雅、优美与抒情,体会乐曲所呈现的迷人景色与深邃意境。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