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迎来生态觉醒

2022-05-30 10:48李洁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清洁生产

李洁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 清洁生产 生态管理 生态觉醒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的主题。19 世纪末期,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其《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告诫人类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a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对美国农业和商业滥用农药及其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初步向人类揭示了近代污染对生态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人们开始担忧和关注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20 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英国泰晤士河、美国凯霍加河和德国鲁尔地区的环境整治,世界各国开始反思工业文明和传统經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社会各阶层逐渐苏醒,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以推广应用。凭借企业布局集中的特性,产业园区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沿和重点区域,从而也代表着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程度。闫二旺教授所著的《我国生态工业园模式创新发展研究》反映了生态觉醒背景下我国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转变,体现了企业、政府、居民和非营利性环保组织等不同阶层、群体的生态意识觉醒以及为此付出的行动。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和评述有助于唤醒更多的人去关注生态,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一、企业的生态自律

1972 年罗马俱乐部发布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依据现有的发展模式对人口增长、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及其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或停止的悲观结论。在这一警告发布之后,人类开始反思和修正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20 世纪80 年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循环经济“3R”原则,即Reduce(减量化) 、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3R”原则在美国杜邦公司等企业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验证,这些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反映了这一时期企业的生态觉醒和生态行动。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开始建设,出现颇多反映园区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链方面的文章和著述,但是企业通常被设定为一个“被动遵守环境管理制度”的角色,忽视了企业自主的生态意识和行动。b而《我国生态工业园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以企业主动适应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的视角,阐述了我国企业的生态觉醒和生态自律行为,其中,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清洁生产审核和废弃物最小化俱乐部极具代表性。

(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指企业通过环境保护部的政府网站和省级环保部门的政府网站,或者通过报纸和其他形式的媒体公布企业的环境信息,包括环保方案、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措施、环保守法和环境管理等内容。按照我国环保部《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环发〔2003〕156 号)要求,除少数超标或超量排放的企业必须公开环境信息,其他企业自愿参加。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大多数企业都自愿参加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其动机不仅仅来源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也来源于企业根植于社区的长期发展战略。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专著详细描述了101 家企业参加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组织、流程及其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泰达环境保护协会充当了组织者和协调者,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给予激励和支持。而且园区10余家企业还积极建设了企业环境教室,免费向公众展示企业在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搭建起企业与社区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平台,使企业、社区组织和居民之间形成相互信任、和谐共生的社会网络。

(二)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是指废弃物最小化和资源化利用方案的评价与审核。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能够发现能耗、物耗高的生产环节,同时改进和完善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在地方政府组织下,园区企业的清洁审核分为强制审核和自愿审核。在园区的精细化管理研究中,作者从审核计划、集中培训、过程管理到评估验收,完整阐述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全部流程,并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这一部分,作者的笔锋十分务实,不仅反映了企业自愿参加清洁生产审核的环境预防意识,同时也清晰地说明了清洁生产审核的做法、经验和效用,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三)废弃物最小化俱乐部

废弃物最小化俱乐部最早出现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的荷兰和英国,是由园区企业自发组成的减少废弃物的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平台。废弃物最小化俱乐部的建立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废弃物产生量,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已经在全世界重要的园区和集群中推广,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废弃物最小化俱乐部和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企业协会较为典型。作者敏锐地考察了这一种市场自发形成的松散组织,重点研究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废弃物俱乐部,分析其资金投入机制和循环经济功效,并关注到企业参加废弃物俱乐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俱乐部会员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而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生态自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中间组织持续发展的信心。

二、政府的生态管理

20 世纪70 年代,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倒逼,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绿色政府计划”,政府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1970 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总局成立,1992 年加拿大颁布了《绿色政府行动计划》,生态环境管理开始融入各国各级政府的日常管理职能之中,生态政府纷纷涌现。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秉承“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中国园区绿色发展和生态管理模式。《我国生态工业园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从培育生态理念、健全生态管理和实施生态政策等三个方面对这一模式做了高度概括和凝练,有助于推动园区生态化管理效率,极大地丰富了生态政府的内涵。

(一)培育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和生态文化是生态工业园区实施生态管理的基础,也是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只有园区各单位树立了生态意识和理念,生态管理的各项政策才能顺利实施。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者,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不仅自身树立了明确的生态观,而且采取多种手段在园区营造环境保护氛围。专著详细描述了环境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分析了年度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考核的办法等。同时,政府在引导和宣传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著作重点介绍了政府在企业环境管理自律体系建设、“六五环境日”宣传等方面的經验和成效。显然,地方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肩负着环境保护组织者的历史使命,在统一生态思想、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健全生态管理

在环境管理政策分析时,大多数学者习惯于按照政策手段的类型来分析和描述。本书作者则从生态管理过程入手,依据戴明PDCA 循环的思想,构建了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管理体系:即环境管理计划(P)、环境治理(D)、环境监督(C)和督查督办(A),而且每个环节都列出了详细的内容,共计14 项内容。比如,环境治理包括环境准入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第三方治理和环境应急管理4 项内容。这种巧妙的构思,全部覆盖了生态环境管理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形成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PDCA 体系,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具有较大的创新价值,而且对于提升园区生态环境管理效率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三)实施生态政策

从研究方法来看,《我国生态工业园模式创新发展研究》采用了规范分析方法,是以国际生态工业园建设经验和我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为价值判断前提,分析生态工业园现状及差距,并提供相应的生态经济政策。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别阐释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区域创新网络、开放合作和产城融合,每一章的最后一部分都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和激励园区机构和单元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而协同行动,主要包括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绿色信贷、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排污权交易制度、差别化要素价格、科技创新支持,以及产品生态标识与绿色采购等。可以看出,这些生态经济政策作用于投入、生产和销售,对生产方式转变形成全方位的激励,已经在园区发展模式转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民众的生态参与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委托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报告《生态觉醒——衡量全球对自然的认识、参与和行动》显示,公众对自然的关注和担忧显著上升,并影响到政策制定和立法改革,人类正在进入一个生态觉醒时代。与这一报告反映的现象一致,《我国生态工业园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以环境保护社会化的视角,阐释了公众和民间环保组织等社会力量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以及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一)非营利性环保组织的作用

非营利性环保组织是指由民间出资举办,从事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它们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和开展社会环境监督等非营利活动,旨在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工业园区环境保护是国家环境保护的缩影,作者分析了多家非营利性环保组织在园区环境保护中的活动,包括组织企业开展环境信息公开活动、承办环境保护研讨会议、开办绿色广播、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开展绿色细胞创建、调查和反映公众的环保建议,并在水污染监测、废气排放调查与监督、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防护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民间环保组织克服了经费紧张的难题,积极主动参与园区环保活动,逐步形成环保领域的“第三种力量”

(二)社区居民的参与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密执安大学萨克斯教授提出环境权理论,认为每个公民都享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可通过以公众身份起诉而得到强制执行。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我国生态工业园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从环境信息的知情机制、表达机制、监督机制、诉讼机制和宣传机制等方面,阐释了生态工业园区居民和社区参与环境保护的做法和经验。其中,绿色细胞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办公室、绿色超市、低碳家庭)、环保社会监督员、环保公益活动以及绿色消费等方面值得肯定。但是,作者也认为公众环境参与的主动性、参与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引导性政策和措施。从作者的描述和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但公民环境保护行为的养成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结语

通读《我国生态工业园模式创新发展研究》,感受园区企业、政府、居民生态觉醒的步伐,让人感受到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成效,带人们走进生态蜕变的美丽园区,领略严谨文字之下一处别样的风景。生态园区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生态园区建设的探索和观点定会融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大潮中,助力实现“美丽中国”。

猜你喜欢
清洁生产
基于多手段教学的《清洁生产》教改研究与实践
浅析山东地区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清洁生产”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城镇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