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鸟说
自2013年成立以来,余额宝歷史最高收益率可达6.76%,而如今只能维持在1.63%左右。事实上,多数货币基金已经跌至2.00%以下。货币基金“1”时代已悄然而至。
货币基金收益下行已成大众共识。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成立以来,历史最高收益率达6.76%,其间震荡下行,2018年有小幅回调维持在4%,随后相续回落,直到如今的1.63%(来源支付宝,截至2022年8月11日)。货币基金“1”时代,已悄然而至。
余额宝收益率跌至2%以下
图1 余额宝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截至2022年7月22日
为什么近期货币基金收益持续走低呢?究其原因,长期来看,是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必然趋势。从短期来说,是因为疫情背景下宏观经济基本面表现不及预期,实体经济需求有待提振。今年在稳增长政策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资金利率维持低位。相较年初,银行间回购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明显下行,外加今年权益市场调整较大,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较低,现金管理类资产需求提升,导致货币基金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
谁能成为货币基金的替代
如今货币基金的收益下行已是大势所趋。对于一些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来说,在保障投资安全的前提下,如仍想要收获稳健且可观的收益,可寻求什么样的产品作为替代呢?
替代一:短债基金
短债基金是纯债基金的一种,主要投资于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的短期债券,不投资于股票和可转债。从风险/收益特征来看,货币基金<短债基金<中长债基金。投资策略上短债基金是货币基金的策略增强,多采用短久期,灵活杠杆运作,有净值波动低、回撤小、收益稳健的特点。短债基金一般T+2日赎回到账,流动性略逊于货币基金,但也能满足大多数投资者对流动性的需求。在货币基金收益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是不错的替代品。
以市场上3只代表性短债基金为例:
1.嘉实超短债C(070009)
嘉实超短债成立于2006年4月,是全市场成立最早的短债产品。现规模为124.44亿元,成立以来历史回报率70.58%,平均年化收益率3.34%,近一年最大回撤率0.076%(来源:Wind,截至2022年7月22日,下同)。嘉实超短债C有长期维持中性久期策略运作,有灵活运用短期杠杆,通过相对价值挖掘来提高组合收益回报。
2.广发安泽短债A
广发安泽短债A成立于2016年,现规模10.82亿元,成立以来历史回报率21.59%,平均年化收益率3.26%,近一年最大回撤率0.028%。该基金规模不大,但并不影响策略运行和收益回报,投资策略上以维持票息策略为主,兼顾组合的净值增长与回撤的控制。
3.汇添富短债A
汇添富短债A成立于2018年,现规模218.84亿元,成立以来历史回报率12.44%,平均年化收益率3.3%,近一年最大回撤率0.027%。汇添富短债A在策略上维持着中性偏积极,有灵活运用杠杆策略来增厚组合收益;也有通过精选个券保障净值稳定。
这3只产品共同表现了短债基金回撤波动小、收益稳定的特点,长期持有收益高于货币基金。如在短债的基础上再做收益增强,就要拉长久期,当然对应波动也会更大。可考虑中短债基金,如金鹰添瑞中短债(005010)。
替代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是指主要投资于同业存单(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跟踪同业存单指数的指数型基金。大多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该指数选取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主体评级为AAA、发行期限1年及以下的同业存单作为指数样本,反映了信用评级为AAA的同业存单的整体表现。
AAA级同业存单的发行主体主要是资质较好的银行,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且期限在一年以内,具备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特征。
从风险/收益特征来看:货币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短债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无申购赎回费等优点。作为活期理财的新成员,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是货币基金的良好替代。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赎回一般是T+1日到账,和货币基金差不多,要好于短债基金。
同样以市场上3只代表性产品为例:
由于成立时间较短,选取了目前已成立的31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中,成立满半年、业绩表现靠前的3只,同属跟踪中证AAA同业存单指数的被动管理型基金,持有7天可赎回。因有团队、指数跟踪方法的差异,表现略有不同,但整体看来,年化收益率3%左右,波动率小于0.33%,最大回撤率也都控制在-0.05%以内,均反映出了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风险收益率高于货币基金的特征。
在货币基金“1”时代下,投资者想要获得高流动性的稳健投资回报,可选择短债基金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作为替代。
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二者虽然回撤小,但并非完全没回撤,也会出现净值波动。另外,从流动性上看,这两种产品相较货币基金流动性还是要差一些,本质上是通过牺牲一定的流动性来换取高一点的收益。对于波动及流动性要求严苛的投资者,仍可考虑货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