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彧 和玉丹 赵明慧 王开明
摘 要:本文对“2021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各地区作品提交情况及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参赛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作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从区域帮扶联合发展、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和获奖教师示范效应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充分发挥教学能力比赛的引擎作用,推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职 教学能力比赛 数据分析
自2019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对教学能力比赛做了重大调整,更加重视对模块化课程和教师综合能力的考核。2020年大赛展现了新特色、新亮点,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和资源提供等,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百万扩招,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落实国家标准、对接世赛标准;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江西省教学能力比赛精准对接国赛要求,推进比赛的三级赛制,规范比赛过程,真正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要求。
一、江西省各地区参赛情况统计
江西省地区参赛情况差异较大,整体名额完成率不高。2021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的名额是按照区域定额分配的,中职学校共计213所,其中省高水平中职校10所,省属中职20所,共计分配名额350件,报名256件,报名成功完成提交的238件,未提交成功18件。按照分配名额和提交的数据计算报名完成率为73%,基本都没有足额报名,并且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二、参赛作品的专业大类及课程分布情况
公共基础课程组共计86件,占比36%;专业课程一组共计89件,占比37%;专业课程二组共计63件,占比26%。由于省赛方案调整,其中专业课程二组的作品数量较往年有所提高。公共基础课程组中仍以语文、英语为主,其次为数学、体育,其中德育、思政、公共艺术及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的占比相对较低。专业一组作品分布了12个專业大类,其中作品数量较多的分别是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教育类、加工制造类和旅游服务类。专业二组作品分布了11个专业大类,其中作品数量较多的分别是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教育类。对比江西省各专业大类招生情况,虽然作品数量分布基本符合招生情况,但还有个别专业大类在本项比赛上仍为空白。
三、参赛教师整体情况统计
根据2021年比赛方案,各赛项参赛团队要求2~4人。通过对参赛团队统计发现,参赛教学团队人数以3~4人为主,其中三人组有68个,四人组有150个,二人组只有20个。参赛教师共计有844人,其中女教师占比67.65%,男教师占比32.35%。参赛教师的职称整体偏低,以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为主,其中初级及以下职称占比达到56.75%,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9.83%。从参赛教师的教龄可以看出,0~5年教龄的教师占比高达42.3%,说明参赛教师的平均教龄不高,以5年内刚入职的教师居多。参赛教师年龄以40岁以下为主,占比85.19%。其中31~40岁的占比47.04%,是参赛的主力军。50岁以上的教师参赛较少,只有2.96%。从学历结构上看,中职教师的学历仍以本科为主,参赛教师中有75.83%为本科毕业,硕士学历占比接近20%,博士仅有一人。
四、参赛作品材料初审中存在的问题
238件作品在初审过程中有存疑的115件,占比48.3%。其中有很多作品有多处存疑项,文档、视频材料明显泄露地区、院校信息的有35件,几乎占所有作品的15%,足见信息泄露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未明确参赛课程的作品问题最多,有76件,占总提交作品数的32%,可以看出有近三分之一的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还不够,对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文件精神理解不到位,参赛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方面也缺乏培训。另外,课程标准和教案也存在较多不规范的现象,比如,课程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法对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找不到参赛课程,或者课时与课程标准不一致,学期安排不一致。有个别教师将专业标准、教学大纲等文件当作课程标准提交,对课程标准的结构认识不到位,经常缺少课程资源、师资条件、校内校外实训条件等必要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连续、完整、符合学时要求的参赛内容,参赛内容不是完整的一个教学模块。参赛教案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安排无法对应,参赛教案内容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赛教案的学时不符合参赛学时要求。教学实施报告存在套路化、流程化现象,有框架无内容,重策略轻实施,没有主要针对参赛内容进行分析总结。
五、现场评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师表现来看,无生教学的选题略显理论化,动手性、操作性不强。绝大部分教师的讲解状态没有调动起来,沉稳有余,激情不够。教师教学风格、特色不够鲜明,无生授课环节没有与评委形成互动,授课教师的现场表现力和感染力还有待加强。从对比赛和作品的理解来看,部分参赛教师对无生授课的教学形式理解不够透彻,在现场展示时存在师生互动、展示实录视频过长、压缩课程等问题。无生教学与实施报告相脱节,不能体现实施报告中的理念、方法、特色与创新。绝大部分作品中都提到了任务(项目)驱动教学,但在无生教学展示中却没有围绕项目或任务这条主线来讲解,分层教学未看到具体落地。
六、对策与建议
(一)打好师资培养的组合拳
以省级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引领区县、学校建设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名师工作室、教育改革课题研究项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等多种形式,持续打造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进而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针对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和专题培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依据大赛的教学评价对督导测评进行修订,落实国家对教学评价的相关政策,完善教学评价,科学指导课堂评价的落地实施。对标国家专业建设标准和实习实训标准,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训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二)打好区域帮扶的“团体拳”
扎实推进省、市、校三级赛制,校赛应发挥以赛促教的作用,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内“比武”,与课程思政示范课、课堂典型案例等有机结合,与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有效融合,通过竞赛遴选表彰先进团队和个人,并提炼典型教学案例进行示范推广,推动赛中有训、训中有赛、赛中有研、研中有赛的良性发展。鼓励各邻近地区、市合作开展区域性联合比赛,扩大竞赛规模,提高比赛影响力,形成更好的比赛氛围,加强各地、市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院校专业教师的合作教研活动。各地、市的比赛也应与教师的全员培训、课程研修培训、行业实践培训等有机结合,比赛获奖与职称评审、教师荣誉评选合理衔接,营造“赛、训、评”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比赛的相关配套制度,为国赛获奖教师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如在职称评审、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等评选中,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通过样板打造、经验推广,培育更多的“名师”、打造更多的“金课”,充分发挥获奖教师的带动效应,从而实现各区域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勇.2020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数据统计分析报告[J].教育科学论坛,2021(27):29-33.
[2]王扬南.持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变革 推动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5):5-8.
[3]姜丽萍,钱东东.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5):9-12,32. (作者单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20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编号:JXJG-20-5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