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宝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通过开展“主题线——任务线——活动线”主题教学活动,构建深度学习的路径,即:构建知识结构,确立教学主题;研制学习目标,分解主题任务;开展序列活动,发展核心素养。教师通过确立知情意行相融的学习目标,创设点燃学生思维的主题情境,建构结构化的思维逻辑体系,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帮助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深度学习 主题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在于实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让生活经验渗入学习活动,触及学生发展脉搏;让思维品质渗入学习活动,探寻事物发展规律;让时代主题渗入学习活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如何运用教学主题统领课堂教学,打通学习通道,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是“主题线——任务线——活动线”的有机统一。
一、主题线:构建知识结构,确定教学主题
马克斯·范梅南认为,主题是经验的焦点、意义和要点,主题也是对意义的需求或渴望,主题还是创造、发现和揭示意义的过程。教师通过开展“主题线”教学活动,实现整体学习、知识迁移和生活价值提升等教学效果:一是实现整体学习,将零散的知识梳理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框架,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构建深度学习的知识基础;二是实现知识迁移,当学生面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境时,能够运用所学结构化知识,创造性地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构建深度学习的能力桥梁;三是提升学生的生活价值,解决为什么而学的问题,从而搭建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深度学习的价值目标。
在开展“勇担社会责任”单元教学时,教师通过绘制其知识结构,挖掘出社会责任的价值,搭建体现责任问题的基本框架,梳理研究一类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师根据责任相关的时代话题确定了教学主题——我为雷锋代言。此主题的确定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依据课程标准、知识结构、学生经验;二是要源于日常生活问题、时代话题、学科问题;三是要体现真实性、社会性、趣味性的特征;四是要承载课程核心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
主题教学的意义在于有效处理好“主题”与“知识结构”“学科思想方法”“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我为雷锋代言”主题的知识结构:勇担社会责任的知识框架;学科思想方法:什么是责任?为什么要履行责任?如何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意义及策略等;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二、任务线:研制学习目标,分解主题任务
通过制订学习目标、分解主题任务,将“教学主题”逐一细化为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通过开展“任务线”教学活动,实现了目标定位、维度确定、目标表述的具体要求:一是进行目标定位。将教学主题细化为可行的深度学习点,让其在教学过程中逐一得以实施。二是确定目标维度。目标维度既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内容,也指向其学科核心素养本身,还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本质需求。三是具体表述目标。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目标一般由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和学习表现三个方面构成,“学习形式”是指通过预设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学习内容”是指主题任务,“学习表现”则是学习结果或目标达成的依据。
主题学习目标,要将学生的发展要求与认知基础结合起来,高阶思维的发展与学科的特征结合起来,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新知识的价值理解结合起来。基于此,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为:(1)通过探讨责任与代价、回报等的关系,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的意义、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培养学生道德素养;(2)了解雷锋的典型事迹,感受奉献的意义,明确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培养政治认同素养;(3)了解责任的内涵及其来源、承担责任的表现及其意义,理解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的关系,培养法治观念素养;(4)了解关爱他人和奉献社会要讲究方法 ,明确 “弘扬雷锋精神”的路径,激发“关爱他人与奉献社会”的美好情感,培养责任意识素养。
实施主题教学,还要运用系统思维来分解主题任务。一般而言,学科主题包括两类:一类是实际问题解决类,另一类是促进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类。“我为雷锋代言”属于实际问题解决类,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知识逻辑顺序、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将主题分解为“明线”和“暗线”两条路径:把问题解决的整体目标作为明线,把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暗线。“我为雷锋代言”主题任务分解为:(1)“我为雷锋代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理解雷锋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谈代价与回报的高度社会责任感;(3)了解雷锋勇担责任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理解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的关系;(4)感受雷锋关爱他人的情怀和奉献社会的境界,增强关爱意识,培养奉献精神;(5)“我为雷锋代言”成果展示。在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时,还要发挥“暗线”的作用,要把知识掌握与问题解决统一起来,避免“眼中只有知识、忽视问题意识、淡化问题解决”的倾向。
三、活动线:开展序列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通过开展“活动线”教学,实现了“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的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其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分别是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因此,发展核心素养,要以培养其价值为主旨。
1.触及学生发展脉搏,让学生有信仰。
在开展该主题教学中,要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序列活动:(1)弘扬雷锋精神,我知晓。学生通过搜集雷锋的先进事迹,自主解决问题,了解责任的内涵和来源。(2)弘扬雷锋精神,我认可。通过对学生关爱他人和奉献社会的行为进行调查,开展辨析活动,实现对“弘扬雷锋精神”的认可。(3)弘扬雷锋精神,我参与。在理解“雷锋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弘扬雷锋精神,通过搜集雷锋的先进事迹体现“证据链”,通过承担责任的问卷调查体现“冲突点”,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找到“落脚点”,以上三个活动解决了“知晓” “认可” “参与”的问题,从而让“有信仰”的价值在课堂落地,发展學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2.探寻事物发展规律,让学生有思想。
“思想”與思维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学会思考,懂得辨析,善于批判,才能把握知识的本质,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开展“我为雷锋代言”的主题教学活动中,要突出课程的思想引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况,通过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辩论、澄清,引导学生从个人生活、他人幸福、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通过辨析环节,学生明确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合理选择。
3.厘清学生模糊认知,让学生有尊严。
“有尊严”凝结了自由、平等、公正价值取向,唯有法治观念才能使人切实感受到这样的尊严。在开展“我为雷锋代言”的主题教学活动中,要解决好“义务”与“责任”的辩证关系,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否则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追究。有人认为,学生的年龄还小,承担责任是大人的事情。其实,责任意识的培养就要从小抓起,要让学生从小明白:义务不仅对应着权利,而且对应着责任,唯有在责任面前有所担当才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基于法治观念的引领,通过生生思辨,学生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在思辨中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能力,对“勇担社会责任”的意义有准确的认知;在“享受权利”和“履行责任”的辨析中,掌握了权利与义务、责任、使命的辩证关系,从而厘清了法治的“底线”,发展了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
4.实现知识迁移运用,让学生有担当。
“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要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开展“我为雷锋代言”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弘扬雷锋精神”的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突出学生体验与实践能力培养,实现“有担当”的价值引领。学习雷锋精神,不仅要向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手,而且要燃起人们心中向善的灯塔;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摒弃利己主义、拥抱利他精神,在付出“无偿”劳动的同时,发现内心的光亮,这种收获是任何物质或金钱都无法取代的;学习雷锋精神,就要领会其精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拥抱美好生活、发展责任意识素养。
综上所述,实现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就要通过开展“主题线——任务线——活动线”的教学活动,建构深度学习的主题教学范式。通过开展“主题线”教学活动,整合知识结构,明确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关系,有效解决了主题与知识结构、学科思想方法、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展“任务线”教学活动,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素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素养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环节,有效避免了教师眼中只有知识,而忽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通过开展“活动线”教学活动,把知识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主题有机融合,使知识内涵呈现在开放的时代主题中,呈现在多样的价值辨析中,由此达到观念升华、结论生成和价值引领的效果,帮助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实验学校)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指向学生品格提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1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