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莉莉 孙峰
摘 要:本文主要以高职教育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思考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了高职教育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支持条件,其次介绍了高职教育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价值,最后从形成科学的评价思想、优化评价功能、设定发展性评价内容,整体评价学生、分析多个评价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整合多样化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调整发展性评价工具,反馈评价结果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了高职教育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具体方案,以期利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更好成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5-0112-04.
现阶段,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引进综合测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此种评价手段过多的关注结果评价、淡化过程评价,重视共性性评价、淡化个体成长评价。由此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按照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明确规范的发展评价方式,整体性判断学生学习情况和职业素养的发展情况,学生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自我以及充实自我,朝向优秀的人才方向发展与转变。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发展性取向项目的实施,全方位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成长规律,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
一、高职教育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支持条件
(一)建构主义视角
所谓的建构主义,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前提构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论,此理论明确知识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间断变化之中的,学生学习不是单一的记录事实,而是体现学生学习意识,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培养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特殊的认知风格。建构主义理论凸显学生充当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某种真实的环境中设定学习活动,组织学生按照小组的模式参与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只是发挥辅助职能和指导职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学习资源[1]。以往的教学评价,教师充当评价的唯一主体,关注总结性评价的过程。立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体现教学评价的阶段性和情境化特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评价和反思,还可以通过评价过程拉近学生和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健全学生知识体系。
(二)多元智力理论
分析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多元智力理论能够给高职教育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提供条件支持。围绕这一个基本理论,个体智力包含多个内容,如言语智力、逻辑智力、视觉智力、自然智力与运动智力等,相关智力彼此之间互相独立被个体所拥有[2]。按照不同的组合模式,让个体表现出特殊的智力特征。智力的内涵是提高个体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生产出具备现实价值的产品,对于个体而言,涉及优势智力领域以及劣势智力领域,不同个体由于智力的组成结构存在差异,呈现个性化的智力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智力的培养是动态进展的过程,是由生理视角转变为心理视角,在转变为创造产品能力视角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受到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个体自身的潜能可以被充分激发出来。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运用到多元智力理论,高职学校飞快建设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提供对应的评价视角。以往的评价过程,关注学生言语能力与逻辑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智力理论拓展了评价的局限空间,延伸评价指标的存在范围。主张把多种智力与智力互相组合,更为公平与公正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强调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发展,带领学生寻找自己存在的优势,延伸到其他智力领域[3]。评价阶段旨在思考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提供针对性的发展建议,让个体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
二、高职教育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价值
开展高职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类型,培育高能力人才,让学生可以拥有动手实践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增强学生自身的理论素养。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提出了综合性人才转变的严格要求,并不单单是传统智力领域下对个体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要求。
(一)是确保学生全面成长的基本项目
对高职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完善现有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基础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自我的强项和弱项了解,启迪学生在职业发展中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与多样化的特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积极成长[4]。学生在良好的发展性评价中得到学习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提高对生活的信心,拓展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自身优势,确保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智力与体力一同发展,提高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形成的辅助条件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并没有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当作唯一权衡标准,而是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延伸,鼓励学生彰显自身个性,确保学生可以全面成材。发展性评价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给学生后续努力与奋斗指明方向。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发挥自我优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更多地得到他人肯定与被他人尊重付出努力,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实现终身学习[5]。
(三)是学生张扬个性的介质
把高职院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普通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对比,学生的智力成长和能力发展存在共性,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是以个性化为主的。因为生源主体相对特殊,在教学指导工作中应纳入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尽可能地培养优秀人才,让学生一方面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团队合作与创新创业知识的认同。因此对学生进行發展性评价,凸显着经济社会转型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出的需求,最大化顺应学生个性张扬的成长特点,让学生可以更为积极地成长。
(四)整体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可以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主要是尊重和认可人员,挖掘人自身的潜能,激发内在积极因素,提高人员的创造活力与生命力。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发展性评价,最大化地给学生带来宽容与和谐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个性成长,使得学生了解生命的真谛、感悟生活的欢乐,逐步健全学生人格[6]。以人为本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更多地相信学生与信赖学生,利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精神需求,保障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效性与科学性。
三、高职教育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具体方案
(一)形成科学的评价思想,优化评价功能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需要形成科学的评价思想,指导学生职业发展应该体现出现代化的特点。高職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重点强调人才发展,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要关联教育教学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的,对传统评价模式进行转变,保证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为学生职业发展助力,逐步辅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7]。高校教师要灵活地通过考试等相关模式,全方位研究学生学习状态,掌握学生的基本特征。发现并指出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制定针对性地培养计划带领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信息,关联时代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制定职业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发展性评价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设定发展性评价内容,整体评价学生
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需要体现工作过程的导向性,研究和学习项目相关的课程,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院校教师对学术化的课程内容进行转变,革新知识取向的思想观念,把学生能力发展视作本位落实发展性评价活动[8]。学业评价阶段,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考核模式,比如卷面考核与上级考核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考核一体化,日常作业与期末考核一体化,研究报告、成果展示与学习总结一体化等。把以往的记忆能力考核朝向应用能力考核的方向转变,把单一的卷面考核朝向多种考核方向转变,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给院校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环节的条件,全面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带来动力。以发展性评价为入手点,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与职业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
(三)分析多个评价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实际的高职教育教学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整体性测评的模式。教师主导评价的所有环节,很有可能出现评价不够科学的情况,造成教学评价体现主观性,难以保障教学评价的公平性。评价过程的不合理情况能够约束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造成教学效果和教育评价的基本目标相违背,因此需要在学生发展性评价中分析多个评价主体,包含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以及企业评价,凸显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多维度,把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性评价项目落到实处。教师评价是学生发展性评价活动的基本主体,教师以此指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让学生能够拥有全面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强调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在班级中的行为表现与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赞扬[9]。
针对学生评价,现阶段一些教师以工作过程为主开发课程体系,执行项目教学以及实训引导工作,教育教学设计了小组合作模式、任务驱动模式和问题指导模式,学生参与学习任务要互相沟通,因此及时把学生视作评价主体所组成结构,成为新时期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基础项目。评价指标结构中配置对应的比例,发挥学生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评价活动。具体来讲学生评价包含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学生对学习作品评价等多个形式,带领学生加入评价活动,调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传统评价形式,体现学生占据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加入合作学习的主动性,确保项目教学活动能够高效率进行。针对企业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顶岗实习是不能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加入实习活动,初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掌握岗位能力的要求,形成职业精神。企业在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中承担了培育人才的重要责任,企业安排指导工作人员带领学生进行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对于岗位工作的认知,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并且顶岗实习的场所是企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此阶段不能和学生面对面沟通,企业中指导人员要负责监督和管理学生的表现。企业指导教师掌握学生实习效果,必要地融入企业指导人员,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评价。具体的顶岗实习阶段,指导教师要记录学生实际表现、监督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并记录学生实习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归纳。
(四)整合多样化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
高职教育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最为关键的目的是全面评价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评价机制的建设,要把形成性和总结性互相融合、自信和良性互相融合,结合评价内容以及性质运用多个评价措施,顾及学生个性成长的差异。首先是过程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阶段,教师需要强调过程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是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应该纳入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内容,提高评价效率。排除期末考试的参考依据,在学业评价中结合期中考核、平时作业与实训成绩等,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借助档案袋评价的模式,落实学生发展性评价项目[10]。其次是个性化评价,对学生进行发展新评价,重点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潜在的问题,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性意见。因此应该思考学生的智力组成结构和认知风格,执行个性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针对性选择职业发展的模式,师生一同规划个性成长内容,这样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社会发展能力培养能够有机统一,推动高职教育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的运作效率。
(五)调整发展性评价工具,反馈评价结果
高职学校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过程,选取的工具要按照平常内容的不同形式挑选对应的技术,依托评价量表和等级表或者观察记录等信息,密切体现出质性评价以及量化评价的优势,辅助学生制定学习改进计划。评价工具的具体运用过程中,要思考评价的最终目的、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的基础指标等,对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输出评价工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规范的利用好学生发展性评价工具,拓展评价工具的性能,利用评价工具的功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能够满足发展性评价的需要。并且重视发展性评价的信息反馈,信息反馈也是最终的操作环节,涉及相关人员鉴别和区分数据证据,评估发展性评价的治疗。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结果反馈要强调模式和策略的有效性,让发展性评价体现出激励和促进的功能。评价信息反馈包含单一反馈以及公开反馈的结构、全部反馈与部分反馈的结构、整体参与与个体反馈的结构、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反馈的结构等,学校可以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进行常态化设定,学生群体之间能够形成自主成长的气氛,在多次的发展性评价中提高教育的育人效用,确保高职院校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学生发展新评价的过程,体现出长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應该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民主化相处的行为体现。发展性评价不仅要涉及宏观层面,还要涉及具体层面。除了做好单项评价项目,还要关注综合评价项目。通过形成科学的评价思想、优化评价功能、设定发展性评价内容,整体评价学生、分析多个评价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整合多样化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调整发展性评价工具,反馈评价结果等措施,真实与有效地反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信息,给教师教学工作的调整带来条件支持,提高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挖掘优势与弥补不足,使学生更好地充实自己并提高自我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晓,李小波. 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德育教育之路径探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2):37-39.
[2] 邱向英. 基于发展性资助视角下高职贫困生“双创”教育模式探索与研究[J]. 经济师,2021(02):137-138.
[3] 顾颖颖,顾馨梅.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J]. 高教学刊,2020(35):193-196.
[4] 高葵芬. 新时代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独特内涵及其培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0):22-26.
[5] 郝媛媛.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性特征及励志教育路径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7):141-144.
[6] 周小玲. 高职数学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新手教师专业成长修炼之路》[J]. 中国科技论文,2020,15(03):393.
[7] 马忠强,蒋贻杰.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高教论坛,2020(01):100-102.
[8] 单庞君. 发展性德育理念下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路径探究[J]. 教师,2019(35):12-13.
[9] 孙津津,孟影. 学生发展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J]. 文教资料,2019(21):117-119.
[10] 林晓新. 基于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以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为例[J]. 黑龙江科学,2018,9(21):90-91.
基金项目:2021年校级科研项目“专创融合下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实践”(项目编号:YJYB20220016)。
作者简介:韦莉莉(1978—),女,博士,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研究;孙峰(1980—),女,学士,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