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学业动态统筹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 16:29梁潇月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

摘  要:当前,必须对现有的“三全育人”平台进行完善和创新,全面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大学生学业统筹管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在对“三全育人”机制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学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指出了高校在大学生学业管理工作中落实“三全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在目前全方位育人背景下,高校要通过精准制定大学生学业管理体系,构建大学生的学业引导、学生评价和学业保障机制,融合德育教育对大学生学业进行动态统筹管理,通过多方协同促进全员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学业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5-0096-04

一、高校 “三全育人” 機制的内涵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要求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四大主体密切配合,教师教学、干部管理和后勤服务三个环节在育人过程中统筹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机制。所谓“全程育人”,就是要在学生成长全过程实现教育的覆盖和渗透,此过程贯穿大学生涯始终,学生的假期、日常生活和就业等各个阶段都包括在内;所谓“全方位育人”,指高校必须用“全方位育人”的创新性教育理念代替传统教育理念,并用全面系统的教学方式替代碎片化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手段和载体的现代化与多元化,把全面系统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建立起来[1]。

二、高校大学生学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高校大学生学业发展管理现状

目前大学生学业发展情况得到高校的一致重视,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其有效发展,并在丰富学生学业结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学硬软件支持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都为大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具体来看,一套科学、完备的学业统筹管理机制并没有全面地建立起来,直接造成大学生的学业发展缺乏系统的管理,对其学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 学校对学业管理的认识不足

目前,大学生学业发展管理在各大高校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部分教师对比认识不够全面,没有认识到系统的学业规划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大意义,对学生的学业管理侧重于解决普遍、当前问题,缺乏对大学生学业的个性化、发展性的管理,学业管理工作没有全面系统地展开,也未从内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对学业管理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大学生学业管理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业顺利发展产生影响。

2. 大学生缺乏学业规划意识

近年来,“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受目前社会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宅、佛、低欲望”成为人们对“00后”大学生的普遍印象。虽然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但也确实形象地说明了“00后”大学生的特点。他们有着较强的个性追求和独立意识,思维也更加灵活多变,不喜欢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调查表明,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学业发展管理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却没有对自身学业的统筹管理引起重视,不能对自己的学业进行有效规划,而且执行力水平较低,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在自己的学业生涯方面陷入迷茫[2]。

3. 学业指导内容和形式有待扩展

我国高校学业管理包括了入学教育、专业介绍、课程管理、发展性规划、毕业实践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有关具体的就业指导方法无论是内容或形式都较为稀缺,造成对学生的学业管理和指导缺乏持续性、长期性的规范。全面系统的大学生学习管理体制应包括设立专门的学业管理机构、建立学业管理机制、举行学业管理讲座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很多高校的学业管理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实质性、日常化、具体性的内容,大学生学业管理效果难以充分发挥。

(二)高校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高校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学业认知能力。大学生对于学业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会对大学生的专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强化他们对专业理论的认识程度,并对其专业走向进行准确的把握,大学生才可以在专业学习中有的放矢,取得较好的专业成绩。第二,管理与评价。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必须对大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和效果实施动态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对大学生的学业进展展开有效督导。第三,高校的后备资源支持。教学平台、师资力量、信息化建设等后备资源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对大学生学业的统筹管理,就必须重视这些重要因素[3]。

三、高校在大学生学业管理中构建“三全育人”机制的必要性

(一)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出现了难以预测的变化。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成熟,其辨别能力也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其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干扰。部分大学生在不良思潮的影响下,目光短视,追求个人享受和眼前利益,出现大学生荒废学业的现象。“三全育人”模式紧密贴合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核心,从主体、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全面的指导,在督促大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符合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在信息快速传播、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高度重视,大力提倡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在大学生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提高其综合素质。“三全育人”机制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素养,并把自身的正确思想观念融入学业中,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目前,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的人才素质方面,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三全育人”机制将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

四、“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学业动态管理的路径

目前,全方位育人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高校要在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整合利用一切资源,制定和落实实施大学生学业统筹管理机制,使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使命和目标得以实现。

(一)精准制定大学生学业管理体系

大学生是学业目标管理机制实施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是落实这一机制的重要手段。在制定和实施学生学业动态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生为本,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首先,学业目标的设置要尽可能全面和具有针对性,使大学生个人目标和学校整体教学目标都可以有效地实现[4]。因此,大学生学业管理目标的设置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争取其对管理目标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并能从中找到自我定位,调动大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在大学生学业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大学生管理应处于主体地位。大学生应在自我认知、定位、管理和调节的过程中,制定个人学业目标和规划,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并对自己的学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促使学业管理目标更好地实现。最后,当学业目标管理体系中单项目标完成或截止时,学生要做好对这一过程的自我反思,找到学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高校和学生共同改进和完善学业管理体系,以此提高学业目标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二)多方协同促进全员育人的实现

大学生学业管理目标要想更好的实现,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为使大学生学业统筹管理机制能够得到较好的落实,可以建立学业管理多方联动机制,把学校统筹管理、导师指导和辅导员监督充分结合起来,保证大学生学业管理的系统性和实效性。第一,学校是这一机制的组织者,应对大学生学业管理统一安排部署。学校不仅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对导师、辅导员提出指导意见。学校在组织落实学业管理机制的同时,可以建立学业目标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平台对学业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并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出调整,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业目标更好地实现。第二,导师是大学生学业管理机制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导师应正确分析专业发展动向和就业前景,耐心指导每位学生的专业方向和目标,与学生在线上线下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为学生学业目标的实现答疑解惑,强化大学生学业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三,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业管理机制落实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人格尚处于形成阶段,自主性和自控力相对薄弱,因此学业管理必须在辅导员的帮助和引导下进行。此外,辅导员在学校和学生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可及时向学校和学业导师反馈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从而有助于学校对学业管理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构建大学生的学业引导机制

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业引导机制,促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及要求可以准确地了解与把握,这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和基础。对大学生而言,教师应该从专业指导、研讨、选课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为学生高效完成学业奠定基础。第一,做好专业学习指南,系统地梳理学生的专业课程定位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专业课程内容;第二,实施专业研讨,围绕专业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解读和研究,提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未来成长提供可靠的保障;第四,指导学生选择课程,高校既要指导学生选择课程,还要加大教务管理力度,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总之,学业引导是学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可或缺的步骤。

(四)构建大学生学业评价机制

学业评价是对大学生完成学业情况的总结,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督促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业评价机制非常重要。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汇总和梳理大学生学业的数据和信息,并且把大学生学业状态数据库建立起来,通过收集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对大学生学业进度进行精准化评价。高校要不断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通过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实现。其次,要对大学生的学业进行过程性评价。应从课程学习情况、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保证评价内容全面和完善,以课程学习的评价为例,要注重从学分、专业能力、课程学习情况等诸多方面来展开学业评价,使得对大学生学业评价可以涵盖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等诸多方面,如此才能全面真实地掌握大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

(五)构建大学生学业保障机制

在对大学生的学业进行动态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他们的学业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评价,更需要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学业保障机制,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可靠的保障。首先,教师资源要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高校应集中精力打造专业化师资团队,并通过“导师制”为不同班级配置导师,对学生的学业实施个性化的指导,不仅要对学生完成专业学习进行指导,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学科竞赛和科研实训,为学生进入社会,实现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其次,实现学业课程资源的系列化,要建立专属的实训操作基地,为学生提供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专业知识的平台,鼓励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开展专题讲座、学术交流活动,把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全面提升起来。最后,高校要全力构建大学生双创实践平台[5]。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专业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加入企业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去,这不仅能够对大学生学业完成情况进行检验,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六)德育促进全过程育人的实现

“全程育人”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将育人工作贯穿大学生成长全过程,并以此为指导方针,构建阶段式、分步骤、有计划的大学生学业管理指导机制。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应将“适应”作为学生完成学业的初步目标,引导学生适应大学教学的环境和特点。首先,可以请优秀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对学校教学发展和专业前景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学校和专业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正确引导学生对学校现有资源科学合理加以利用,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高校要以德育教学为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价值,把“课程思政”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高校应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性格和思想差异实施学业的动态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而把分层级的创新性教育机制建立起来,使学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感,真正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的行政干部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主题班会和社团活动等方式,掌握大学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的思想动态,鼓励大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取得突出的成绩。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建立校友之间的学业学习交流机制,邀请杰出校友为在校生答疑解惑,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保持端正積极的态度。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不仅给大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理论指导,还为高校管理机制改革提供了全新的借鉴模式。当今时代,高校的德育教育对专业教学的指导面临着挑战,因此高校应在秉持立德树人原则基础上,以“三全育人”理论为指导,不断摸索和探究大学生学业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从而为我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国际化综合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俊. “三全育人”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预警及帮扶机制探索与实践——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 科技视界,2021(03):28-32.

[2] 李德伦.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二二三六一”职业综合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研究——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为例[J]. 卷宗,2020,10(03):312-316.

[3] 侯东坡. “三全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J]. 长江丛刊,2019(07):242-243.

[4] 崔欣怡.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机制建构路径浅析[J]. 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19(08):24-26.

[5] 李露,黄朝晖. 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工作实效性分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03):28-32.

(荐稿人:赵莹,桂林旅游学院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桂林旅游学院2019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学业动态统筹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XJJGZ008)。

作者简介:梁潇月(1978—),女,学士,桂林旅游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校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