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竹子在游戏活动中散发本土芬芳

2022-05-30 16:03:17喻莲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竹筒活动区竹子

喻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我园地处山区,随处可见成片的竹林,小巷中遍布以竹子为主材料的工艺品店,幼儿对竹子充满着好奇,对精美的竹制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把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竹子带进区域游戏,通过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由交流的游戏过程,让幼儿浸润在区域游戏自由的氛围里,体验操作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快乐。

一、利用资源,为竹材料在活动区游戏中的运用创造条件

1.社区资源的利用。《纲要》中说: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山上生长的毛竹绝大部分属于集体资产,教师充分利用林场等社区资源,寻求他们的帮助,带领幼儿实地参观竹林,请经验丰富的巡林人为幼儿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过程、品种等。

2.家庭资源的利用。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教师将幼儿的兴趣及时告知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一方面发动家长为游戏收集材料,如毛竹、单竹等;另一方面邀请具有竹编工艺的家长,提供精美的竹制工艺品,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半成品的加工,如将毛竹劈篾、切割成块面状、锯成筒状等,并把竹子的边角磨光滑,确保幼儿游戏的安全。

3.幼儿资源的利用。教师鼓励幼儿参与收集当地的竹子材料,在亲自收集的过程中了解竹子的相关知识,萌生对竹子可以干什么的思考;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开展游戏还可以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4.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将幼儿收集来的不同竹子品种和丰富的竹制工艺品展示出来,并在旁边附上二维码,幼儿与家长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相应的介绍,实现信息交流、分享的功能。

二、师幼互动,为竹材料在活动区游戏中的运用创设环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在活动区游戏环境创设中必须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感觉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去。比如,要创设展示竹制品的环境,教师可充分利用墙面、柜子来组合空间,而空间里的内容则来自幼儿每次活动时的作品,如精心制作的竹筒动物、竹片画、彩色的竹风铃等,稚拙而有童趣,天真而不失美感。环境创设完成之后,“我们的班级真漂亮”“我们也是小小竹艺师”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幼儿体验到了自己作为环境创设主人翁的自豪感,三维空间的合理使用还能让幼儿随时与之发生互动,充分体现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让环境成为“不说话的教师”。

三、量体裁衣,为竹材料在活动区游戏中的运用生成内容

教师结合农村的实际,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加以“量体裁衣”,以当地特色物产竹子为中心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区游戏,可以创设一系列游戏内容,引导幼儿主动、自主、快乐地学习和游戏。下面以美工区、益智区为例谈谈中班利用竹子材料开展的游戏活动。

在美工区,幼儿以竹子是熊猫的食物为灵感,生成了“熊猫的家”微景观游戏,一部分幼儿用黑、白色超轻泥捏出可爱的熊猫,另一部分幼儿把细竹枝插在泥土里,精心营造出熊猫的家;“竹筒变变变”游戏区内,幼儿自选粗细、高矮不同的竹筒,通过绘画、剪贴等工序,细长的竹筒小兔、矮胖的圆筒小猪、机灵的小青蛙等跃然眼前;细长的竹篾子可以做什么呢?幼儿取来彩色纸,剪成伞面,装饰上喜欢的图案,选用长短一致的竹篾粘在伞面下,再用热熔胶固定上细竹枝,一把把精致的小花伞就做好了;“竹枝花”游戏区,幼儿用绘画、泥塑、折纸等多种形式,制作不同季节的花和不同形状的树叶,将其粘贴在竹枝上,做成了别具一格的竹枝花;“竹风铃大集合”是龙龙的创意,他精心挑选了长短不一的细竹筒若干,用牛皮纸条粘在竹筒一头,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挂在长点的竹竿上,做成了古朴有趣的竹风铃。龙龙的创意启发了其他的幼儿,他们分别用竹筒、竹片、麻线组合成形态各异的竹风铃,成为活动室里独特的风景。

在益智区,“竹条排排队”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选择长短不同的竹棒按照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规律给竹条排排队,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幼儿观察颜色、长短、形状不一的竹片,通过有规律的排列摆放后,用线穿过竹片上的小洞,做成好看的“竹项链”,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捆竹棒”则是幼儿根据图片上物体的数量,数出相应的竹棒,用橡皮筋来捆成竹棒,感知數量的关系;“竹棒拼图”,教师引导幼儿用竹棒拼摆物体,并说说用了几根,拼出了什么,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

四、激荡思维,在利用竹材料开展活动区游戏中反思成长

在围绕竹子这个材料开展的活动区游戏中,教师认识到:

1.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活动区游戏的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因此,活动区游戏的内容要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去开展区域活动,使他们的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2.从幼儿的需求中调整活动区游戏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学的进程、游戏的有效性等方面来调整辅助材料或游戏内容,让幼儿更深入地开展游戏。如在“竹筒变变变”中,从简单的竹筒绘画,到进行单一的卡纸、毛线等辅助材料的装饰,再到绘画和辅助材料的综合利用,游戏的挑战性不断提升,幼儿游戏的兴趣始终非常浓厚。

我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就地取材,经过教师、幼儿、家长的开发利用,开展了经济实用、丰富多彩、深受幼儿喜爱的竹材料活动区,凝聚着教师聪明才智、荡漾着幼儿欢声笑语的特色活动,充分体现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

猜你喜欢
竹筒活动区竹子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椰奶饭
环球时报(2021-07-21)2021-07-21 14:18:44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做竹筒小台灯
和竹子在一起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24
香喷喷的竹筒饭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