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要。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聚焦“当好龙头、稳居前列、绿色崛起、冲刺百强”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大力实施“十大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专项行动,加快形成“品种、品质、品牌一体推进,基地、加工、销售一同推进,模式、产品、服务创新一并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市初步构建起大产业协同推进机制和发展体系,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域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恩施市产业发展基础
近几年来,恩施市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1年,全市GDP达到416.29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6%,占全州比重由五年前的31.3%提高到32%。全市已形成较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1.24亿元,占全州17.3%,烟叶、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基地常年达128万亩,连续14年获授“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茶叶百强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36.29亿元,占全州56.7%,“4+N”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游客接待量达1999.4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9.23亿元,占全州37.7%,成为“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之一。县域经济考核连续6年位居全省三类县市前列,成功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全省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
但与此同时,全市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等问题。一是总体规模不大。2021年,全国GDP过千亿县市达到43个,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恩施市GDP只有昆山市(全国第1)8.8%、扬中市(全国100)75.6%、仙桃市(全国49、全省第1)44.8%、天门市(全国87、全省第8)57.9%。人均GDP方面,恩施市只有全省57.4%、全国62.8%。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足40%,远低于全省(65%左右)、全国(68%左右)平均水平;工業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27%)不及全省平均值(19.5%)的三分之一;支柱产业旅游业则自2020年以来受损面较大。三是发展动力不足。带动性产业项目不多,亿元以上项目较少,大项目支撑不强。
产业是城市经济的命脉,是城市竞争的力量源泉。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还是要在产业特别是在产业链建设上下功夫,用产业链发展打通产业上下游梗阻,加快优势产业集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2021年10月,恩施市第十次党代会已提出“当好龙头、稳居前列、绿色崛起、冲刺百强”的发展定位,并围绕做大做强市域经济,提出要着力构建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大项目“四大体系”,着力做好“土、硒、茶、凉、绿”五字文章,着力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大健康及土豆、茶叶、生猪、蔬菜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这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恩施市发展大产业的基本路径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恩施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链”为中心,以“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为重要抓手,以产业链、组织链、创新链、价值链四链融合为基本路径,全面推进“大产业”发展工作。
(一)突出优势发挥,找准方向,做好产业链布局
一是明确发展方向。立足大生态,充分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争当“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排头兵,确定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大健康、硒土豆、茶叶、生猪、蔬菜等十大产业链建设为主攻方向。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各产业链建设五年规划和配套实施方案,绘制产业全景图、现状图和路径图,精准规划产业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五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构建八大体系撬动400亿产值;生物医药产业链以优种、活市、联工发展思路构建产加销贯通、贸工农一体发展的产业体系;清洁能源产业链锚定总装机138余万千瓦目标;新型建材产业链以五大路径打造武陵山区新型建材产业链核心地位;大健康产业链以七大康养基地带动形成森林康养产业体系;茶产业链实施十大工程打造全国知名茶旅目的地;生猪产业链、硒土豆产业链、蔬菜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三是强化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王”,制定重点项目清单。目前,湖北交投恩施康硒城、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建设、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等一大批项目均在有序推进。
(二)突出高位推进,上下联动,建强组织链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大产业工作链长制实体化运行,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组织链条。一是配好链长。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担任全产业链总链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牵头负责总体工作,相关市领导任十大产业链链长,形成高位推进。二是成立协调机构。每条产业链设立一个推进工作专班,牵头单位主要领导担任专班负责人,统筹推进产业链建设工作;同时依托市政府办公室成立大产业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专职负责,加强部门协调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全市产业链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总链长、链长召集,通过月碰头、季调度、半年小结、全年总结、常态化督导,加强调度,压实责任。全市已建立“1+5”工作模式(“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实施方案”、一个调研报告、一个项目库、一个工作专班、一个考核办法),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支持全市产业链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突出平台引领,业态集聚,夯实创新链基础
一是选好链主形成引领。坚持培优育强,每个产业集群选准若干家骨干企业,集聚资源要素支持,打造一批产业影响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群主”;同时,发挥“链主”“群主”领航作用,推动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打造以链主企业为中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二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以产业链链长制为引领,加快推动一批园区提档升级,搭建一批产业发展新平台,构建“一区引领、五园联动、多点支撑”产业空间格局,目前农产品加工园、白杨坪产业园、七里坪产业园初具规模,以白果乡为代表的乡镇产业园建设破题起势。三是积极搭建创新平台。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产业集群组建创新联盟,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入对接高校及科研院所,设立产业研究院,精准谋划实施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用合作项目,今年来,已突破性成立湖北恩茶集团、恩施玉露研究院等高水平平台。
(四)突出服务配套,优化环境,提升价值链水平
一是招商引资服务。聚焦大产业发展,制定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瞄准十大产业链上下游,绘制招商图谱、招商清单,组建5个驻外招商办事处,分别面向珠三角、长三角、武汉及中部、京津冀及成渝西南地区,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每个驻外机构每年至少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今年来,全市1—7月累计签约产业项目62个、总金额167.94亿元。二是配套公共服务。坚持把产业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软环境持续优化,硬环境不断改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办事资料精简23.1%,承诺办理时限提速91.13%。恩施市在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跻身第一方阵。同时做好“保姆式”服务,重点在项目落地、企业融资、技术研发、引才用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建恩高速建成通车,新(改)建国省干线163.28公里,新增国际国内航线15条,航点达23个,市域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创业孵化、人才培训、仓储物流等公共产品供给不断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短板加速补齐。三是政策供给服务。充分释放市域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深化的政策效应;着力用好用足中央《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其尽快落地见效;准确把握政策导向,积极对接国家政策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政策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主动拉长版、补短板,推动各条产业链发展壮大。
三、推动大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是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服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山区重塑竞争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的现实需要。从恩施市实践来看,发展区域特色大产业必须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
当前,“链长制”异常火热,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其本质是,主要领导挂帅,每人负责一条产业链,利用地方最高负责人的综合协调优势,在更高层面上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發展。恩施市推动大产业发展的路径仍然是“链长制”模式。这里面存在一个政府与市场的张力问题。产业链的基础是产业,产业的核心是市场,无论是放任市场“自生自灭”,还是对市场“过度干预”,都会导致资源错配、降低效益,甚至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贻误发展机会。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推进产业链发展时,必须稳妥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不能缺位也不要越位,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企业和引导行业发展上,着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产业链相关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二)要处理好全局视野与局部优势的关系
产业链是共享的开放的产业链,而不是某个地方的封闭的产业链。从全国实践来看,有的地方片面强调产业链本地配套率,或者采取“市场换产业”等模式,产生了许多重复建设问题,反而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得不偿失。近几年来,国家层面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部署,就是着眼于全国一盘棋的系统性谋划。各地应该增加产业链谋划的全局视野,立足长远,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布局着眼,强化自身比较优势,形成良性的区域竞争和合作关系。恩施市大产业发展符合全省“51020”产业集群和全州绿色发展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自身优势的挖掘,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州重大发展战略,深化与周边县市协同,积极融入“宜荆荆恩”城市群,形成更高水平的产业协同发展。
(三)要处理好长远谋划与短期突破的关系
大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坚持长远谋划与短期突破相结合,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一要加强长远谋划。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产业发展融合化、生态化、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从恩施市来看,除了需要加强研究、更加精准谋划各条产业链发展目标外,还需要保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前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二要勤练“基本功”。恩施市产业基础比较薄弱,需将更多精力放在补足产业链、升级做强“底座”上,要深入调研系统掌握各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和制约瓶颈,绘制更加精准的产业图谱,内培外引,夯实根基。三要狠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进一步完善权力责任清单和考评体系,激发“拼抢实”作风,凝心聚力共谋产业发展。
(作者为湖北省恩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