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切入点的捕捉

2022-05-30 14:44:23王新圣
新教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桑娜随文课文

王新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模仿、借鉴的最好资源。在教学时,教师应捕捉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或侧重语言的积累再造,或侧重写法的迁移运用,或侧重思维的训练拓展,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悟文仿言,这样学生的读写能力自会渐入佳境。

一、仿句式练笔,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在教学《盘古开天地》第五自然段时,教师可先引用课文范例,然后开门见山道:“多么神奇的想象啊!这些想象是不是凭空而来的?”引导学生找准相似点,从形状、颜色、形态、数量、声音等方面,把盘古变化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这些神奇的画面,仅仅只有文章中所写的这些吗?我们一起来发现课文中省略号的秘密……大胆想象,你还会感受到更多的神奇。”出示句式: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想想:盘古的鼻子、牙齿、头发、眉毛、手指、脚趾、骨骼……会变成什么?”学生们大显身手:“他的鼻子,变成了黑漆漆的大山洞”“他的心脏,变成了红彤彤的太阳”“他的头发,变成了随风摇曳的枝条”“他的牙齿,变成了坚硬无比的矿石”“他的衣服,变成了辽阔的山川平原”……在句式小练笔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迁移训练,思维得到了发展。

化难为易,轻松训练,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关注细微、关联特点的练写习惯,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仿构段练笔,体会构思精巧

《秋天的雨》的第二自然段围绕“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句话来写,并用了“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谁怎么样”的句式把总起句写具体。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品味、理解内容和领会语言特点后,以《四季的雨》为题进行仿写。学生的仿段练笔如下:

四季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瞧,它把金色给了油菜花,金灿灿的花瓣,像是一只只蝴蝶,停立在田头间。它把嫩绿色给了小草,大地一片葱绿,远远望去,好像是给大地穿上了绿衣裳。粉红色是给桃树的,粉红的桃花像一位位美丽的仙女。杜鹃花的红色也是它给的,穿着艳丽衣裙的杜鹃花像一位位正在表演的舞蹈演员,把方圆几百里的蜂蝶都吸引到了这里。

“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潜入文本语言的深处,窥得规律,悟得情感,运得其法,习得所能。

三、仿篇章练笔,领悟谋篇诀窍

整篇文章的模仿练笔,要抓住文章中心的确立、材料的编排、表达的详略等来训练学生,并形成思维导图,把教落实到“写”上。

如写一件事,不仅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爬天都峰》明显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顺序来叙述的;《麻雀》的作者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寫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学完了课文,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来练写“生活万花筒”,让学生选取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写,并将它写清楚。要让学生知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是好文章必须具备的条件。

四、仿立意练笔,领会独具匠心

“意”是文章的精髓、灵魂,“意胜则文高”。学生若能通过效仿,让习作的立意深远,表达含蓄、耐人寻味,那不仅意味着学生练笔水平的提高,更意味着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小学阶段借物喻人的课文,如《落花生》《白杨》等,都是立意深远的文章,都是让学生仿笔的典型课例。在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前,可以让学生先确定习作主题,再选取日常生活中与这一主题相关联的事物,然后再确定表达事例,如默默无闻——蜡烛、任劳任怨——老牛、辛勤耕耘——粉笔等。

五、仿典型练笔,探寻源头活水

熟练的阅读者凭借阅读经验,对于所阅读的文本,常常能敏锐地捕捉其典型的语言形式,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读写的认知结构,形成自我的语言表达形式。

1. 仿“移步换景”练笔。

“移步换景”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游记类文本常用的写作方法,自然也是我们随堂练笔的落脚之处。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浏览顺序,移步换位写景。学完课文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写游览文章时,可以模仿课文来写。先总写“鸟瞰”一处景物时的景象,再按游览顺序,抓住一个景物的特点详细描写,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抒发一路的心绪和体验。

2. 仿曲折情节练笔。

《穷人》写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通过描绘桑娜内心的情感曲线“等待(背景)—探望(起因)—抱孤儿(发展)—忐忑(高潮)—承担(结果)”,生动地展现了“穷人”世界里善良、美好、“富有”的人性。《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通过对汤姆历险经历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乐观勇敢、足智多谋、正义有爱、顽皮冒险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教学这些文本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关注课文叙事的技巧,并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以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

3. 仿揣摩细节练笔。

《穷人》一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片段,尤其是省略号反复、连续的运用,表现了桑娜虽忐忑不安,但却善良的美好心理。在学生随堂练笔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如夜行、比赛等,通过运用反复、连续的省略号,来体现焦急、担忧、恐惧的心理,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4.仿渲染烘托练笔。

《少年闰土》一文中写道:“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经典的环境开篇,描绘了一幅清逸幽远而静谧的家乡田园月夜图,为内心的独白和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而在场景底色上,选取的一些亮色,如“深蓝、金黄、碧绿”,更是为了烘托、塑造少年闰土活泼可爱的美好形象。《“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轮船被撞后混乱的情景跃然纸上——“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桥》一文,“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很显然,课文中描写人们的慌乱,是为了烘托船长和老汉的沉着镇定,也是为了彰显人物的高大形象。学习这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写法和达到的表达效果。另外,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加深对环境描写能起到渲染烘托作用的深刻体会。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创造契机,捕捉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将军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桑娜随文课文
穷人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穷人》梗概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续写《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