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迎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可以适当选用或开发教材之外的优质教学资源,以补充教材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突破教材制约,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英语绘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符合学生语言发展水平,是对主教材的有效补充与拓展。
一、主题契合,深化情感内涵,提升育人价值
《课程标准》强调对主题意义的学习,但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特点和语篇主题,适当补充绘本,延伸主题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 1 He cant see一课,属于主题“人与自然”范畴下的主题群中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讲述的是Sam、Amy和Lingling一起看电视,电视里主持人介绍了狗帮助盲人、聋人以及帮助消防员救人的事例。主要句型为“This__________is__________. He/She cant__________.__________helps/can help__________.”,主题鲜明,句式简单,学生易掌握。大猫英语分级绘本The Helper Bird,讲述了在草原上,一种来自埃及的红嘴鸟是如何帮助其他动物的,与主教材主题高度契合。于是,笔者以“融合式主题”为核心,聚焦关键词“help”,将教材与绘本进行融合式的整合与续编,创编出“People and Animals”主题式语篇,由主教材的“动物帮助人”延伸到“动物帮助动物”“人帮助动物”,主教材与绘本在语言内容与主题意义等方面实现统一协调,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与动物互相帮助的大主题。
二、情境融合,延展课文语境,激活学习意趣
主教材限于篇幅,往往文字简短、插图简单、人物单一,而且课文情境往往是片段式的,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言运用的场景。绘本有精美的图画,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生动的场景,贴近生活,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有完整的情节,引人入胜,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可基于主教材的主题,选择与主教材情境相匹配的绘本,延展主教材的文本情境,让主教材的故事更完整生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其深度阅读的兴趣。 例如,外研版《英语》三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1 Its red一课,主题是“人与自然”,话题是颜色,文本情境描述的是熊猫盼盼遇到变色龙,惊奇地发现变色龙会变色,将其变化的颜色大声地说出来。绘本A Color of His Own,话题也是颜色,绘本与主教材的主题契合、情境相符。于是,笔者将绘本与主教材进行整合,融合绘本与主教材情景,创设“变色龙之苦恼”的语境,具体思路如下:
(1)导入情境,引出问题——以绘本情境为主:变色龙的苦恼。播放绘本视频的前半部分,讲述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颜色,变色龙却没有属于自己的颜色。以此引导学生边观看视频边思考:变色龙的烦恼是什么?怎么解决烦恼?
(2)融合情境,学习理解——绘本与主教材情境初步融合:熊猫关心变色龙,了解其苦恼。依托主教材文本情境介绍了变色龙变色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关于颜色的单词和句型“Its...”。
(3)延续语境,练习巩固——绘本与主教材情境深度融合:熊猫建议变色龙居住树叶里。可惜随着季节的变化,树叶由绿变红、变黄,最终掉落,变色龙的苦恼依旧未解决。以此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练习描述颜色“Its...”的表达。
(4)扩展语境,拓展运用——呈现绘本故事的结尾:这只变色龙遇到了另外一只变色龙,共同生活,虽然环境在变化,它俩的颜色始终是一样,从而感受到陪伴的快乐。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What color is it?”,并让学生在完整的绘本情境中体会到友谊的力量。然后,学生拿着透明的变色龙卡,运用所学的句型“What color is it? Its...”,開启缤纷多彩的“课堂变色”之旅。
三、内容相合,拓展文本语言,丰富认知体验
主教材的内容有限,很多时候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可以拓展学习内容,将绘本与主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对主教材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补充和延伸,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例如,外研版《英语》三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2 Point to her nose一课,课文情境是 Sam 和弟弟Tom在玩指认五官的游戏。本课教学内容只有四个重复的句子,而且句型“Point to...”是旧知,只有四个五官的单词“nose, ear, eye, mouth”是新知。主教材的内容较为单薄,句式较为单一,不足以吸引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I Can See,课文情境是一个小女孩分别和家人做游戏,询问家人“Can you see ...”,家人回答“I can see ...”的过程。其话题与主教材相同,功能语言与主教材相合。于是,笔者将主教材与绘本进行整合,链接其语言功能,拓展其语言内容;基于话题扩充词汇量,让学生学习更多关于身体部位的表达;同时,渗透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体步骤如下:
1. Pre-reading(阅读前)。
复习第一课时有关身体部位的知识。(1)Listen and do(听、做)。课件呈现绘本主人公小女孩的轮廓图,学生听教师指令,做动作,激活已有的关于身体部位的知识储备。(2)Look and say(看、说)。将绘本主人公小女孩的轮廓图转成词汇云图,学生在词汇云图的帮助下,用“This is...”介绍身体的部位。
2. Wile-reading(阅读中)。
绘本与主教材整合,创设境中境。(1)Watch and learn(看视频、学内容)。呈现绘本主人公观看主教材中Sam和Tom做游戏的画面;然后播放主教材中Sam和Tom做游戏的视频,学习主教材中的五官单词 “nose, ear, eye, mouth”和句型“Point to ...”;顺势导入绘本——女孩想与家人玩猜五官小游戏。(2)View and predict(围观、预测)。引导学生观看封面,了解绘本标题、作者等信息,预测绘本的话题、内容,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3)Watch and answer(看视频、做回答)。播放绘本视频,回答问题“妈妈看见了什么”“爸爸看见了什么”,巩固单词eye、nose的学习,并融入“Point to...”句型的练习。同时,通过问题“Why does mum say‘no, but I can see some little black eyes.? ”渗透“观图、预测”绘本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推测爸爸妈妈看见了什么。(4)Read and sort(阅读、分类)。小组合作阅读第6~10页的绘本,梳理信息“爷爷、奶奶、小猫看见了什么”并填入表格,学习拓展句型“Can you see...”“I can see...”以及单词face。
3. Post-reading(阅读后)。
通过听音跟读、角色扮演、续编故事等活动,巩固语言知识,梳理故事脉络。同时,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创编绘本结尾“What happens next?”,丰富学生的语言,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英语绘本与主教材整合,能够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但这种整合应基于教材、基于学情,选择合适的绘本;基于主题、基于情境、基于内容,找准连接点,实现绘本与主教材无痕链接。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探究意义,促进发展语言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