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长短结合加速释放免税经济发展潜力

2022-05-30 10:48薛啸岩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免税店供给消费

薛啸岩

近年来,我国免税品销售额快速增长,但免税经济供给质量仍然欠优,且一些长期矛盾掣肘供给质量提升。我国应长短结合,短期有序扩大市场供给,长期优化免税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推动免税经济潜力释放。

一、“十五五”期间免税品销售可能接近万亿元

免税商品一般品牌知名度较高、品质过硬,根据相关规定免除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理论上可比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低30%以上。2011—2020年,我国免税品销售总额从120亿元跃升至67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45.9%;2021年海南离岛免税店消费额达601.7亿元,同比增长84%。未来,免税品“质高价廉”的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

(一)我国居民收入持续上升、人员跨境流动受阻、政策利好加紧释放等因素是驱动免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是居民收入增长。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12551美元,即将迈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居民收入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断增强。二是政策红利释放。世纪疫情以来,我国免税经济相关制度安排优化,海南离岛免税额度从每人每年3万元大幅提升至10万元,并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进一步释放居民免税品消费需求。三是海外消费回流。世界免税协会(TFWA)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免税消费占全球免税消费规模的40%,但境内免税消费仅占全球的8%。世纪疫情导致跨境人员流动受阻,海外消费需求逐步转向境内。

(二)免税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可能直逼万亿元级别

如果未来年均GDP增速为5%,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速保持同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至6亿人,海外消费持续回流,外国人在华消费意愿上升,至2030年我国免税行业规模可能超过9000亿元。同时,免税经济还将发挥外溢效应,撬动周边相关零售、餐饮、住宿、文娱、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长。

二、免税经济供需适配性依然不强,提升供给质量仍需破除长期矛盾

当前,我国免税经济快速发展既有消费升级、政策利好等“内因”,也有世纪疫情下跨境人员流动受阻的“外因”。随着全球人员跨境流动逐步重启,我国免税经济供给质量短板将逐步暴露,如果处理不当相关需求可能再度流向海外。

(一)免税经济供给质量难以满足消费者供给需求

一是免税消费场景有限。从总量看,我国免税店数量整体较少。由于我国仅有8家企业拥有免税品经营资质,市场主体数量较少,且新设门店手续较为复杂,需要海关、税务、当地机场等多个部门申请,导致我国免税店数量有限。当前,我国各类免税店数量不足300家,远低于日本的52884家。从结构看,我国市内免税店数量整体较少。市内免税店商品齐全、消费者购物时间充裕,且商业配套较为完整,是释放免税经济消费潜力的重要手段。但受政策限制,开设市内免税店的难度更大,我国仅有10家市内免税店,低于韩国的27家。

二是免税消费选择有限。当前,我国免税店销售商品主要以进口高端高档商品为主,国产和中低端商品种类较少,消费者选择有限。例如,共有87个化妆品品牌入驻中国中免旗下的CDF离岛免税商城(简称CDF商城),均为海外品牌,且主要为奢侈品牌。同时,相关品牌担心免税品销售过多可能拖累商品正常销售和品牌形象,因此商品种类整体有限。例如,CDF商城仅销售3款苹果笔记本电脑,且均为前代产品,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是免税店购物体验不佳。当前,免税商品下单、提货、售后便捷度等服务不如人意,离境退税服务流程较为繁琐,退税服务市场金融机构较为单一等配套服务不完善因素。例如,我国大部分免税品网购小程序均不支持无理由退货退款、发货前取消订单等,引发消费者不满情绪。

(二)免税经济供给质量提升仍然面临制约因素

一是免税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转变,寡头竞争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传统的免税经济,主要是用外汇购买外国商品,再卖给国内消费者的内向型免税经济,其弊端较明显,不仅加剧同类商品的国内市场竞争,拥有特许经营牌照的免税企业赚取差价的同时,还可能导致国家税收下降。必须加快推动免税经济的传统模式转型升级。从政府看,进口环节税收是我国重要税收来源,2021年,我国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共计201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世纪疫情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快速上升,免税经济“遍地开花”可能导致财政收入下降,政府部门发放新牌照仍将较为谨慎。从企业看,免税企业 “主动出击”提升供给质量的意愿不强。相关企业利用其市场寡头地位,不仅可以压低进货成本,还可以调高销售价格,获取超额利润,提升供给质量的意愿仍不强烈。2021年,中国中免的净利润率高达18.3%,高于百货、购物中心上市企业平均水平近14个百分点。

二是免税经济供给渠道亟需畅通,国内国际优质品牌进驻意愿有待提升。一方面,国产品牌议价能力较弱,进入免税店可能弱化其盈利能力。國产商品品牌知名度普遍较低,经营规模普遍较小,与垄断免税行业巨头相比处于劣势地位,进驻免税店可能在价格等方面做出较大让步。当前,我国美妆行业品牌仍以电商为重点拓展业务,仅有佰草集、自然堂等少数品牌入驻免税店。另一方面,国际大牌对免税店渠道依赖程度低,相关企业提高供给质量意愿不强。近年来,国际奢侈品在华销售额快速增长,供应销售渠道顺畅,增加免税店销售产品种类可能拖累在华利润下行。《202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我国88%的奢侈品是通过非离岛免税渠道销售的。

三是重点群体消费意愿有待提高,免税经济消费潜力释放仍存卡点。在当前免税经济格局下,中高收入以上群体为消费主力。但是,中收入群体收入增速放缓,消费能力整体受限。2021年,我国中高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2189元,同比仅增4.7%,低于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以企业主为主的高收入群体避税能力较强,免税消费意愿不足。我国企业主一般将个人消费计为企业支出,抵扣增值税和税前利润,降低企业综合税率,对免税经济的需求并不强烈。

三、政策建议

从短期看,要有序增加免税店数量,大力改善消费环境。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在相关城市加快建立市内免税店,适当放宽市内免税店境内人员免税商品购买限制,提升市内免税限额,增加市内免税品销售种类。简化免税检验检疫、标签等监管程序,缩短免税新品上市时间,增强对消费者吸引力。建立免税购物质量管理体系、以消费者保护为重点的地方性法规和免税购物领域的服务质量管理基础性制度,加快免税购物的服务体系建设,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下功夫,形成一整套免税购物服务体系。

从长期看,要着力扩大免税经济规模,优化行业发展质量。稳步增加免税资质全牌照发放,放宽行业准入门槛限制,构建大中小型多层次的免税店供给体系。采取负面清单开展免税品监管,大幅放宽经营品类。以市内免税店为中心,建立集旅游、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商业复合体,提升免税经济对整体消费的带动作用。谋划组建免税协会,强化主体间横向协作,加大对国产品牌培育力度,提升免税行业对海外品牌议价能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确保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健全信用税管体制,持续加强对高风险行业和个人的税收监管,严厉打击增值税发票虚开骗税等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猜你喜欢
免税店供给消费
韩媒:应向中国政策看齐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