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常态

2022-05-30 10:48裴超
中国会展 2022年9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贸易

裴超

当前,疫情再次出现反复,导致以可预期合作为生命线的会展业今年的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高。这为会展业的坚守与抗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策略、稳定了军心。

自疫情多点多发以来,从城市到企业在精准防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虽然,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对会展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随着我国消费业市场的不断发展,产业经济对会展业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步加大。新时期,我国会展业不仅要依托新思路创造市场活力,还要服务新常态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迎难而上会展业迎来新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务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服务进出口总额14569.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5.8%;其中服务出口7139.8亿元,增长30.8%;进口7430.1亿元,增长21.3%。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9.5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56.4%至290.3亿元。

随着一季度数据出炉,最近服务贸易领域迎来不少新消息:一季度服务进出口总额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25.8%,今年准备制定适用于所有21个自贸试验区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2022年服贸会将增设环境服务专题、展览展示不少于12.6万平方米……

各界人士认为,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贸易强国的本质特征与核心衡量指标,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正迎来新机遇。而中国会展业作为服贸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服贸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未来,会展业紧随市场发展态势,围绕国家提出的应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定全围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拓展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以及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合作等服贸政策,持续提升会展经济活力,推动中国服务贸易在“快车道”上提质升级。面对新的形势发展,服贸业总体发展形势摆在会展业面前,并同时呈现三点特征。

首先,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快。“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过程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重点领域进步突出,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相关创新不断涌现,知识产权拥有量越来越高,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二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形成了新的供求关系,包括云视听服务、网上零售、远程医疗等在线消费场景。

商务部服贸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6156.6亿元,增长14.1%。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3500.6亿元,增长16.3%;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分别增长22.1%、14.6%、11.2%。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2656亿元,增长11.4%;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134.9%。

其次,跨境服务贸易开放力度更大,如何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随着我网经济形势发展,制度型开放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创新探索与新时代制度型开放的总体要求高度一致。而会展业要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会展业的带动下,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服务好探索实施自貿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距2022年服贸会还有不到4个月时间,相关专题活动近日在服贸会数字平台举办。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活动期间介绍,2022年服贸会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于9月在北京举办,聚焦服务贸易热点趋势,突出数字化和绿色发展,增设环境服务专题;举办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展览展示、论坛会议、推介洽谈、成果发布和配套活动共6类活动。其中,展览展示不少于12.6万平方米、会议论坛和投资贸易推介等交流洽谈活动百余场。

借助会展平台,与服贸会紧密相连,“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备受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初对外发布《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这体现出会展在拉动内需经济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最后,政策支持更加精准有效。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应对冲击,会展企业积极行动,用好新技术、拓展会展新的服务市场。强化服贸领域的发展效能。这其中,随着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和跨境交流环境发生变化,对海外译员派驻、会展服务等口泽业务开展有所影响。不少技术企业负责人表示,面对挑战还要练好内功。持续加大技术方面投入,开创语联网平台,在产能智能化组织调度、机器翻译以及人机共泽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建立了人工智能多语言处理算法体系,将翻译作业流程从过去以人主导转变为以AI主导,提升整体作业流程效率10-30倍。加大力度完善并丰富语联网生态体系,力争链接译员资源,整合全球机器翻译引擎。同时,加快建立全球机器翻泽产能中心,在短视频、跨境电商等文化消费领域开辟新的业务通路,丰富和扩大语联网的语言服务范围。

政策措施不断加力,帮助会展平台为服务贸易增量提质创造更好的条件应对挑战。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在资金方面,对相关单位在人员培训、资质认证、软件开发等领域投入的经费予以支持。在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方面,充分利用本地会议、展览,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推动会展平台建设,加强本地企业对外合作,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服贸会等重大展会,鼓励企业利用线上平台拓展服务出口渠道。

内外影响会展业要认清环境

受国际地缘政治突发事件和网内疫情反复的双重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预期也明显走弱。在此背景下,通稿里强调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也就是说,后续不仅要控制疫情,实现动态清零,而且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抓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并做到产业链稳定、科技自立自强等。

筒而言之,疫情防控不能以牺牲经济发展和产业链安全为代价。第一,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CDP同比增速是4.8%。如果按照5.5%的增速目标去估算,后面三个季度的CDP累计同比增速要达到5.7%。考虑到五月份国内疫情还在持续以及疫情带来的长尾效应,二季度应该到不了5.28%,这也就意味着三、四季度可能要在6%以上。所以,加大稳增长的力度是后续政策的重点。

第二,基建要继续发力。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商贸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随着外需压力逐步凸显,内需扩张在稳增长中不得不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稳住外贸基本盘。随着供应链冲击的加大,市场对国内生产、出口等的担忧都在加剧。这一方面意味着政策要发力,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通过内需扩张来抵御外需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对后续降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至关重要。

此外,4月25日,沪指跌破3000点大关。当日,中国三大股指集体下跌。截至收盘,沪指跌5.13%,报2929.90点;深成指跌6.08%报10379.58点;创业板指跌5.56%报2169.65点。这是沪指自2020年7月以来首破3000点,也是深成指和创业板自2020年7月以来的最低点。近期股市带来的震动让中国经济正面临新挑战。熊市反映出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市场的前景较悲观,连续几天的外汇市场波动也超乎市场预期。

近日,上海疫情刚过高峰拐点,北京却又突现疫情。一向平静的北京城还出现“个别”民众的“抢购潮”。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也出现不利变化:3月,国家统计局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l)跌破50%的荣枯线,这表明企业对未来预期还在转弱。由于疫情影响,中国制造业开工不足,特别是出口制造业。目前由于俄乌战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这也对制造业产生不利影响。

4月6日公布的3月财新服务业PMI掉到了42.0%,较2月大幅回落8.2个百分点,为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财新PMI和国家统计局PMI不同的是,比较侧重于民营企业监测,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降低较多,和我们的亲身感受比较接近。前不久官方公布:今年一季度,中罔经济增长4.8%。全国政协常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评价说,中国经济还处于疫情复发的冲击期,在国内疫情呈现多点、多时段散发,国际地缘政治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目前要实现年初设定的全年5.5%的经济增速目标,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提升市场发展活力

会展业要服务新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新市场

在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经济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会展业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中国会展业如何在疫情冲击下谋生存、求发展,并在不远的将来更好地迎接国际市场竞争,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第一是布局全球会展市场。会展业是企业间的市场平台,担当着全球要素本土化和本土企业全球化重任,应该有重点有步骤地率先实现重启,以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敏认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政府主导型展览会与约1.1万个市场驱动型会展活动一起,成功稳住了中国外贸外资基本盘。特别是第三届、第四届进博会如期举办,为会展业提振了士气。为此,重启会展业的总体策略应是“防疫优先、精简观众、双线融合、确保发展”。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刘大可对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机遇进行了概括。首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会展活动在推动国际交流、落实国家战略、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功能,这决定了由政府主导的赛事、展览、会议等活动将拥有持续增长的空间。其次,随着中网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新时代迈进,会展业将从以促进经贸为主转型升级为以促进经济、文化、艺术、体育等多轮联动为主要目标,会展活动的功能将更加多元,类型将更加丰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会更加深远。最后,中国在数字会展领域不仅具有巨大潜力,而且有望成为全球引领者。

进一步谋划中国会展业世界布局,进博会是一个重大机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德国际会展研究所所長黄辉提出,虽然疫情反复影响了全球会展业复苏,但进博会的连续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提振了全球会展业的信心,以上海为中心的进博会“朋友圈”正在形成。相信疫情之后,中国会展业能成为全球会展业第一梯队的领头羊。

第二是推进数字化大转型。数字化是近两年会展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法宝,但会展数字化,并非简单地改变会展的形式。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罗秋菊表示,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简单地将线下展会搬到线上,而是整合AR、VR等技术资源与线下展会资源,连接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智能空间,进而推进展会运营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其特点是围绕“线上一线下”多场景展开,其中,线下展会仍是展会数字化的核心应用场景。

后疫情时代,中国会展业总体上将呈现南经验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由实践创新向理论创新转变,南关注过程向关注结果转变,南项目思维向格局思维转变的特点。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宁波市会展经济研究所所长任网岩提出,后疫情时代对会展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从谋略密集型视角看,要善于通过举办会展活动,做好顶层设计,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从服务密集型视角看,要懂得会展策划、管理与服务的相关技能以及掌握数字化、生态化、标准化等方面的知识;从技术密集型视角看,要更善于运用理论、方法、数字等科学分析手段,提高会展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从知识密集型视角看,要了解展会题材所在领域的前沿需求和技术、产品创新的需要,用信息流驱动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第三是推动会展强国建设。会展行业在疫情中表现出来的脆弱性让创新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为此要尽快落地落实创新思路,加快会展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会展强国建设。浙商总会会展业委员会主席唐雪提出,后疫情时代,会展业的更好重启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追求规模到追求品质,二是从固定模式到突破探索。疫情发生初期,“会展上线”成为焦点话题,但随着不确定性情况的反复出现,除推动数字化升级外,还必须综合思考盈利模式的丰富、潜在价值的激发、合作模式的多元以及更多变革的可能性。

第四是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2022年仍存在线下会展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的可能性,国内会展企业应积极应对,持续优化布局。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执行院长张健康建议,会展企业应向整合营销传播型企业转型,即在原有会展业务基础上,做好线上线下营销资源的整合,增强产品的多样性。

第五是加强各领域合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学院院长、长三角会展研究院联席执行院长王春雷认为,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企业和院校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会展业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功能,不断提高产业地位,推动中网从会展大国加速成为会展强国。

“十四五”期间,中国会展业在积极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将持续坚持扩大开放,巩固对外开放成果,扩大国际合作方式范围,鼓励网际展览业组织机构和国际展览公司扩大在华业务;借鉴国际展览业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展览业实际状况,努力提升我国展览业整体水平。要积极开拓展览业国际市场,逐步扩大到国外组展办展以及收购兼并的力度与成效,不断增加中国展览业在世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编后语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压力与稳增长政策这两种正反力量互相影响之中,总体表现较前期有所改善,仍面临很强的不确定性。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呈现出了真正的暖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宏观政策发力和市场主体努力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对中国经济恢复的势头向好将会起到重要保障,为今年经济市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贸易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贸易统计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