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05-30 10:54殷欢
关键词:中华生物传统

殷欢

摘 要:生物学科不仅具有文科性质还具有理科性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能够使初中生物课堂变得活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加强初中学生的人文底蕴。受自身发展阶段的制约,大多数初中生心理发育还处于稚嫩的阶段,对于一些事物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鉴别标准。初中生对于一些文化要素的知识储备不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完美融合,可以增加初中生物课堂的实际效果,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热情。

关键词:初中生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39

在我国的初中教育中,初中生物是具有较高研究性的重要学科,初中生物教学重视以实验、实践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要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是初中生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书本知识作为依据,结合创新教育模式,运用新颖的思想理念,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渗入课堂。生物学是一门现代自然学科,而中华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将二者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驱使下,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感受科学精神并认同。近年来,在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趋势,其中以文科科目涉及最广,但理科类教学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合相对欠缺。而生物学科作为兼顾文、理的综合学科,需要在其课堂教学中适当渗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引经据典,能够完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也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探查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幅度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

一、研究背景

1.社会发展需要

充分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当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政策,颁布了大量的文件,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及巩固学生的文化教育。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使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2.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增加,并且该趋势已经从成年人逐渐扩展到未成年人身上。例如近几年在我国掀起的“日流”“韩流”,并且一些年轻人“跨国追星”“过洋节”等,这些趋势在未成年人群体中逐渐扩散,似乎没有参与这些内容就是不融入集体。而这一现象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明显,例如抖音、微博等,这些软件都会给现代的未成年人带来高密度的外来文化冲击,若是没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于一些分辨是非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极易在文化的选择上误入歧途,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一旦缺失,那么必然会造成文化自信降低。

3.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的初中生受到自身发展阶段的制约,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并没有成熟,对于一些事物的判断没有明确的标准,初中生对于文化要素的认知仍然比较片面。青少年处于自我角色混乱的阶段,但同时也是培养忠诚、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解决各种难题的重要方案。只有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才能够保障青少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使得学习缺乏趣味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缺少学习生物的兴趣,导致学生上课不积极,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在课堂上没有发挥出主体地位的作用。除此之外,保守落后的教学模式也会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环境枯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融入中華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时刻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来学习生物知识,在初中生物学习中,通常是以书本为主,中华传统文化为辅,从而达到沟通引趣的作用,巧妙运用传统文化例子,不能仅仅靠着课本上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中《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这一章节时,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常见的两栖动物,并能结合语文课本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江南梅雨季节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四处皆是丰茂的水草,蛙声此起彼伏、清脆悦耳,随后对学生抛出问题:“在此场景下,青蛙聚集在一起,蛙声连绵不断,这样的活跃,究竟是为了什么?”通过引导式的询问,不仅能够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其中,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又例如,生物课程《鸟的生殖和发育》,关于鸟生殖和发育的整个过程,要为学生留取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已经学习、了解的诗词中,找出有哪些古诗词是描写鸟的,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还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从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双双燕(过春社了)》:“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扶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瞑。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随后抛出问题,在这首古诗词中,有哪几句描写了鸟儿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引入诗词,同时巩固生物课程,又能够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融合。

2.个体差异与学生传统文化意识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若没有针对学生进行个性教学,会使得学生的差异化越来越大,并且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课本内容已经较为熟悉,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而有一部分学生则对课本内容一问三不知,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会导致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另外学生受到现在多媒体的影响,接受了大量的日韩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合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物课堂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3.一成不变的课堂氛围

现阶段的教学过于形式主义,使得课堂氛围严肃,这样对生物教学不利,使得学生对于生物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实际操作能力弱,想要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及时进行实践探索,将中华传统文化一点一滴渗入其中,如此一来,才能够提升生物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一些师生关系不够融洽,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排斥听讲,无法认真学习教师的授课内容,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强,最终影响生物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三、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底蕴

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优秀的品质,比如仁爱之心,具有道德伦理观念,热爱自身生活,在生活中懂得付出,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追求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国地域广袤,每个地区分布着不同的民族,了解和认知各个地区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等,能够进一步了解国家、爱护国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此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要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全民文化创新能力,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教师在进行生物知识与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将当前课本上的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智育”,更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明白给学生推荐中华传统文化阅读内容的目的。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经典,通过推荐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增加自身的阅读量,提升人文素养。在实际翻阅名著的过程中,通过“圈、划、勾”等方式,将文章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标注,对于不理解的传统文化,可以在闲暇之余向教师请教,从而实现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均是让学生自行阅读,其带给学生的实质性作用并不大,这种教学观念是不正确的。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阅读名著,并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身融入传统文化中。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为了充分展现阅读名著的重要意义,学生也需要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意义,这不仅仅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激起自身的教学激情,从而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使得整个课堂充满激情。例如在生物课堂中涉及动物之间的活动时,可以借助《安塞腰鼓》一文,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播放视频,使其充分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以及人们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学生了解了陕北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看见陕北人民在舞动腰鼓时所表现出来的激情,以及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让学生明白陕北这片独特的土地所孕育出来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千人共舞时的磅礴气势。随后询问学生有何感想,这是根植在黄土地上的艺术,在古时候,这一地区是边塞地区,气候、自然环境恶劣,虽然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生活艰苦,但人民依旧通过铿锵有力的腰鼓,来展示出人民永不服输的精神,千百年来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始终如一,从未更改。如此,不仅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还能够充分吸收中华传统文化所表达出来的精神。

四、更新教学设计,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现代应试教育背景下,书本上的知识,依然是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将教材进行重新的设计、定位、编排,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中涵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为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当前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可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科知识的切入点,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好学生。例如,在《陋室铭》中有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引用这句诗,将其与现阶段生物教材所涉及的生物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明白这句诗讲的是苔藓和蕨类植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生物理论知识后,对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可以进行充分了解,生物教师通过举例,为学生展示苔藓、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并将其與生物教学中学习到的水藻类植物进行比较,理解水藻植物与蕨类、苔藓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之处,使学生了解植物进化的过程,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进化,明白生命的伟大。

除此之外,初中的生物教学,应当回归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涉及自然、人文、民族精神等多个方面,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对现阶段的资源进行整合,包括生物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合,将其合理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物课程结合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也需要结合当前学生的个性特点、接纳程度等,合理开发、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同时在进行知识授讲的时候,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只有将两者巧妙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达到学习课本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实现知识水平与核心素养双重提高的目的,将沉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并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能够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云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研究》,《高教学刊》2022年第2期。

[2] 李闫如玉、朱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路径新探》,《理论视野》2021年第12期。

[3] 陆卫明、冯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探索》2021年第6期。

[4] 刘立杰、李璠《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高教学刊》2021年第30期。

[5] 朱立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中政治教学》,《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年第18期。

[6] 朱转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困境及突破研究》,《改革与开放》2021年第18期。

[7] 甘子成、林冬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应用的逻辑理路探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9期。

[8] 周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教育观察》2021年第30期。

猜你喜欢
中华生物传统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第12话 完美生物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