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让语文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2022-05-30 10:48潘健
新教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翠鸟语言文字言语

潘健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习语文,正是由语言出发,穿越一座座文字之林,抵达言语智慧之境,即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丰厚的人文素养、高品质的语言素养及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笔者以《搭船的鸟》教学为例,谈一谈语文教学如何指向语言文字智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关注言语特色,开启深度解读

孙双金老师指出:“语文深度学习的原点,追根溯源在于深度备课。”深度备课,就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文本特征、言语特色,揣摩文本的教学价值,贴近学生当下真实的学习需要,寻找每一个言语智慧生长点。

《搭船的鸟》归属于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后习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交流平台”指出“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强调“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回到这篇课文,我们一路随着作者的眼光来观察:一开始,作者写此行的目的,以悠閑的口吻描绘一幅烟雨蒙蒙的水乡画卷: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用力地摇橹。这看似闲笔,其实不然。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可以想象出作者的心境。此时作者内心是宁静的,情绪是舒缓的,感觉是敏锐的。课文的开头极具审美张力,寥寥数语为全篇营造了诗意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下文与翠鸟的偶遇埋下了伏笔。

雨停了,镜头仿佛在一瞬间拉远,翠鸟映入眼帘。作者细致观察,用词精准,如“翅膀带着一些蓝色”中,“带着”“一些”用词精准;“一张红色的长嘴”既突出鲜明特征,又与下文的翠鸟捕鱼暗暗联系起来。翠鸟捕鱼一气呵成,作者连用了“冲”“飞”“衔”“站”“吞”等几个动词尽显翠鸟身手敏捷。读者似乎欣赏着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内心受到极大的愉悦。一静一动,前后照应,作者写出了翠鸟色彩艳丽、身手敏捷,也呈现了细致观察的过程。

纵观全文,这篇课文具有文学性与艺术性,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语言美、形象美、艺术美与情感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握文本,可抛出核心问题“翠鸟到底美在哪里”,再进入微观分析,细细琢磨文本之意,体验观察之妙,从而习得作者的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二、创设言语情境,开展深度体验

要想使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教师就要选择适合的情境素材,在真实的言语情境中链接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积极开展语言文字的深度体验。

教学“翠鸟色彩艳丽”这一重点部分,教师可采用角色代入营造情境,让学生当“小画家”,拿起“画笔”,跟随作者的文字,“画”出“羽毛”“翅膀”“长嘴”。学生兴致盎然,纷纷绘出了心中的翠鸟图。教师趁机让学生理解文章表达有顺序的言语特点,同时询问“我想把翅膀都画成蓝色,行不行”,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接着拓展情境,教师继续追问:你还想“画”什么颜色?学生答,“我想画黄色的胸脯,还带着些橙红色”“我想画乌溜溜的小眼睛”“我想画白色的脖子”……教师进一步延续情境,“为什么作者只写羽毛、翅膀和长嘴呢”,引导学生理解翠鸟美的特别之处在于这几个地方。在连续的情境中,学生对“色彩艳丽”有了深刻的体验,对文本的表达特色有了鲜明的认识,并开展了细致观察的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在头脑里建构知识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主观创设。人与环境的相融、互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体验自觉,在体验中抵达深度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之法。

三、激活言语实践,促进深度运用

言语作品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高品质的言语实践,既要关注文本内容,又要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教师要尽力寻找“这一篇”的言语特色,搭建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言语实践平台,让学生聚焦重点语段,或赏读,或品析,或迁移,从而积淀语感经验,提升言语品质。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教师可以换个开头:“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发现了一只翠鸟。”通过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发现文学作品表达的奥妙。同样,教师可将第三自然段作者内心的独白去掉,询问学生感觉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反复品读,感受作者细腻的表达,让他们知道细致观察不仅要写出眼中所看,还要表现出心中所想。

例如,教学第四自然段“翠鸟捕鱼”,有一位教师播放了翠鸟吃鱼的视频,搭建学生学习的支架,一步步细化动作,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师:(播放翠鸟吃鱼的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动作?

生1:我看到的是翠鸟把小鱼吞下去的那个瞬间。

(师板书:吞。)

生2:我看到的是翠鸟甩鱼的动作。

(师让学生一起表演“甩”的动作,相机板书:甩、摇晃。)

生3:我看到的是它在吞之前不断调整小鱼的位置。(另一个学生补充关键词:旋转。)

(师板书:转动、调整。)

师:刚才我们看了翠鸟捕鱼的过程,现在你能不能学着作者说一说翠鸟吃鱼的过程?(再放视频)注意留心观察,用眼看,用心想。

(师出示开头:一只翠鸟衔着一条小鱼站在枝头,__________)(并提醒学生用上黑板上的动词,同桌互相练说。)

生4:一只翠鸟衔着一条小鱼站在枝头,它拼命地甩着头,身体摇晃着,等到鱼不动了,翠鸟才把它的嘴对准小鱼的头,一口吞下去。

(师引导学生深度评价,得出还要说出“心中所想”。)

生5:一只翠鸟衔着一条小鱼站在枝头,它用力地甩着脑袋,左三下、右三下,好像跳起了摇滚舞。我正在纳闷它为什么要甩着脑袋的时候,突然,它把小鱼调整了方向,把鱼头对准了自己的喉咙,一口把它吞了下去,然后得意地抖抖翅膀,好像在说:“这条鱼真美味呀!”

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细致观察的妙处,并习得方法?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是不够的。知识应该在动态中掌握,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得精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材与学生经验之间搭起桥梁。学生学得透彻,不断建构自己的言语经验,言语表现高度个性化,由此深入习得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当然,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细致观察一种小动物,抓住主要特点写一写它的外形,再抓住主要动作写一写活动,等等。如此可落实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翠鸟语言文字言语
翠鸟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翠鸟
语言文字
关于冬天
家长切莫学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