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05-30 10:48王坤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语文

王坤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系的完善,社会对于新时代青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年最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需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自己在个人文化素养方面的学习。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为了实现小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合进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小学生在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11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展开的重要性。这便造成学生只能接受一些枯燥、单一的学习内容,而无法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机械化、单一化。并且还会局限学生的思想和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候也会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教师有必要不断去丰富、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语文相关知识的共同促进下,不断形成并完善语文思维和道德修养,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一、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

1.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小学生忘记中华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会介绍一些西方的节日,小学生们对于这些新鲜的节日有着好奇心,因为这是自己国家没有的节日。例如万圣节,小朋友们会扮鬼,去各家要糖果;圣诞节,会装饰圣诞树、送苹果、送对方礼物,小学生对这些有着很大的兴趣。现在很多学生可以熟练说出西方的节日文化,但是却不了解自己国家的节日背景。在学生中也掀起了一股过洋节的潮流,例如,平安夜、万圣节、圣诞节等。与之相反,这些小学生却往往不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甚至不愿意过传统节日。无论是什么节日,学生们只是因为放假而高兴。以清明节为例,小学生们不了解,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清明节以及清明节需要做什么。这种抛弃本土文化,崇尚其他国家文化的行为,是极其不聪明的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五千多年,是我们国家自己的、经历了历史检验的文化,是我们极其宝贵的财产,只有对其不断传承与弘扬,不断丰富和继承,才能不断进步。

2.小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够重视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把控和认知能力不强,他们因为年龄和阅历的束缚,往往很少会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跳跃,想法也比较多,教师很难把学生联合起来进行练习和活动,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独占某样东西,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学生在学习之外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怎样才能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3.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没有良好的认知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在教育方面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生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他们的时间都被用来上课和练习,自己能够利用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变得更加缺失。无论是在知识吸收方面,还是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面,教师的很多时间可能都是花费在对练习和教学手段的思考上,很难有时间对传统文化进行特定时间的教学。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没有一个主要的引导者和牵引者,造成部分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想法和态度出现了偏差。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学业上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苦闷的,很多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很随意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平时的知识融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所要学习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每一位中国人都需要坚持和贯彻下去的。小学阶段就是最好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教师的引导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输,在学生层面上,不仅能够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增强自己的民族荣誉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学习越来越重要起来。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太过欠缺,大多数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没有什么用处。在小学阶段建立民族荣誉感是最容易的也是最为有效的。国家的强大不仅仅需要青年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更需要内心的强大和荣誉感的建立。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时,可以将新鲜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强化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尊心。很多语文课文当中,都会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有所记录,对从前的故事有所记录,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有所感触,教师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将学生的知识感知连接到现在,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己的情感价值,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

3.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繁多,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越来越多。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能够让更多的外国民众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当在开展学校教育的时候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感受文化气氛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审美能力以及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激起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和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课本知识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合进去,用一种简明易懂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中华传统知识。教师进行语文文章教学时,在涉及传统文化知识的方面,可以找出学生不认识或者不了解的知识,用一种新的方式灌输给学生,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到某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学习,找出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然后再进行深度学习,在已经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介绍的情况下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一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学生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节奏,紧跟教师的步伐,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积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

2.结合书本和教学手段,扩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积极调整,帮助学生节省时间,高效学习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跟紧时代的脚步,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以便于做出最好的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信息的学习和研究,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知识和技巧,将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纳,整理出符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信任感,与学生建立一个友好的关系,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有帮助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积极学习,让教师处在一个知识随时更新的状态,让教师能够有一个途径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水平和学习知识的自主能力。

3.结合书本和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境

为了使传统文化能够融入教师额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多元化的、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去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气氛和内涵,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去不断理解并分析教师主要讲述的内容,进而能够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进行巧妙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种手段,让课堂氛围更加生动、灵活。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创设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情景和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感知到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和意义。例如,教师在讲解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向学生进行举例,以春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了解到春节的习俗是如何发展而来的,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直观的、易理解的方式逐渐形成对春节的认知,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够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性,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所要讲述的内容中,帮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4.结合书本和教学手段,编演情景剧

要想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的授课,并从中获取相关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教材文章的演绎,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參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人物的特点,使其能够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来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并且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更加自如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羿射九日》这篇文章时,便可以对这一故事进行演绎,使其能够从多种角度去不断了解我国的神话传说,并且,教师还需要在神话故事中渗透有关的文化习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延伸出新的神话故事,使学生能够对课程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进而不断提升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能够有效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理解。

5.结合书本和教学手段,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相关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活动的展开,而更加期待校园生活。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宣传和弘扬,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较为生动的方式,从而对语言知识以及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掌握,能够做到从自身开始,不断对文化进行宣传和继承。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行相关的诗朗诵活动,使其能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句的气氛和意境。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书法比赛,使学生能够在比赛中不断表现自己,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这一项目进行合理的、有效的传播和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开展语文阅读讨论活动。例如周一到周二讨论我国的名胜古迹,周三到周四是讨论我国的传统节日,周五同学们自由讨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演讲,对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网络进行资料搜索,对所讲解的事物就会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讲解长城,那就可以讲一下长城的文化历史,长城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外敌建立的,它的建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后面的其他朝代也都不断对长城进行修筑,长城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抵御外敌的战略要地。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长城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古人能建立这么长的长城,充分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建筑长城的石头都是非常沉重的,这一块块石头都是人们扛上来的,能建立如此坚固的长城,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通过这种形式的沟通和交流,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古迹的认识,增加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能力。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学校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在面临升学压力的同时也要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学校重要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升学情况,学生个人品质的养成也是极其重要的。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是每一个国民都不可缺少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品质也需要这样的同胞。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业和品质都是对他们很重要的事情,教师和学校必须要引起重视,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中进行不断讲解和渗透,将传统文化深深根植在学生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吴敏《融入课程  传承文化——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第1期。

[2] 叶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新部编教材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0期。

[3] 白晓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经典深度学习策略》,《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小学生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