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路径

2022-05-30 10:48盛欣欣
关键词:教学活动素养传统

盛欣欣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合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融合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05

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演变发展而来的,同时也是我国历代先人努力的结果,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很少涉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而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都对此引起了极高的重视。小学阶段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阶段,需要向小学生灌输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并积累这些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时有机融合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合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感受文化魅力,提升文学素养

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活动具有为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只有在小学时期将学生的语文潜能有效激发出来,才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转变了传统应试教育的落后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由于传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精髓,因此把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助力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了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包含科学、哲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传统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重要知识宝库,在语文学科中学习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极大帮助。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时融入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品位,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所独有的魅力。

2.提高思想觉悟,形成健康“三观”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当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善于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持续吸收文化核心的基础上,借助传统文化精髓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悟,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三观”。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极为丰富,故而,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知识累积,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成绩和学习能力。因此,为了让传统文化教学在小学学科中发挥出出最大作用,语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流程,在教学中形成民族风格的教育,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并且在带领学生学习与感悟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学生能够借助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及感悟抵制外界消极信息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理念。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应当努力在班级中营造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才可以有效融合学科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力量,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三观”。

3.完善价值取向,提高德育品行

在如今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学宗旨不仅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全面教育,对学生德育品行方面的教育也在逐步加强,并且只有把德育和文化教育“齐抓”,才可以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这也是小学阶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把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活动完美融合到一起,这是行之有效的德育形式。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蕴含许多与高尚节操、道德品质培养相关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会深刻感受到美好的道德品行,从而认识到良好道德品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德育品质的认知,不断完善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加强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思想之间的融合,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德育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得到全方位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1.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提高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在现代素质教育视域之下,秉承正确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其主要原因为教育理念对于语文教师整个教学方向、教学规划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传承传统文化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中主要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主开展教学,这导致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与灵活性,致使传统文化很难与教学活动进行顺利融合。针对此种现象,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重视,利用学习掌握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深入挖掘、灵活运用传统文化中具有引导作用、教育作用的知识元素,并适时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从而助力于学生形成正面、健康的人格。不仅如此,学生吸收和获取知识的效率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关联,也正是如此,学校师资力量成为学生择校期间家长重要的考量对象。在小学语文学科和传统文化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自身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应用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而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应当作出改变,积极为小学语文教师创造出探讨、学习的平台,通过不断实践探寻突破与创新。

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为教师创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联动活动”,并组织语文教师开展课文诵读报告会,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作出共同探讨。除此之外,在本次报告会上,相关部門还可以邀请一些我国著名的文学研究团队、语言艺术专家展开系列专题讲座,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文字有声解读、语言使用技巧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从而帮助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通过本次教学联动,不仅能够让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深入理解和学习我国优秀的经典著作、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不断提高语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

2.充分挖掘课本知识,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文化精髓,能够对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有着极大的益处。因此,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在编撰中兼顾文化和教育的延续,让课本内容更加中国化,使其囊括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展现出我国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同时,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综合考虑教材内容,挖掘部编版课本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对这些文化要素进行提取、囊括、讲解,使这些文化要素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从而便于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机渗透传统文化。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语文“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学生“会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与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挖掘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典故。像本文中的“清明节,雨纷纷……”,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文章所提到的诗句,为学生讲解不同节日的典故、由来、作用,从而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所了解。以“清明节”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在本文中所提到的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春季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通过扫墓祭奠缅怀先祖,清明节不仅能够继承与弘扬孝道,同时也能够唤醒家族、民族的记忆,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升华人民的共同情感。”通过语文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不同传统节日的典故由来,更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明白每位中国人都应自觉承担起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

3.加强语言文字讲解,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著名的语言学家罗常培曾这样说过:“在语言中,文字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结晶。”而汉字是我们民族最为珍贵的遗产,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也是延续我国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的主要载体。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汉字教学中应当努力融入传统文化要素,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辨识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先人创造汉字的智慧,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积极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语文对“壮”字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壮”字的由来及演变,可以带领学生由甲骨文时期的“壮”字开始学习,并为其讲述“壮”字经历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同时详细为学生讲述“壮”字的演变规律:“壮,意味着强壮、强大的意思,而古代用‘士来表示强壮的雄性,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十分有力量的人手拿刀剑,因此十分强大。不仅如此,在我国古代,30岁的男子称之为‘壮。”让学生通过语文教师对“壮”字的解读,能够理解我国汉字悠久的历史,每个汉字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这让学生对于中国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深深折服,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知识涵养。

4.诵读传统文化经典,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语句魅力、艺术特点,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历久弥新。而学生在诵读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会到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思想境界,同时还可以和传统文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思想的共鸣。部编版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对经典作品的教学,在课本中编排了许多著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诗词篇章,然而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著作时,不能够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需要利用有感情朗读、故事引入等各式各样的方式,使学生体会经典文化的美感。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西湖美景”借助视频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视频中“荷叶密密层层地铺展在西湖中,如同和蓝天相接般,让人一眼望去,便深深被那无边无穷碧绿所衬托的娇艳荷花的美丽所惊艳、震撼”,学生在观看此种美景后,语文教师可以为其播放舒缓的古典音乐,鼓励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此篇古诗。而学生也会在浓厚的意境中,体会到诗人用词的妙处,有的学生这样说道:“短短的几句诗,就能够把西湖的美景描写出来,诗人简直太厉害了。”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深刻学习和掌握现代诗句的不同韵味,使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助力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丰富性。

5.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性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积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促使学生更为积极、高效地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中,这也让语文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进度、实际效果得到不断提高,让学生的综合性人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有效积累。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划分小组并展开积极讨论,为各小组指派学习任务,让学生对司马光的生平、为人、成就进行相关的讨论研究,在讨论结束之后,语文教师应当要求各个小组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结果整理汇总、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实现思想智慧的碰撞,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得到全面激发,也为学生累积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文化素养,创造良好的氛围。再如,在开展部编版“大禹治水”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则可以借助互联网教学,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教学新手段,再现“大禹治水”时的场景,从让学生在更为真实的知识氛围中,感受并学习中华民族所蕴含的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优良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进一步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行。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语文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引导学生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智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不仅如此,语文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强大功能,不断优化学生的价值取向,带领学生追求文化素养的深度和精度,让学生的精神与灵魂受到先贤思想的“浇灌”“滋养”。

参考文献:

[1] 刘洋《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方向的探析》,《国际教育论坛》2020年第5期。

[2] 齐丽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中华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信息记录材料》2018年第8期。

[3] 李永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科技资讯》2020年第9期。

[4] 范国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教育科学论坛》2020年第35期。

[5] 項宏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文学教育》2021年第5期。

[6] 薛晓婷《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10期。

[7] 杨生举《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才智》2019年第28期。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素养传统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