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婕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与个性化阅读要求相契合。为此,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对应设计,引导学生展开求异学习。面对相同的阅读内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极正常且合理的事情。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认知角度展开深度阅读,通过开放教学设计、开放教法研究、开放活动组织、开放续写训练、开放课外阅读等策略,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阅读体验,使学生的阅读认知更丰富。
[关键词]阅读教学;开放性阅读;求异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8-0049-03
阅读教学的目标众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其中的重要目标。求异思维是相对求同思维而言的,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展开阅读思考,与个性化阅读认知有较高的契合性。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教法研究、活动组织、读写训练和课外阅读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深度解析,延伸思考的纵深度。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多重思维的历练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一、开放教学设计,关注学生求异思维调动
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开放意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同时借助多种教辅手段进行内容整合,为学生准备更多的阅读素材,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学习的需求设计教学,也可以吸收部分学生的意见,在阅读教学程序、阅读教学活动和阅读情境创设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
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在阅读导学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解读:“这些图片与课文内容形成了对应的关系。观看这些图片,便能够理顺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让你根据图片来讲述文本故事,你能够完整地讲述吗?”学生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在具体讲述的过程中,學生表现出了个体的差异性。对此,教师肯定了学生的阅读表现,对不同解读给予合理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求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成语展开思考:“诸葛亮这个人物可谓是家喻户晓,他是智慧和神奇的化身,他到底有多神奇呢?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进行解读,看看谁的讲述更加生动和精彩。”学生接受任务后,有的积极思考,有的主动介绍,有的相互讨论,课堂逐渐形成了学习研究的良好氛围。
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根据图片自主梳理阅读内容并对故事进行复述,在讲述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了个性化阅读认知。而延伸思考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化阅读成果的机会。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性,学生的观点展示和故事讲述就会体现出个性化,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开放学法选择,提升学生求异思维品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对学法展开研究时,需要有开放的态度。解析法、演示法、互动法、演绎法和读写法等,这些方法都属于学法应用的范畴。教师需要有优化组合的意识,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中形成求异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传统教学以求同思维为主,教师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认知进行衡量,很容易限制学生的阅读思维,而引入开放性的学法选择,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思考的空间。
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阅读方法传授、阅读活动组织和阅读要求设计等角度展开深入地探索,以激活学生的求异阅读思维。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时,教师在阅读小结环节提出思考问题:“通过阅读学习,你对刘伯承将军有什么样的认知?你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表现他英雄气概的事例吗?”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之中。在观点呈现时,有的学生这样评价刘伯承:“刘伯承将军被称为‘军神,真是名副其实。他不用麻药做眼部手术,这需要怎样超乎常人的毅力呀!沃克医生从最开始的‘冷漠到最后的‘肃然起敬,足以体现出刘伯承将军的人格魅力。”有的学生说:“一个‘神字,让人联想到了大英雄。作者通过沃克医生的口对刘伯承将军‘封神,这样的设计极为巧妙。”
开放学法选择,需要教师有创新尝试的意识,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中展开创意设计。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清贫》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后,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深度思考中产生质疑,经过一番仔细地阅读和探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在不断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军神》和《清贫》两篇课文都属于红色革命教育题材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革命领袖的事迹,进而传承红色文化,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阅读见解中可以看出,其阅读认知存在个性化。教师对不同的文本解读给予不同的积极评价,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开放活动组织,强化学生求异思维体验
开放阅读活动组织,教师要在阅读活动内容选择、阅读活动组织和阅读形式创新等角度展开对应设计,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自主研讨、合作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演绎、情景再现、质疑阅读和鉴赏学习等途径都可以为学生的开放性阅读创造条件,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
学生对演绎性学习活动有比较强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度剖析,找到教学活动展开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然后布置课本剧演绎任务:“请同学们自行组建演绎团队,做好角色分工,集体创编脚本,尝试进行现场演绎,看看哪一个团队的表现最优秀。”学生进入角色之后,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展开,组队、创编、分工、排练和演绎等环节不断推进,课堂学习进入了高潮。教师深入学生中,对演绎活动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在课堂演绎环节,学生陆续登场,学生的表现精彩纷呈、看点十足。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学生再度进入互动交流之中,在探究学习中完成了阅读认知构建。
再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自相矛盾》是一篇小古文,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及时逐字逐句地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在学生熟悉文本情节后,教师布置同桌之间合作演绎的任务,让学生自行创编课本剧,对文本内容进行直观展示。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学习思维也得以激发。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在演绎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样式,由此形成的学习体验更为鲜活。
学生在开放的演绎活动中展开自由阅读,求异思维得到了强化。因为处于不同的角色之中,学生对角色人物的理解、整体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个性展示等都展现出不同的想法,这样的活动具有开放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价值。
四、开放读写训练,巩固学生求异思维认知
读写结合是最为典型的语言训练形式。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基础出发,对读写内容和读写形式进行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展开个性化的思考,呈现不一样的读写作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对读写关系最直接的诠释,这里的“下笔如有神”就是个性化的解读,体现的是求异思维。
学生在进入读写状态后,其个性化思维得到激发。教师需要给予引导,以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学生建立起来的阅读认知便会更为丰富。
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时,教师布置读写任务:“课文语言优美动人,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请你模仿课文的写法,选择一处美景展开个性化描写,并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学生听说要进行仿写活动后,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任务中,四字短语的应用是一个特别的要求,学生这方面的积累比较丰富,自然能够积极参与训练。经过一番努力,学生的仿写作品顺利完成,教师再挑选部分优秀习作进行重点展示和讲评,肯定了学生的创意设计。
再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金字塔》一课包含了两篇短文,对金字塔的建造和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读写训练任务:“说明建筑物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更多的说明方法。先做好方法集锦,然后选择身边熟悉的建筑进行具体说明并形成文字,再参与课堂交流活动。”学生对说明方法有一定的积累,自然能够主动参与训练。在读写训练环节,教师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介绍,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得到激发。这样,让学生自主选择说明对象进行个性化的资料收集并设计文字说明,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
教师设计读写任务,要求学生尽量多运用四字短语进行表达,成功调动了学生的读写积极性。当学生有了相关的认知积累后,教师再给予一些提示,就能促使学生顺利进入读写状态,并在不断地体验与表达中建立起自己的阅读综合认知体系。求异思维不是刻意追求不同,而是学生个性化观点的自然选择。
五、开放课外阅读,开阔学生求异思维视野
课内课外对接性阅读,既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在阅读任务设计、阅读书目推介、阅读对接思考和阅读活动组织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阅读内容推介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个性化筛选,挑选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进行自主阅读。这能够让学生形成丰富的阅读体验,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组织课内课外阅读衔接活动时,如果能够合理运用网络手段展开设计,对学生的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如搜索以“童年的发现”为主题的阅读文章,可以发现与此相关的网文有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可以进行衔接设置:“课外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展开阅读素材搜集,围绕‘童年的发现这个关键词展开搜索,看看谁能够找到最有价值的美文。”学生对网络应用比较感兴趣,教师利用阅读任务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响应,积极展开阅读活动,并在小组中互动交流,介绍阅读体会,总结个性化的阅读感知。为调动学生阅读和交流的主动性,教师还专门组织学生进入班级学科网络交互平台,展示自己的阅读经历,参与阅读话题的讨论。
再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是作者对童年的回忆。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延伸活动时,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网络美文,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再对文本内容展开鉴赏品味。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一些对比材料,并主动进行对比思考,群文阅读学习得以顺利展开。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延伸训练活动中,与学生进行多重互动,及时给出一些互动提示,给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支持。课内外对比阅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素材,对比阅读的结果呈现出个体差异性,求异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学生对开放性课外阅读学习有特殊的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展开对应设计,成功调动了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网络互动环节的设置,给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参与阅读讨论的主动性十分高涨,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契合学生的需求。如此,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的个性化阅读认知会更为深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对个性化阅读认知的形象解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与探索,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阅读基础、阅读悟性和阅读习惯等制约因素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赢得阅读学习的主动权,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 参 考 文 献 ]
[1] 刘芳.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7):20-21.
[2] 朱欣雨.开放性阅读教学的五个“切入点”[J].语文天地,2018(32):50-51.
[3] 黃春燕.小学语文阅读开放性教学方法浅探[J].名师在线,2017(24):25-26.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