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迪是我的学生,他个子很高,也很英俊。但他在小学时就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进入初中后依然不爱学习。他总是管不住自己,不仅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好好学习,还经常做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无论老师如何提醒甚至批评,他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站在讲台上,老师会看不见哪一位学生呢?其实,教室里的一切都在老师的视线之内,每一位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老师情绪的细微波动,这种情绪的波动继而会传递给教室中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的教育。
有一次,布隆迪在上课时旁若无人地玩起了手机。老师发现后,自然是进行干预,并且没收了他的手机。布隆迪情绪激动,与老师吵闹不止。无奈之下,我便把他请进了校长办公室。20分钟后,布隆迪才平静下来,开口就是要老师还他手机,而且语气坚定。
对此,我连问了布隆迪几个问题:“学生上课玩手机是不是对的?学生在校园里是否需要用手机?你需要怎样做才能拿回手机?”面对我的提问,布隆迪没有任何反应,我只好帮他回答问题。我说:“上课玩手机肯定不对,一是自己没认真学习;二是不尊敬老师;三是干扰了其他同学。学生如果带手机上学,进校园后就应该将手机关闭,等放学出校门时再将手机打开。因为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不需要对外联系,若学生在校期间确实需要使用手机,要征得老师的同意,并注意场合。这就和教师在课堂上严禁接打电话是一样的,校园和课堂都是有规矩的。”
对于校园中的手机使用,我认为师生是有区别的,而且学生受限更多。因为学生属于校园,教师属于社会,教师需要与社会中的人联系,也需要与家长互通信息。
我接着说:“上课玩手机违反了班纪校规,你需要认识到错误,并向老师承认错误才能要回手机,而且以后要改正。事实上,你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如何改变你的学习状态,这一定是从不玩手机开始,从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入手。”
我这个校长已经把道理说尽,可布隆迪同学就是没有认错的勇气。一个小时后,我只好说:“布隆迪,看來你一时半刻也想不通,我让老师把手机先给你,你也回教室上课,放学后安全回家,只当今天的事没有发生一样。”布隆迪同意了。我担心他进不了教室,就给老师写了一张纸条,说今天布隆迪的事暂不处理,让他进教室学习,等他想通后主动找老师认错。
布隆迪拿回了手机,带着纸条回教学楼去了。临走时,我对他说:“布隆迪,老师给你时间慢慢想,想通了你要主动找老师交流。你应当明白,一个人犯了错,不认错,不改正,事情就没有了结,如同一个石头扔上了天,得见其落地,人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布隆迪似懂非懂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有人说,学校就是一个让青少年试错并且不断改错的地方。在不断试错、改错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渐渐地明白一些道理,懂事了,长大了,成人了,成才了。
在我看来,一朵花儿如果不是自然地开放,而是人为地用手将其掰开,花儿就会失去应有的模样和芬芳。在满心的期待中,如果我们忘了给花儿浇水和施肥,那花儿也会难以开放,甚至会枯萎凋零。
校园中的哪一位学生不是花儿呢?学生一定要拥有面对生活和现实的信心和勇气,因为教育的核心是“自育”,教师给学生传递的知识和道理如同给花儿浇水和施肥,但花儿的开放总得靠自己。
责任编辑/曹小飞
马国新
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初中分会秘书长,湖北省第二批“荆楚教育名家”成员,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兼职导师,国内“帮教育”的倡导者,著有《为何而教》《教育是帮的艺术》《帮教育:一位校长对教育的理解》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