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视域下跨学科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2022-05-30 10:48:04丁健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初中物理自主学习

【摘 要】在自主学习视域下,初中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突出问题导向,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拓展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课堂中指向学生的活动设计应是“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5-0017-03

【作者简介】丁健,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江苏无锡,214200)教师,一级教师。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旨在达成自己的目标,由自身发动的持续的有一定导向性的认知、情感、行动的过程。将学生培育成为“自主学习者”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发展过程。从课堂实践来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疑问,不断地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结合“鱼缸水处理”教学案例浅谈一下自主学习视域下的初中跨学科教学。

一、突出问题导向,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在“跨学科实践”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案例1:引入新课“瓶吞鸡蛋”实验。

师:鸡蛋被“吞入”瓶中?同学们能否用物理或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

生:燃烧消耗了瓶内氧气;燃烧使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一部分空气跑到瓶外,用鸡蛋封住瓶口,当燃烧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此时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内。

师:消耗1个氧气分子,产生1个二氧化碳分子,气体体积几乎不变。结合化学学科,请同学们探讨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量。

教师随后展示鱼缸系统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增加水中含氧量以提高鱼的存活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用所学的化学、物理与生物知识,解决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在物理课堂上出现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鱼缸增氧系統的创设,联系了真实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案例2:增加水中含氧量的化学方案。

教师展示鱼缸系统。提出问题:如何增加水中含氧量?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如下:

学生首先想到用电解水实验来制造氧气。学生先用大头针作为电极做电解纯水实验,发现纯水的反应速率太慢。然后学生从化学实验中想到可以用酸碱盐溶液来加快电解水的速度。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学生明白不能用食用盐,因为会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Cl2),而氢氧化钠(NaOH)有一定的腐蚀性,最后采用小苏打(NaHCO3)溶液实验。于是,学生配置了浓度为1%的NaHCO3溶液。

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问题:电解水的气体产生速率是否与NaHCO3浓度有关?随后,学生分组配置了浓度分别为1%、2%、3%、4%、5%的五杯溶液。他们给五杯溶液分别连入相同电压的电源进行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作为正极的大头针会与溶液反应,被腐蚀后阻止氧气的产生。学生查阅资料后得知,大头针的材质是铁,其作为正极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Fe(OH)2。因而他们考虑使用较稳定的导体替代,最终选用铅笔芯作为正极,负极还是用大头针,便于收集气体来完成验证电解水气体产生速率是否与NaHCO3浓度有关的实验。

接着,学生使用电压为3V的电池组电解水,反应速率较慢。此时,学生提出可以用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来完成这个实验。学生猜想的变量有电源的电压、电极间的距离、电解质的浓度和电解质的种类等。

于是,笔者找来了电压为9V的学生用电源替代,速率明显增快。学生在控制了电源的电压、电极间的距离和电解质的种类后发现,使用较小较细试管可以看到气体的量增加明显。从实验的现象中,学生发现NaHCO3溶液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在实验中,由于气体产生量少,学生因此想到了增加溶液的浓度,减少电极间的距离,增加电源电压,寻找小试管来收集气体等。大头针的设计方案方便气体的收集,但实验中发现正极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氢氧化铁),因此改为负极收集氢气。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感悟到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及时提供帮助。

在跨学科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学会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乐学善学。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协作,实现有效配合,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拓展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案例3:设计一个自动的增氧循环系统。

器材:12V直流水泵、2m水管等,鱼缸容器自行选择设计。

1.小组进行展示,通过流动的水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知识(重力、液体压强、能量守恒定律等)来解释装置原理。

2.教师展示增氧泵原理,从美学的角度评价小组的设计。

3.教师展示循环流水鱼缸,其既能增加水的含氧量,又能体现美学。

学生组装并解密,展现物理美学以及物理原理:二力平衡。

学生课前通过自主搜集,获取了大量有用信息,从而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拓展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在自主学习视域下,跨学科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设计应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0-49.

[2]骆波.为学生的整体思考和完整表达创造机会[J].物理教学,2014,36(10):44-45,8.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初中物理自主学习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探究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2:39:42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2:55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47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