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
生动有趣的绘本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因此阅读绘本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学习形式。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充实美术教育活动,借助绘本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运用绘本创设美术情境。绘本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元素和人生哲理,也能够营造一种意境美。教师将绘本渗透于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用精美图画里蕴含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幼儿,还可以结合绘本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将绘本内容的主旨与美术元素融合。
例如,将绘本《我的连衣裙》应用到大班美术教育活动《十里桃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融入游戏化情境深化幼儿的情感体验,将绘本故事与幼儿绘画贯通融合。首先,教师在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幼儿化身“建造师”,为小兔子建造桃花林,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扮演了快乐的创造者。在造林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点画”技能,也体验到为小兔子造林的乐趣。造林完成,进入评价环节时,大家欣赏桃花林,并将小兔子放到亲手打造的桃花林中,小兔子的裙子变成了漂亮的桃花瓣……这种深度融合绘本的美术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幼儿在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幼儿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绘本故事为幼儿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
运用绘本讲解颜色概念。美术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活动中,应用绘本可以为幼儿带来更多的灵感,帮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通过阅读绘本,幼儿能学会应用各种颜色,灵活使用不同造型的图形,最终提升创作能力。
例如,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不同颜色的搭配。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以《小黄和小蓝》这一绘本为突破口,使他们逐渐掌握如何运用颜色等相关知识。如在生活中将黄色与蓝色融合可以得到绿色,将蓝色与红色融合能够得到紫色,基于三原色的原理可以调出非常丰富的色彩……教师借助有趣的绘本教学帮助幼儿了解更加丰富且专业的美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美术技能,也培养了良好的审美能力,有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利用绘本开展美术活动。结合绘本开展美术活动不仅能够体现美术课程的特点,还可以更好地挖掘趣味美术元素,通过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深化美術活动教育内容,使幼儿能够由无规律的涂鸦向有目的的描绘进行转变,这也意味着幼儿的思维将会变得越来越清晰。大班美术活动中,教师通过《蜡笔小新》的故事,帮助幼儿懂得刮蜡纸的制作原理以及简单绘画的过程,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主绘画能力。其次,教师遵循幼儿的个人能力及年龄特点,指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某个目标,给予幼儿反复尝试的机会,使幼儿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感受美术带来的艺术熏陶。《马修的梦》是一个经典的绘本故事,中班教师借鉴了故事情节,结合幼儿自身的感受和想象进行创造,发展幼儿的感受和创造性思维。最后,幼儿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作品完成后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认可,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造,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绘本与美术活动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指导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绘本蕴含的美术价值,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并提高幼儿美术素养。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