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思考同行,助力质量认知的建构

2022-05-30 03:06李凤芹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10期

李凤芹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做一个智慧的先行者,做一个理性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去积极观察,以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活力。还应重视实践操作等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让学生在具体感知的冲击中较好地初建认知。同时,还应优化学习应用思考,以及学习反刍、反思的引导,以加速学生对学习认知的理解,助力其数学认知的建构。

[关键词] 数学实践;学习思考;质量认识;建构认知

实践与思考同行,是构建理想的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学习活力迸发的重要着力点,更是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稳步发展的核心内容所在。所以,在“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精准分析学生的学情,以及他们所涉足的生活实际等,科学地创设相应的实践学习体验情境,让他们在系列的操作中积累感知,形成体验,进而在思考中形成学习感悟,逐步提炼、抽象出数学活动中所蕴含的知识的本质,进而促进质量认知的有效建构。

一、以观察思考引发认知冲突

教师要组织学生投入观察学习活动中,让他们用自己的双眼去看林林总总的生活化事例,以生活化学习情境,从中形成不一样的学习感触,获得较为理性的学习感知,从而为他们积淀学习体验奠定基础,也为他们深入学习提供动力支持。同样,在“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观察学习的情景,以期让他们的眼睛看起来,大脑动起来,并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从而形成相应的学习认知冲突,以更好地引发学生争强好胜之心,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充满活力。

师:这里是动画片《熊出没》中的一些场景,老师把它们带给同学们看一看,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生1:画面的内容是,光头强又准备去偷砍森林中的树木了。他匆匆忙忙地吃着晚饭。主要的食物有200千克的面包、100千克的鱼子酱,还有400千克的番茄汤。吃完饭后,他背着自己3克的背包,拿着10克的锯子、2克的大斧子偷偷地向着森林走去……

生2:这里有千克和克这些新东西,它们是一种新的单位吗?

生3:如果表示一种单位,那它是用在哪个方面的呢?

生4:这个千克,我在陪奶奶去菜市场时好像听到过,奶奶买了一把2千克的青菜、一条3千克的大鱼,还有1千克的猪肉。

生5:听你这么说,那千克是用来表示物体有多重的。

生6:还真是用来称重的单位,我记得上次体能测试的时候,体育老师就称了我们的体重,我的体重好像是24千克。

……

众所周知,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源于学生自我需要的学习,也就是他们为之神往的学习活动。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这一特点,科学地引领学生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形成积极的学习联想,从而开阔眼界。同时,通过观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相应的学习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敢于挑战的勇气,以及深入学习的信心,让整个学习朝着理想的目标迈进。

案例中,教师以《熊出没》为媒介,让学生在喜爱的动画片段中,初步读到千克、克等字眼,從而开启有关这一单位的学习思辨活动。通过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溯,从食物购买的环节回忆起千克的存在,从体育老师的体能测试中了解到千克的存在等,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得以拓展开来,让认知冲突变成最为真切的生活现象。这一切都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助力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习变得更有理性。

二、以实践体验初步建构认知

组织必要的实践学习活动是让学生走进知识形成探究的重要举措,也是他们获得真切学习体验的重要方式。为此,在“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积累感知,形成体验,还得让他们在掂一掂、拎一拎、称一称、比一比等系列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感知1千克、1克的存在,从而形成较为真实的学习体验,形成较为理性的学习表象,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快乐。

……

生1:看来千克是用来称量物体重量的。那这个克又是什么呢?

生2:恐怕也是表示重量的单位吧!我好像在牛奶瓶上看见过,200克。

生3:这个在饼干盒上也有,我看到过454克。

……

师:你们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不错这些都是用来表示物体重量的,在数学上把它们都称之为质量单位。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它们的真面目,有没有信心学好它们呢?

……

生4:千克都是用来称米、苹果、鱼肉等一般物体的重量。那什么是1千克呢?

师:你的这个问题很科学。有没有人体验过1千克有多重的呢?

生5:我看见过1千克的一袋冰糖,还有1千克的面粉。

师:不错!你们的学具中就有1千克的白糖、1千克的哑铃、1千克的铁块等。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一下它们的感觉。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去拎一拎、掂一掂、比一比,形成1千克的直觉。

……

生6:通过天平的使用,我发现1千克的白糖和2个500克的砝码是一样的。

生7:就是说1千克等于500克+500克,也就是1千克等于1000克。

……

让学生成为一个实验学习者,是建构1千克、1克表象的基本策略,也是促进质量认知不断建构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引导,还要把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的手动起来,大脑开动起来,以及嘴巴说开来,使得多重学习感官交相呼应,让他们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愈发深刻,理解也逐渐明晰化。

回望教学片段,能清晰地感受到教师的匠心思考,让学生自主反刍生活中的千克和克的事例,并以此揭示学习内容,引发他们的深思,让他们从大量的事例中感悟出千克的存在。同时,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对1千克的理解愈发深刻。

三、以应用反思深化学习理解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原则,否则他们的学习就是纸上谈兵。让学生运用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深化知识领悟的基本路径,也是促进他们数学技能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样,在“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也应关注这一方面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在相应的问题研究中更有效地理解知识的本质,使得学习认知的建构不断升级。

师:看来大家对千克和克的学习还是很有成效的。现在看看前面光头强的生活事例,你想说些什么?

生1:光头强吃的是比较轻的食品,不是200千克,应该是200克。因为200千克相当于1头小牛的重量了,这还是面包吗?

生2:同样鱼子酱也就那么一小瓶,也是比较轻的,应该是100克的。

生3:番茄汤是400克,400千克相当于6个大人那么重,这得多少人才能喝完呀!

生4:书包是2千克的样子,光头强的背包应该是3千克的。10克的锯子是锯不动大树的,这种电锯应该是10千克的。还有斧头也是2千克的。

生5:我发现5包400克的食盐,一共是2000克,就是2千克。

生6:那瓶可乐是2千克,倒入250克的杯子,可以倒满8杯的。

生7:经过实验,1克水大概是15滴的样子。

生8:1克黄豆有5—6粒。

生9:很轻的物体一般都是用克做单位,像小瓶的饮料、少量的水等。还有本来就很轻的物体,像乒乓球、羽毛等。

……

为深化学习理解,教师应提供历练的机会,让学生运用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对相关的学习进行回顾,形成更清晰的记忆,也生成更理性的解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细化学生实战训练的思考,以及相关活动的策划,以期通过训练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领悟更深,数学学习技能、解决问题的意识等得到更好的发展。

审视教学片段,教师就是从这一角度去谋划学习训练活动。让学生照应课前的导入学习,会使前后的学习构成一个整体,也使得千克和克的学习理解得以深化。同时,也让学生在相关的单位使用、换算等学习中,使千克和克的建构愈发清晰起来。

由上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认知建构,需要教师精准策划和耐心引导。其间,教师应立足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视角去进一步解读文本、研究生活,进而创设一个个符合小学生学习需求的實践操作情境,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去做,去观察,进而去思考,从中提炼出活动现象中的数学规律等,进而较为理想地感知数学知识的本质,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进一步。当然,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还得学会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等角色,以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动力,释放出他们个性化学习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