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独立与此情难堪

2022-05-30 02:18谢炜
课外语文·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湖心亭张岱小石

谢炜

一、山水与情感

古代文人不像我们今天有那么多的业余活动,城市、城镇的发展也不像今天这么发达,他们只能选择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之中去宣泄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志向,于是他们漫步山林、倾听鸟语、观赏花草、仰视瀑布……久而久之,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與他们建立了情感的纽带,在他们的眼中,山水相当于他们的亲人、同伴。累了,山水为他们提供休憩的场所;闷了,山水为他们提供取乐的园地;与此同时,山水也慰藉着文人们的心理,于是他们借景抒情,高歌人生。像杜甫登泰山,抒发“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范仲淹登岳阳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当然,也有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世情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作为后世之人,我们应该要理解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人生际遇,对外界的事物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所以,他们对眼前的山山水水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寄托,即使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场合也会因为景色的微小区别而产生别样的心理。像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揭示的是一个遗世独立之人的孤傲;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却是乐极生悲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认识,是我们对古代文人山水诗词、山水情怀文化的认同。

二、张岱《湖心亭看雪》的遗世独立——孤独面对世界的傲气

(一)张岱之生平略说

张岱出身官宦家庭,是明清之际的史学家、文学家。在晚明时期,他的生活较为安逸、悠闲,终日纵情于山水之间,游乐于鉴赏宋元名画,其间创作了很多诗文,过着优哉游哉、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生活总有有阴影的时候,1644年年初,他的二叔张联芳病逝;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而死,明朝灭亡;九月,清王朝迁都北京;十月,爱新觉罗·福临即皇帝位,清王朝开始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顺治二年六月,张岱的好友祁彪佳沉池殉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张岱选择隐居;即使受命商榷军务,也被敲诈勒索。张岱开始选择避世,专心著书立说,写作了大量的杂文、诗文。康熙二十一年寿终正寝,享年约九十三岁。

(二)赏析《湖心亭看雪》——寻觅知音的喜悦之情

文人嘛,总是孤傲的,尤其是性格特别独立、文学才能非常强的人,而张岱就是这样的人。像张岱这样有才的人,清王朝其实早有意请他出山,但是他一直选择躲避,即使晚年穷困潦倒,也不愿祈求一官半职,这是文人的孤傲,对前朝国家的忠诚。从《湖心亭看雪》就能看出来了。《湖心亭看雪》出自张岱的《陶庵梦忆》,是明灭亡后张岱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写到,大雪三日的杭州西湖,白茫茫的一片,一个“冷”字都难以概括当天的情况,冰天雪地的西湖实属罕景,那么冰冷的天气,其实“窝”在家里,坐在炉火旁边,品尝一杯美酒才是最佳的选择,更何况张岱此时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但是,张岱居然选择“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孤傲的表现,表达他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那个时候西湖上下皆白,只有“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的影子,仿佛置身在一张白色的纸上,这种“纯白”也是张岱纯净的内心境界的反映。

除了赏景,张岱还想找一个知音,因为张岱的好友大多已经离世,张岱更想看看有没有人像他一样傲立天地之间。想不到的是,在湖心亭,居然有同样的人痴迷那里的雪景,就连舟子也感叹“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并且请注意,那个人自称是“金陵人”,金陵是明朝南京的别称,综合起来看,张岱找到了跟他一样痴迷雪景的人,而那个人居然保留着前朝的称谓,那个客人真的是知音,于是张岱开心得“强饮三大白”,喜悦之情表露无遗。相比于下文的柳宗元,张岱也算是一种幸运。

三、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此情难堪——孑然直面宦海的无奈

(一)柳宗元之生平略说

柳宗元身世尚算显赫,他的家族是著名的“河东柳家”,其祖上世代为官,名声、名望也不错,况且他年少有才、才华出众,20岁出头便进士及第;26岁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31岁时,柳宗元任监察御史,可谓是名声大震、平步青云,到 805 年更是达到他政治生涯的巅峰——进入当朝政治权力的核心。又因为柳宗元看见了安史之乱后的国家政治、文化、经济衰败,想扭转唐王朝风雨飘摇的艰难时局,重振初唐雄风,他的改革政见和思路深受当时的唐顺宗赏识,于是致力于针砭时弊、改革民生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税收……由于唐顺宗当时大权在握,所以柳宗元的改革一路高歌猛进,可谓风光无限。但命运似乎跟柳宗元开了个玩笑,他由权力的巅峰滑落到山脚。由于中唐时期政治积重难返,而且柳宗元的改革触碰到了贵族和地主的权益,如一座座大山阻碍着柳宗元的改革之路。后来,唐顺宗病情加重,贵族势力、宦官势力发动政变,唐顺宗被迫退位,唐宪宗继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唐宪宗将改革派的所有措施全然废除,改革派的核心人物遭到无情贬黜和打压:王叔文被贬,后被处死;王伾(音披)被贬,客死他乡;而柳宗元被贬谪到远离京城的僻远蛮荒之地永州。宦海浮沉,终究是南柯一梦,被贬的柳宗元只能终日纵情山水,以排解内心的惆怅。

(二)赏析《小石潭记》——乐极生悲的苦闷之情

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的柳宗元终日与山水为伴,竟发现了山水的可爱与趣味。他经常流连于永州的山水之间,发掘了当地的一些美景,如钴鉧(音母)潭、小石潭、袁家渴、小石城山等景点,并用自己超强的写作艺术写了一系列的游记作品:《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这就是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篇。

第一段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一步一步揭开小石潭的幽静。首先,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的美——“闻水声,如鸣珮环”,叮当叮当的声音悦耳动听。然后,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小潭的幽静。作者“伐竹取道”,看见的是清澈且冰凉的潭水,潭中石头姿态万千(“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潭上翠绿的藤蔓一圈一圈地缠绕着绿色的树,仿佛一张绿色的网,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重点写小潭中鱼的动静状态。鱼之静,仿佛定格的镜头——“(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它们的影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遍布到石头上;鱼之动,仿佛流动的影片——“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作者这里其实感叹的是鱼的自由自在。

以上两段都是作者对美景产生的美的享受。但是下面两段,作者的情感急转而下,转为了悲凉。第三段,作者向西南望过去,看见一条小溪像曲折的北斗七星,也像是一条蛇蜿蜒盘旋,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给人神秘的昏暗之感,也暗指作者的仕途之路艰难曲折、壮志难酬、国家难报,既无奈又愤恨。第四段,作者写对小潭的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感觉到这个地方寂静、荒凉、寒冷,顿时感觉凄凉、凄切,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肯定是作者联想到自己被贬,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幽邃”,心情更加难受,于是,在情感表现方面形成了从“乐”到“悲”的滑坡。

四、情系雪景,情观小潭

山水情怀是一个文学史上注定不能越过的现象,古代文人总喜欢借山水之景抒发自己的情怀,本文介绍的是情系雪景的张岱和情观小潭的柳宗元,他们的情感区别关键在于其人生际遇的不同,所谓“景随情至,情由景生”,我们在分析诗歌情感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背景和诗歌中的物象,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这是张岱面对冰天雪地、凛冽寒风的孤独选择,张岱执着地选择去赏景,只希望能够在千里冰封的世界寻觅知音共赏一方雪景,喜悦的是寻觅到了知音,“强饮三大白”,高兴之情跃然纸上,于是漫天的雪花、水墨式的山水画卷是张岱抒发自己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品性的参照物,纵使他人不知、不解,张岱只愿坚守这一份沉默。“流水淙淙,竹林飒飒”,这是柳宗元面对幽静小潭乐极生悲的感受,柳宗元选择离开,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瞬间冲击着作者的心灵,让作者产生了只能自己意会的凄凉之意,纵使有约同伴,但同伴是否理解柳宗元的这一份悲凉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柳宗元的悲凉也与张岱截然相反——知音难觅,更加重了柳宗元的悲伤之情。

猜你喜欢
湖心亭张岱小石
体悟人生,感悟孤独
——领悟张岱的“痴”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湖心亭看雪
师与书·庄小石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湖心亭看雪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评商震的《另眼看张岱及其他》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