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化回应性的幼小衔接

2022-05-30 10:48吴昀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园儿童

吴昀

幼小衔接是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也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难点工作。为突出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几年国家和政府给予了幼小衔接工作充分的政策支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中都强调了幼儿园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202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更是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有效衔接提供了具体而有力的政策保障。

除此,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已经成功举办11次。在活动举办的11年里,“幼小衔接”主题被提及3次,每一次的焦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2016年,宣传月活动的主题为“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突出的是“协同”,为推动幼儿园-家庭-小学的机制联动,我园开展了难忘的毕业典礼、参观小学、小学家长以及小学老师的经验分享和论坛等活动;2019年,宣传月活动的主题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突出了“科学”衔接,其中强调了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以及全面落实幼小衔接的长效机制等,为此,我园通过访谈、问卷、沙龙等形式,倾听和采纳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心愿和疑惑,再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审思幼小衔接相关活动的适宜性,并进行游戏化改造;2022年,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行动”二字极为亮眼,且鼓舞人心。這一次我们向幼小衔接做出的回应是:做文化回应性的幼小衔接。

一、从“工具”向“温暖”的靠近

快消时代的节奏往往让一些地区的幼小衔接陷入仿制化、机械化、工具化的境地,包括制订满额的学习计划表、流程性的教研对话、两端简单模仿、标准化课程资源包倒卖……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教育工作者对幼小衔接认识的理念有偏差。

根植幼儿人格发展课程,着眼幼儿完整的生命成长,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念的确认,努力让幼小衔接向温暖靠近。

1.建立理解的关系。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生命过渡,更是一群人寻找价值、创造价值的过程。我们用班级心情角、地毯时间、悄悄话小屋去努力和孩子站在一起;我们用专题沙龙、案例共研、主题思辨互相解答彼此的疑惑;我们用定期调研、家长学校、亲子游戏指引化解家长的焦虑。除此,我们还进一步用课程关系加深彼此的生命融合,告诉孩子“我喜欢和你们一起探索学习”,告诉家长“我愿意给予你们专业支持”,告诉伙伴“我们要在一起彼此关照”。

2.关注特殊的需要。对于个体而言,每一个孩子都对上小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每个孩子的关注点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敏锐地捕捉孩子发出的信号,毫无保留地和孩子一起直面难题,接纳时代赋予孩子的新的成长契机。比如,面对疫情,当孩子们谈及核酸检测时,他们会自然地谈论个人身份证的构成,喜欢排队时的秩序感,为“大白”和“小蓝”的夏季流汗问题出谋划策,关心病毒的动态变化……用时代的力量去塑造小小公民,便也寻找到了幼小衔接新的生长点。

3.坚守童年的立场。无论幼儿园还是小学,幼小衔接的目标、方式、成效都应是儿童的,这就需要我们依循儿童的学习方式,从儿童生命成长的角度,注重儿童学习品质、精神力量、人格发展的养成,肯定童年的无法替代的价值。为此,我们联合幼小衔接实验校南湖小学,不仅做“在自然中学习”“亲子游戏”等课程的研发和实验,还围绕儿童观主题,一起做关于儿童的研究;我们协同区域姐妹园,依托省前瞻性项目,改革幼儿成长评价方式……凡此种种,都凸显了对童年立场的坚守。

二、从“热闹”向“深度”的探寻

幼小衔接的行动并非是完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宏大叙事,而是需要落实在师幼互动中,扎根在课程实施中,生长在教育行为中,伴随在儿童成长中,从而完成从理念到操作,从浅谈到纵深,从片段到整体的实践转化。以“科技节”园本特色课程的实施为例,无锡市侨谊幼儿园从促进幼儿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和幼儿一起玩科学来实现幼小衔接的深度探寻。

1.探寻衔接全覆盖的设计。随着幼小衔接研究的日渐成熟,人们逐步达成共识:幼小衔接应将全年龄段纳入对象范畴。所以,在科技节的主题演绎时,我们考虑到了年龄的承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指南》不同年龄段的发展要点,我们将目标分解,形成关键指向,确立了小班-游戏和科学、中班-艺术和科学、大班-生活和科学的主题;其次是领域的融合。整体性、实践性、灵活性的学习脉络才更利于幼儿园和小学初段的孩子去体会领悟。比如小班关于风的探秘,不是试图让幼儿理解气流与风的关系,而是体验身体的控制力、产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感受科学探究的成就感,等等;最后是课程的全纳。通过镜头我们看到是课程浓缩的一个片段,而最真实的即是发生在幼儿的一日学习和生活中的、在沉浸式的课程体验中享受着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生活。

2.探寻主动衔接的理念。我们采用“引起兴趣-加入项目-链接意义”的学习链形式,一步步支持儿童主动探究、主动表达、主动反思。以中班的“旋转游乐场”为例,孩子天生就喜欢旋转,旋转中的速度、视觉暂留、力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与艺术的探究元素。第一步,一边欣赏旋转,一边对旋转产生疑问:“它会停吗?”“为什么转的时候我会晕?”第二步,加入项目。抽取问题作为核心,延续问题解决的逻辑。“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旋转方式?”“旋转需要什么条件?”“旋转的路线有什么规律?”让探究更加系统化、多元化和深度化。第三步,链接意义。除了观察记录与评价,我们更鼓励孩子通过自我评价实现自我肯定与思考。“你在旋转研究中做了哪些事?”“你对哪件事最满意?”“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3.探寻经验链接的可能。如果说学习是浪漫的,也是理性的,那生活则是链接浪漫和理性之间最好的节点。科技节正是通过支持孩子在一次次真实问题的解决中,与生活展开对话,从而走向丰富而有意义的教育世界。其中,聚焦了三种生活的可能性:一是生活的技能。用真实的生活材料替代模拟玩具,感知工具的重量、尺寸、颜色;更多赋予幼儿自主安排的权利,提升幼儿积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用更多的标签、指引代替口头讲述,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读图能力。二是生活的习惯。运用数量匹配的、立体的、清晰的收纳工具,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和孩子们共同探讨颜料使用的办法,帮助孩子尝试面对生活中的矛盾;用科学的探测模式,分析比较声音的特质,引发幼儿对城市噪声污染的探究。三是生活的优化。一方面,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试图为生活服务。另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深度渗透。如用传统节气的理念延伸幼儿对味道留存的时间线索的思考;追踪神舟飞船每日动态,提升对社会重要事件关注的公民意识;或是从幼儿园新园建设的身边事件入手,增加个体与群体的归属感。

三、从“元素”向“生态”的转型

不对称的信息沟通往往导致价值的异变和流失,当信息流转的容量、速度、广度数量级增长时,信息流通的浅表化、不确定性等问题,成为时代的痛点。同样地,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家长、社会等单元建立沟通时,都会被信息的不对称而影响沟通质量。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体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文化认同感,缺乏一种整体生态观的引领,而这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我们一边挖掘内生力量,一边拓展外在资源,来努力构建幼小衔接的生态系统。

1.注重联研的质量。为发现彼此异同,寻找内在链接,我们主要优化了三项行动:第一,为寻求最佳的课程解决途径,我们将备一节课转化为备一个课程审议,创生儿童视角的课程活动,并分小组跟进课程的实施,及时调整课程状态;第二,邀请小学老师走进儿童区角游戏、生活活动、集体教学等环节,多视角地转变角色,亲身体验教学方式的转变,深入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第三,主动驻扎小学校园,完备有关小学生活和学习更细节的认知,了解小学阶段的任务,倒推经验体系的建构。

2.提升宣传的实效。研究表明,家长的入学焦虑主要集中在孩子的知识准备上,但老师们更为认同学习品质是最重要的预备项目。为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信任和理解,我们尝试将家长纳入专题研讨会的发言席,围绕幼小衔接的话题,以辩论会、经验分享、案例共析的形式展开家长会和家长学校;通过幼儿园网站和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政策解读、学习故事、课程故事;研发“空中课堂”来帮助家长通过亲子游戏聚焦幼儿人格发展;以幼儿发展评价为载体,变革家长对儿童的认识和支持。一方面,建构儿童生命成长底层而内在的植物性力量,支持儿童最终走向持续性的终身成长,另一方面,帮助家庭相互理解、建立信任,形成幼小衔接的合力。

3.紧扣共融的结点。幼儿园和小学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基础上,更应该努力寻找两者间的共通性,从而实现双向奔赴。今年四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的关键问题。需要澄清的是,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小学课程目标的下沿,我们不应简单地根据小学的核心素养去改变我们的课程目标,而是应该致力于更为深层的改革举措:首先,新课标突出了跨学科,这与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式教学、STEM等创新教育理念不谋而合,需要我们改变以往“先学后用”的教育思路,以真实问题的探究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其次,新课标代表一种未来人才培养的走向,不应只着眼当下的教育效益,更应该看见儿童的可能,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礎;最后,新课标进一步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底,挖掘幼儿园与小学贯通的传统文化课程,能引导儿童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力量,培养儿童的中华民族精神人格。

我们用温暖的、关怀的、现实的儿童文化去呼应孩子们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成长,这种教育文化必须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直面大众在幼小衔接中的困惑和质疑,再次聚焦长久存在的根源性问题,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儿童发展的衔接路径,持续性推动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洪秀敏,刘倩倩.不同利益主体视域下幼小衔接的多维挑战与突围之路——基于东中西部五省的实证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22(04).

[2]刘晓东.中国小学教育亟待战略转型——兼论“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03).

[3]刘妮妮.幼小衔接视角下入学准备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教育,2022(14).

[4]朱瑜.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小衔接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BD/OL]. http://www.moe.gov. cn/srcsite/A06/s3327/202202/t20220214_599198. html, 2022,02,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DB/OL].http:// www. moe. gov. cn/srcsite/A06/s3327/202104/t20210408_ 525137.html,2021,3,11.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