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名人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黄冈实践

2022-05-30 10:48:04杨航琳陈中文韦耀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黄冈功能区名人

杨航琳 陈中文 韦耀阳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作为培养未来优秀教师的师范院校,如何让下一代更好地赓续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显得特别重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既是高校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地方高校的视角出发,挖掘黄冈名人文化的育人价值,分析黄冈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资源,让名人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名人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

名人文化同黄冈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自古以来,黄冈就有“黄冈进士冠荆楚”的美誉。在黄冈这片沃土上,一大批卓越的历史名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黄冈本土传统文化。

名人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育人基因。近年来,黄冈建设了特色鲜明的六大名人文化功能区,即:以黄州为中心的东坡名人文化功能区,以红安、麻城、团风、黄州、浠水为中心的红色名人文化功能区,以蕲春为中心的李时珍名人医药文化功能区,以黄梅为中心的黄梅戏和禅宗名人文化功能区,以罗田为中心的万密斋名人健康文化功能区,以罗田、英山为重点的生态文化功能区。这些名人文化功能区激活了名人文化的育人基因,增强了广大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向往之情,让广大学子牢固树立起新时代的家国梦,把自身发展同家乡、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名人文化中的行為文化育人基因。近年来,黄冈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活动,弘扬名人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让名人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绽放新的活力与生机。黄冈师范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文化纪念活动,激活文化活动中的育人基因。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传承名人精神的良好教材,广大青年学子浸润于“行走的名人课堂”中,重温那些震撼人心的历史场景和故事。教师也能适时地拨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度体悟名人精神及其承载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

名人文化中的精神文化育人基因。名人对青少年学生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和精神引领作用。李时珍在编撰《本草纲目》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继承发展的创新精神、广泛积累的求学精神、躬行实践的求知精神。地质学家李四光“苦孩子的求学”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他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刻苦求学的优良品德。伟大的文学家苏轼,被贬谪黄州后依旧豁达、乐观,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传世作品。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后世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学校旨在引领广大师生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深挖蕴含其中的文化精髓,继承发扬,创新发展,以奋斗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坚守理想、努力拼搏,树立志存高远、勇于拼搏的人生信念。

名人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的路径

黄冈作为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千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流人物,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形成了具有黄冈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红色名人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为代表,科技名人以毕昇、李时珍、李四光为代表,文化方面则有闻一多、熊十力等名人。这些历史名人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进校园,深植名人文化育人基因。文化是师生的精神家园,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精神旗帜。黄冈师范学院积极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学校在图书馆一侧建设“名人石溪”文化公园,在大大小小的石碑上记录名人生平事迹;校园门口、各专业院系门口坐落着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等名人雕塑;学校在主干道一侧塑造以大别山为主题的红色名人文化墙,让学生通过物质文化建设了解名人故事,传承名人精神。学校开展读书节、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和弘扬名人精神,通过征文比赛、名人主题短视频演讲比赛、观看名人题材影视剧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名人文化的认知。学校引导师生读名人、演名人、学名人,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由民主的开放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进课堂,构建名人文化育人体系。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校结合地方名人文化的优势资源与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专家学者的名人文化研究成果,开设富有地方名人文化特色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打造“第一课堂课程育人+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一是将名人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体系,达到“第一课堂”全过程浸润,将黄冈红色名人精神融入公共必修思政课程中,开展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艰苦奋斗、精忠报国等方面的专题教育,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潭秋、地质之父李四光、民族精魂闻一多等名人的奋斗精神和丰功伟绩,激发大学生敢于吃苦、服务家乡的意志和情怀。二是将名人文化融入实践活动,实现“第二课堂”全方位覆盖。学校依托黄冈优秀的名人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名人故里、红安县革命博物馆、七里坪革命纪念馆、李时珍医药基地、遗爱湖公园等,追寻名人足迹,品读名人故事,赏析名人文化,通过实地体验加深对名人精神的体验和感悟;同时,组织学生与名人后代面对面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名人的生平经历,体会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进头脑,提升名人文化育人成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名人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最终指向。学校通过梳理黄冈名人、建设黄冈名人文化、弘扬黄冈名人精神,将黄冈名人文化的基因播撒在大学育人的土壤里。一是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在各科教材中渗透思政元素,以身边的名人精神为价值取向,做到名人元素与各门课程教学同向同行。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课堂的引导者,通过与学生共同探究名人故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让学生体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知识内化在学生的头脑中。二是厚植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名人文化知识,参加名人文化实践活动,参观名人建设场馆,开发名人校本教材,以先辈的故事激励学生牢记历史使命,汲取奋发前行的力量,促进学生对黄冈名人文化产生主观认知、价值认同、情感共鸣,将黄冈的名人文化代代相传。

构建名人文化传播体系培育时代新人

教育是文化选择和提升、传递和保存、传播和交流、更新和创造的重要手段,学校将黄冈的名人文化同高校的育人使命相结合,协同构建名人文化传播体系,让文化在时代新人中发扬和传承。

教师要坚定秉持名人精神,做名人精神的坚定传承人和模范践行者,以德育德,以行导行,持续弘扬名人文化。一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创新发扬名人文化的方式方法。要敢于尝试、躬身实践、守正创新,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借助短视频发展的潮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名人形象、名人故事、名人精神以视频、音乐、表演的方式生动活泼地呈现在课堂上、校园内、学生头脑中,打造“信息化课堂”“数字校园”等育人环境,引领和推动教育现代化。二要大力发扬奋斗精神,开拓发扬名人文化的途径。教育工作者要秉持理想信念,立足本土丰厚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底蕴,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享受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营造更加健康、更加多样、更具活力的教育生态。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黄冈功能区名人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舔名人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26
名人摔跤后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山东冶金(2019年3期)2019-07-10 00:53:54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7:44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探索科学(2017年5期)2017-06-21 21:16:16
名人書系列
现代出版(2017年3期)2017-06-15 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