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视角下的闽南传统民居保护性利用研究

2022-05-30 12:43陈月珍
炎黄地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闽南民居研学

陈月珍

自2013年提出研学旅行开始,研学旅行便成为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研学旅行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路径,是践行知行合一的新方法,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新手段。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和媒介,闽南传统民居集建筑文化、人文历史、营造技艺为一体,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研学旅行活动的良好载体。我们从研学旅行的视角,探讨闽南传统民居与研学旅行的互动机制、闽南传统民居研学旅行的实践模式,并提出闽南传统民居研学旅行保护性利用的保障机制,以期对民居建筑类研学旅行的组织和实施提供借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认证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随后相继出台《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范畴。

“研学旅行”始于修学旅游、修学旅行、教育旅游,国外研学旅行的研究主要将研学旅行作为教学要求,让学生直接体验社会,学习自然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他们普遍认为,教育旅游是一项以团队形式外出学习实践的旅游项目[1-3]。与国外研学旅行研究相比,我国研学旅行理论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研学旅行”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期刊、学术论文、报纸、会议等相关文献5020条,内容涵盖研学旅行的内涵、研学课程设计、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和研究、研学旅行产品研究、研学旅行发展对策研究等。在研学旅行产品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根据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对当地研学旅行产品进行开发研究,提出研学旅行产品开发路径。

研学旅行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参与对象的不同。广义的研学旅行是指参与探索性研习的旅行活动,面向有条件参与的所有人;狭义的研学旅行是指参与研习和实践的中小学群体。我们所探讨的研学旅行指的是狭义的研学旅行,即《意见》中提出的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4]。这种活动是通过旅行的方式深入研习某一领域或某一课题,团队协作,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研学旅行需要载体,闽南传统民居集建筑文化、营造技艺、人文历史为一体,是闽南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学旅行的良好载体。闽南传统民居与研学旅行的结合,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小学研学旅行产品,为研学旅行课程提供丰富的题材,是中小学生认知家乡、提升家国情怀和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的结合现状

当前,非遗与研学旅行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以某一地域的非遗为载体,探索非遗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如邱悦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非遗研学旅行开发的可行性、江苏省非遗研学旅行的现状、非遗主题研学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探讨[5]。二是探索非遗与研学旅行结合的意义、结合的现状、结合策略与保障措施等[6-8]。非遺与研学旅行的结合需要学校、政府教育部门、旅游企业和非遗传承人的多方配合,才能达到寓教于乐,深入学习的目的。三是以某一非遗资源为例,探索非遗的旅游价值,非遗与研学旅行结合的可行性、难点、途径与课程开发等[9-11],如张雪华以广西桂林恭城油茶文化为例,探索恭城油茶文化非遗的传承、恭城油茶文化非遗研学旅行开发的可行性、恭城油茶文化非遗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原则和项目。而探讨闽南传统民居与研学旅行的结合则是空白的。

闽南传统民居集建筑美学、人文历史、营造技艺为一体,兼具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极高。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安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和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杨阿苗故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为代表的传统建筑技艺,是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如今,闽南传统民居的价值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延续下去,意义重大。

闽南传统民居与研学旅行的互动机制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过程是从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到评估,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进行排列,强调累积性的学习过程[12]。研学旅行是在旅行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知识、理解到应用、分析,再到评价与创造,是一个从浅层走向深层,从低阶到高阶的过程。闽南传统民居作为研学活动的载体,既能拓展研学功能,又能合理利用资源,让中小学生在民居内学习建筑格局,欣赏建筑艺术,获取人文内涵,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强劲的自主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闽南传统民居研学旅行的实践

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为理论基础,对应研学旅行的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从输入到输出,聚焦闽南民居的建筑布局、风格、建筑起源、文化和营造技艺,进行观察和理解、应用与分析、评价与创造,并进行课后的延伸拓展。

初级阶段:知识与理解

“知识与理解”是闽南传统民居与研学旅行结合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充分调动中小学生敏锐的感觉器官,通过看、听、读进行认知与欣赏,该环节注重建筑本身,包括民居的人文故事和传达的人文精神;“宫殿式”大厝的建筑布局和组群特点;“双护厝,突出厅堂,两边对称”的建筑设计以及“红砖白石”“出砖入石”“燕尾脊”的建筑艺术等。在看、听、读的基础上,将“红砖白石”的闽南传统民居输入知识体系,并以画、写、说的方式输出闽南传统民居的特征。

中级阶段:应用与分析

在知识与理解的基础上,分析闽南民居建筑的起源,以及闽南民居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融合。闽南民居建筑源于中原汉族古民居建筑,体现了中原汉人迁徙移居后对家乡的思念,同时融入南洋的建筑风格,体现闽南人爱拼敢赢、燕飞千里总归窝的精神。闽南传统民居切合当地自然人文环境,闽南多雨水,砖石建筑能起到防潮防湿的作用;同时,闽南民居的封闭式和宅院式布局体现了闽南家族亲密团结的人文精神。中级阶段的应用注重输出分析结果,成果形式可以有报告、提出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

高级阶段:评价与创造

评价与创造是研学旅行的终极目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闽南民居进行评价,实践与传承闽南民居的建筑艺术和营造技艺,并尝试进行创造,对闽南民居的居住环境和结构布局提出改善意见。

实践与传承则充分利用中小学生灵活的创作思维,调动中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民居或民居某些建筑元素的创作与实践,如斗拱的组合、瓦片捏造、木雕装饰的雕刻、剪粘工艺的亲身实践等。

闽南传统民居研学旅行保护性开发的保障机制

以教育部门、学校、家庭为指导,严格把控研学内容,精心设计研学课程

政府教育部门为领头羊,学校和家庭为基本单位,共同监督研学旅行产品的质量,保障产品的体验性和原真性。研学旅行是提高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尝试和新路径,“研学”是目的,“旅行”是方式,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将校内知识和真实场景深度连接。在这个过程中,研学内容和研学课程的设计是关键,当前市场在这一领域还不成熟,仍套用旅游的线路和讲解内容,缺乏“研”和“学”,更缺乏参与和体验。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应严格把控研学内容,选用精品研学课程,保障研学旅行的“知行合一”。

以租代养,建立闽南传统民居研学基地,打造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产品

当前,因传统民居不方便居住,闽南多数传统民居闲置,时间久了便荒废。房屋只有利用起来才更能焕发活力。将闲置的民居出租,以租代养,以传统民居本体为主体,配备基础设施,改造成研学基地,既能保护性利用,又能传承闽南民居技艺,一举两得。

以传承人为核心,培养优秀的研学旅行指导师,保障研学旅行产品的本真

以传承人的技艺为根本,传递闽南民居和营造技艺的核心思想和体系,同时培育一支专业的研学旅行指导队伍,负责研学旅行方案的策劃、制定和实施,课程的建构、内容的讲解、问题的探索和技艺的体验。传承人与研学旅行指导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承人保障技艺的本真,研学旅行指导师保障研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以旅游企业为助力,推动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旅游企业的能动性是推动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与利用的动力,需注重保护与传承,不因利益的驱使破坏研学旅行产品中原汁原味的内容,这需要学校、政府教育部门的共同监管。

未来,研学旅行要坚持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和公益性原则,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闽南传统民居研学旅行,目的是传播人文精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尝试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闽南传统民居研学旅行的结合进行实践,提出闽南传统民居研学旅行保护性利用的保障机制,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四个自信”,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Samah AA,Ahmadian M.Educational tourism inMalaysia: Implication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actice[J].Asian Social Science,2013(11):17- 23.

[2]Hayato Nagai,Sho Kashiwagi.Japanese Students on Educational Tourism:Current Trends and Challenges[J].Asian Youth Travellers,2018,24(03):117-134.

[3]Tim Pitman,Sue Broomhall, Joanne McEwan,Elzbieta Majocha.Adult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tourism[J].Australian Journal of Adult Learning,2010,50(02):219-239.

[4]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7(01):21.

[5]邱悦.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6]冯显容.“非遗”和“研学旅行”融合的现状与对策[J].艺海,2019(10):158-159.

[7]杨璐歌,傅佳琪,黄俊毅.永春非遗研学旅行的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 2020(02):92-93.

[8]张豆,邵继民,吴志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9,35(11):3-5.

[9]宋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7):38-39.

[10]张雪华. 恭城油茶文化研学旅行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8):124-125.

[11]彭逸乐,许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研学旅游相结合的开发对策探究[J].经济师, 2020(06):220-221.

[12]吴树芳,朱杰,王梓懿.浅析布鲁姆教育目标分析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8,5(46):22-23.

猜你喜欢
闽南民居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闽南文化传承
民居智库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闽南,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