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秋芳 韩笑珺 毛心怡 彭丹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逐渐被人们重视。以丽水市25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丽水市传统村落分布不均,在空间上大致呈东北—西南分布,重点聚集在松阳县的东部、西部以及景宁县和龙泉市的交界处;丽水市的传统村落大多形成于明代和清代;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
传统村落是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的古村落[1],它传承着历史,凝结着智慧,具有明显的民族地域特色。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挖掘和传承民俗文化,推进和支持乡村建设。
从2012年开始,国家陆续发布了五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国内学界对中国传统村落也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2-4]、文化景观[5]、人居环境、空间形态[6]、传统居民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关于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研究,主要采用了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等研究方法;其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两大方面分析。尽管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对于较小地域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集群的研究相对缺乏,对空间分布中村落特性的分析稍显不足。
以丽水市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丽水市的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目前,对丽水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开发[7-8]、单村建设[9]等方面,对其进行定性描述,而对整个丽水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还不够深入,缺少对于相关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同时对一些欠发展的传统村落关注也不够。所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法对丽水市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进行探索分析,以期对丽水传统村落现状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丽水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也为丽水的乡村旅游规划提供依据。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研究区概况
丽水市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在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地势以中山、丘陵为主,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所以與浙江省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具有较多的传统村落。丽水市包括莲都区、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庆元县、云和县,景宁县以及龙泉市9个县区,其中景宁县是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数据来源
1.传统村落数据及整理
研究中丽水市的传统村落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其村落名称、地点、数量等数据来自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分为五个批次,第一批9处,第二批12处,第三批56处,第四批81处,第五批99处,共有257处,占全省总数的40.4%。
2.社会经济数据
社会经济数据来自丽水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21丽水年鉴》。
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
传统村落的分布
在住建部先后公布的5批传统村落名单中,丽水市共有257个入选。这些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松阳县、龙泉市和景宁畲族自治县,约占总数的70%,见表1。而青田县最少,只有4个村落入选。景宁和松阳的传统村落在整个县的乡村数量中占比较高,分别为40.44%和36.94%;庆元县、青田县、莲都区和缙云县入选率较低,不到10%,青田县最低,只有1.10%。畲族是浙江省第一大少数民族,畲族文化是丽水市的特色文化,景宁畲族自治县也是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这些传统村落中,有17个村落属于畲族特色文化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景宁县的东部地区,龙泉市、松阳县和云和县也各有一个畲族特色文化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的分布规律
利用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对丽水市传统村落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丽水市所有传统村落的分布属于聚集型,而从区县的角度来看这些村落的分布则属于随机型和分散型,传统村落的聚集区域大致呈东北—西南分布,主要集中在松阳县、庆元县、景宁县、龙泉市等区域。从聚集程度来看,一级高密度区分布在松阳县、景宁县和龙泉市范围内。二级高密度区在一级高密度区的基础上延伸,形成了松阳县二级高密度区和龙泉与景宁交界二级高密度区。莲都区、缙云县、青田县、遂昌县以及云和县则属于较低密度区和低密度区。
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
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一代一代发展留下的宝贵遗产。丽水市传统村落的建村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宋代以前、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如表4所示。宋代以前的村落主要分布在缙云县、莲都区、景宁县和龙泉市。宋代时期,各个县市都陆续有村庄出现;元代时期出现的村庄较少,主要集中在松阳县和龙泉市,景宁、遂昌和莲都区也分别有1个村庄出现。松阳县、景宁县、龙泉市和遂昌县的传统村落主要是明清时期形成的村落。
地形分布
丽水市位于浙闽隆起区组成部分,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海拔1926米,最低海拔7米,主要有平原(<200米)、丘陵(200~500米)、低山(500~1000米)、中山(>1000米)四个地貌类型。通过表5可以看出,约65%的传统村落位于500米以上的山地中,28.7%的传统村落位于200~500米的丘陵地区,只有6.2%的传统村落位于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带。从各个县市来看,由于庆元县、景宁县、龙泉市、遂昌县、松阳县的山地面积较多,导致这5个县的传统村落有一半以上位于500米以上的山地,而青田县、莲都区、缙云县的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所以其传统村落大部分位于500米以下地势相对较缓的地带,但其中丘陵地区的村落数量明显多于平原地区。
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表6可以看出,莲都区、云和县城镇化率以及人口密度较高,经济发展较好,所保留的传统村落数量较少;龙泉市的城镇化率也达到了65%以上,但是由于龙泉市的人口密度较低,农业占比较高,所以有较多的传统村落得以保留。青田县和缙云县虽然城镇化率不到60%,但是人口密度较高,生产总值中农业的占比只有4%和5%,工业占比相对较高,所以传统村落保留较少。
拥有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两个县分别是松阳县和景宁县,其中松阳县拥有75个传统村落,占比约29%,远超其他行政区,主要由于其常驻城镇化率低,在生产总值的结构中农业占比较高,第三产业以发展古村落旅游业为主,传统村落保留完好。景宁县拥有55个传统村落,占比21.4%,这主要由于景宁县城镇化率不高、常驻人口密度低,有利于古村落的保留,加上当地的畲族文化,政府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等第三产业,为当地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丽水市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丽水市收集的相关地理数据进行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结合其他资料数据对传统村落的历史进行挖掘。结论如下。
丽水市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各个县市之间的村落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整体呈东北—西南分布。其中松陽县的东西部以及景宁县和龙泉市的交界处传统村落较为聚集。
在时间纬度上,传统村落的建成时间具有分异性。宋代以前和元代建立的传统村落数量较少,宋代各县的新建村落出现增多;明代和清代是松阳县、景宁县、龙泉市和遂昌县传统村落主要的形成时期。
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具有较高地势且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这些因素阻碍了各村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但恰恰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曹迎春,张玉坤.“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及分布探析[J].建筑学报,2013(12):44-49.
[2]王军,夏健.传统村落保护的动态监控体系建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16,23(07):58-63.
[3]刘鑫秋,王思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农史,2015(04):99-110.
[4]杨彩虹,王开开.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J].中州学刊,2016(06):86-89.
[5]李大庆,李丽.豫南传统村落—丁李湾空间形态特征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05):259-261.
[6]于涛.青岛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6.
[7]卢炫均.基于游客视角的丽水市休闲旅游示范村吸引力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8]余茜.浙江省松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
[9]陈盼晓,俞思君,廉喻哲,等.美丽乡村建设中公共景观设施的设计创新——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陇东村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09):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