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22-05-30 06:32吴海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吴海明

[摘 要]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观察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适当进行观察方法的传授,并将观察实践拓展延伸至实际生活中,通过多样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33-0084-03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需要做好多项前期准备工作,以有效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契机,设计多样化的观察任务,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精选观察内容,适当传授观察方法,改进观察方式,丰富学生的观察体验,让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科学课程的认知。观察是一种主动性学习活动,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抓住观察契机,启发生本观察思维

教师可借助多种教辅手段对科学课堂进行设计和组织,抓住观察契机,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的机会,以顺利启发生本观察思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科学课堂学习之中。

1.布置观察任务

在科学教学的设计环节,教师可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观察任务,给学生带来更多观察的机会,以顺利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促进其观察能力的发展。在设计观察任务时,教师不仅要明确观察要求,还要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创设适合的观察情境,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观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调整学生的观察方向,让学生有明确的操作指引,由此建立起来的观察认知才有价值。

例如,教学《关节》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人体骨骼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关节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做一些动作,如扭动胳膊、推开桌子、从桌面上拿起课本、举起手臂、转动头部等,让学生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认真感受相应的关节在每一个动作中的变化,并选择一个动作进行重点观察、记录与介绍,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活动的感受,说说关节的作用。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观察任务进行实践,对关节活动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并自发地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深入探究关节的作用。教师深入课堂之中,与学生一起观察研究,在技术上做出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观察学习环节。经过一番操作,在学生积累了经验后,教师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并相互交流,很快就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上述教学中,学生对自身的运动过程进行直接观察,这样的观察带有目的性、针对性,学生的观察体验会更为深刻,观察思维逐渐得到激活。

2.提供观察材料

科学教学中,观察活动的开展需要特定的场景,场景中自然少不了观察材料。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观察材料和观察工具,帮助学生自然进入到观察情境之中。如开展观察活动时,教师要先准备好可供观察的材料,让学生顺利进入观察环节;开展观察实验时,教师要先准备好观察实验所需的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提升学生的观察品质。

例如,教学《我们来养蚕》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养蚕的全过程进行细致观察,重点观察蚕蜕皮的过程。学生在家里开展观察实验,教师事先给予提示:“可以借用放大镜之类的观察工具,对蚕蜕皮的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并借助手机等工具拍摄照片,将观察过程记录下来。”由于时空相隔,教师可借助网络交互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技术指导,要求学生将观察信息上传至网络交互平台,形成信息共享。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對养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在观察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观察工具展开观察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开展观察活动,丰富生本观察体验

大多数学生对观察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可对观察活动进行创新设计,精选观察内容,创新观察形式,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观察体验。

1.精选观察角度

科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活动的支持,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进入到观察环节,大多会凭借兴趣进行观察,观察的过程比较盲目。教师需要跟进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观察方向,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这样观察效果会更为显著。在设计观察的角度时,教师要立足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观察活动,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效率。

例如,教学《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如可观察在水中游泳的小鸭子、路上行驶的汽车、正在飞行的飞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地面上的大树、小区里的楼房等,观察这些事物是否处在运动中。学生留心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就得出了观察结果:地面上的大树和小区里的楼房并未处在运动之中。教师针对这个观察结果进行引导:“我们之所以认为一些事物在运动,是因为动与静是相对的,运动与否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整个地球都在不停地运动之中,那么,大树和楼房会是静止不动的吗?”学生再次展开讨论,理性分析观察结果,逐渐触摸到本课的知识核心。以上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学习时,对观察的角度予以指导,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观察的机会和启示,确保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2.创新观察形式

观察是直观的学习方式之一。小学生对观察活动有较强的参与兴趣,但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设计富有趣味的观察形式。观察的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筛选时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把握好学生的观察兴趣,这样才能进行针对性设计。如游戏性观察、竞赛性观察、操作性观察、实验性观察等,都是较为新颖的观察形式,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做好匹配设计,以顺利激发学生的观察思维。

例如,教学《运动的快慢》一课时,教师可先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对运动速度的快慢有直观的认识。随后,教师设计了行走的测速活动,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测出组内每个成员匀速步行10米的时间,并计算出各自的行走速度,根据速度快慢的顺序排列出来。学生进入实际操作环节,教师深入学生之中,观察学生的测量和计算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都能集中精力进行观察和测量,进而对运动快慢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上述教学,教师通过行走的测速活动为学生创造观察机会,由于学生对此类观察活动有较高的接受度,所以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运动中展开观察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观察体验。

三、传授观察方法,提高生本观察能力

部分学生的观察方法运用不到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传授观察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提高生本观察能力。

1.对比观察法

在具体设计和组织观察活动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当前的学法积累做出对应的教学设计。如对比观察法是比较常见的观察方法,教师要深入分析具体的观察内容,以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教师及时给予观察方法的提示,不仅能提高观察活动的效率,还可以让学生积累观察方法,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例如,教学《摆》一课时,教师拿出一个摆钟,要求学生观察:“这是一个摆钟,请大家认真观察钟摆的摆动情况,说说有哪些发现。”学生开始观察摆钟,发现钟摆摆动的速度是不变的,钟摆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随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给出的材料自行设计与制作一个摆钟,并观察自己设计与制作的摆钟和教师展示的摆钟有什么异同。学生开始设计与制作摆钟,并进行对比、观察与交流等活动。有的学习小组重点观察摆的幅度,发现自制的钟摆的运动速度与其摆长有关——摆越长,运动速度越快。教师肯定学生的观察发现,并提示学生对摆的角度和摆的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学生继续行动起来,课堂研究氛围逐渐高涨。以上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总结并展示观察的发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掌握了观察方法,又提升了观察能力。

2.结果分析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观察方法,还要给予适当的观察提示,引导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及时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获得好的观察效果。学生从观察中获得的信息比较零散,需要进行整合处理,教师适时给出方法指导,能够让学生对直观的观察结果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让学生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分析,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的观察感悟,自然建立观察认知体系。

例如,教学《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拿出直尺,放在桌沿上,用手用力压直尺,当直尺发生形状改变时便松开手,观察直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并思考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践,很快有了新发现: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当撤销受力时,物体会自然恢复形状,这是由弹力的性质决定的。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对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理性分析,使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更为深刻。

四、延伸观察实践,培养生本观察习惯

观察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环境进行科学评估,设计更多具有延伸性、拓展性的观察任务,促使学生自觉地进入观察学习活动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1.对接生活观察

科学现象随处可见,生活中的观察契机数不胜数。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精选生活观察内容,并寻找适合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触动,让学生在观察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例如,教学《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观察,找到生活中减少或增加摩擦力的例子,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对这个观察任务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响应并投身实践。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呈现的观察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学生说:“生活中有很多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如我们常玩的滑梯,需要减少摩擦力,才能确保我们顺利滑下去。”有的学生说:“生活中增加摩擦力的例子也有很多,如我们穿的鞋子的底面有不少花纹,就是为了增加摩擦力、防止摔跤用的;瓶盖上的条纹也是为了增加摩擦力而设计的。”教师对学生展示的观察结果给予积极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摩擦力的应用价值进行总结,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2.突出实践观察

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有限,自然存在一些学习的短板。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观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思维活动,促进观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大多是无意识的,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或者设计观察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学习。

例如,教学《小车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车辆的运动情况,并做出观察猜想:“车辆的运动有快有慢,其制约因素有哪些呢?”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活动,搜集相关的信息。在课堂汇报环节,很多学生都能够清晰地表述观察结果:“车辆之所以会运动,是因为有动力的支持,而且动力有大有小,动力越大,车的速度就越快。车辆的载重也是车辆速度的制约因素,载重越大的车,车辆运动的速度也会慢一些。”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所得,组织开展小车运动实验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以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在观察内容的选择、观察形式的创新、组织观察活动、评价观察效果等环节做出积极探索,能够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课程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观察学习,能够快速形成信息回馈,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科学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旭.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68.

[2] 崔超.小学科学低年级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12-314.

[3] 邹安明.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8):93-94.

(责编 韦於坊 杜 华)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