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莉 田菁
[摘 要]诗歌是文学殿堂中的璀璨明珠。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诗之美、体验诗之乐、探索诗之趣,对滋养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诵读、赏析、临创等策略,由易入难地引导学生学习儿童诗,探寻诗歌之美,找寻诗歌的奥妙,启发学生的诗意,激发他们发掘诗性生活的乐趣,为学生点一盏诗歌明灯,照亮他们的诗歌创作之路。
[关键词]儿童诗;诗趣;诗歌创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31-0081-03
诗歌,是文学殿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经典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流传千古。传诵经典诗歌已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人诵读经典,赋予诗歌时代的韵味。儿童诗作为因儿童群体而诞生的诗歌,和小学课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诗之美、体验诗之乐、探索诗之趣,对滋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诵读,探寻诗歌之美
诵读是体会诗歌情感的有效方式。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指出:“情感的最直接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诵读诗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节奏,通过拍手、跺脚等肢体语言附和诵读,通过声音节奏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在课前增设经典诵读环节,选取篇幅短小、节奏鲜明的儿童诗让学生进行诵读,以此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并探寻诗歌之美。
(一)巧读诗歌,感受诗之美
1.感受音韵之美
教师可选择韵律感强的儿童诗,让学生以对诗的形式进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与和谐的韵脚,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例如,可选取刘崇善的《写给太阳的詩》进行对诗朗诵活动:
“鱼儿跃出水面/沐浴金色的阳光/一刹那/给太阳/写下了短促的诗行//鸟儿在天空飞/犹如闪电一样/那身影/给太阳/增添了闪光的篇章//花儿含苞吐蕾/在阳光下竞相开放/那芬芳/给太阳/呈现的诗句晶莹透亮”
2.感受节奏之美
教师可选择节奏感强的儿童诗,让学生以男女生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诵,再配上动作和表情,以及节奏适当的配乐,便于学生找到诵读的节奏,感受诗歌的节奏之美。例如,可选取刘饶民的《问大海》开展男女生问答朗诵活动:
“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蓝/大海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咸/大海笑着来回答/渔民叔叔流了汗”
3.感受意境之美
教师可选择意境优美的儿童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舒缓的语言。学生轻轻诵读时仿佛踏歌而来,充满了感染力。例如,可选取陈顺雪的《花篮》进行配乐诵读:
“用嫩嫩的柳条/用含苞的野花/编织成一个花篮/我要把开冻的河水/芬芳的绿林/装在里面/即使冬天来到/篮子里的春天也会盛开”
4.感受形式之美
教师可选择结构工整的儿童诗让学生进行朗读。结构工整的诗歌多运用反复或排比的手法,学生通过分组诵读可以很好地把握诗歌的结构形式,感受有规律的反复产生的形式之美。例如,可选取刘上丽的《世上的孩子有多少》进行朗诵:
“世上的孩子有多少/确切的数字无法知道//假如/世上的孩子一块儿叫/吓得雷公悄悄地溜掉//假如/世上的孩子一块儿笑/群山轰隆一块被震倒//假如/世上的孩子一块儿哭/高山一下子变成海岛//世上的孩子有多少/不用计算你也该知道”
学生通过多样的方式反复朗诵诗歌,能够充分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意境之美、形式之美,从而体会到阅读诗歌的乐趣,对诗歌的韵律和形式产生新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二)巧分小组,探索诗之趣
在学生初步感受儿童诗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基于趣味相投和和而不同的原则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探索儿童诗的乐趣。
1.找诗寻乐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小组成员都喜欢的诗歌,在课前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找的诗歌各具特色,如有卞之琳充满哲理的《断章》,有顾城温馨明丽的《安慰》,有曾妙容童趣满满的《老祖母的牙齿》。在《老祖母的牙齿》中,“风儿更顽皮/在那山洞里钻来钻去/嘘!嘘!嘘!/老祖母的话半天才说一句/去!去!去!”等内容,含有有趣的拟声词,让学生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笑声不断,这说明学生体会到了诗歌的乐趣。
2.展示秀乐
儿童诗不仅是学生欣赏的对象,还可以是学生想象表演的素材。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各学习小组所选诗歌的特点,引导各学习小组分别进行合作展示:第一组,借助快板等工具,配合肢体语言,进行有节奏的诵读;第二组,在背景音乐中深情朗诵;第三组,通过唱的形式来展示《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诗;第四组,通过情景剧的方式表演出《竹林奇遇》中男孩的诚实以及孩子美好善良的品质。
在这一吟一唱中,学生能够感受并发现儿童诗之美,也体会到了学习儿童诗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赏析,找寻诗歌奥秘
优秀的儿童诗具备结构清晰、音韵和谐、富含想象等特点。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更要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引导学生探寻诗歌的创作规律。
(一)辨结构:结构相似,层次分明
诗歌是有节奏的语言,相似的句式会反复地出现,让诗歌层次分明、结构张弛有序。赏析诗歌的第一环节便是分辨结构。很多儿童诗具有相似的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读、对比读,从中体会诗歌的韵律,发现诗歌层次结构的内在规律。例如,可选取《雨是个音乐家》一诗,引导学生辨析诗歌结构:
“雨是个音乐家/她会唱歌给每一户人家/歌声悠扬回荡/荡进人们心灵的家/哗啦哗啦——//雨在溪流里歌唱/脚尖在溪流上轻点/溪流的笑容随波荡漾/滴滴答答——//雨在窗户上清唱/她正哼着春天的旋律/与窗旁的孩子玩耍/淅沥淅沥——//雨在树林边舞边唱/被她摸过的花草摇摆脑袋/发芽的小苗伴着旋律成长/看啊——//雨不歌唱了/她已睡在月亮的摇篮/进入孩子的梦乡”
(二)习措辞:善用修辞,灵动活泼
儿童诗的语言大多灵动活泼,奇特的比喻、鲜活的拟人、整齐的反复、有趣的顶针等修辞的运用,往往是儿童诗的语言特点。学习儿童诗的修辞手法,能够让学生从儿童的内心视角出发解读万物。例如,普通的日升月落等自然现象,在儿童眼里就会变成“星星困顿地眨眼,黑夜妈妈哼着催眠曲为它哄睡。白昼来临,是黑夜妈妈换了身衣服,疼爱地把大宝——太阳搂在了怀里”。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为诗歌注入童心基因。
(三)诗生活:记录细节,意趣盎然
儿童是诗意生活的守护者,生活中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创作灵感的来源。用诗意的眼睛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才能在诗歌中呈现出有声有色的趣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奇妙的想象、特有的视角,将生活体验转化为意趣盎然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敏锐的感官及情绪,让学生通过赏析儿童诗中的细节,学会在生活中提炼诗意、展现诗性,为生活增添几分诗趣。
三、临创,放飞诗趣童心
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学生的这种诗性品质,在对诗歌的诵读、赏析中实现内化提升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创作,把自身的沉淀表达出来。教师可在尊重学生喜好的基础上,采用“班级—小组—个人”的模式开展诗歌创作活动,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实现全员参与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诗歌的乐趣。
(一)动员全班,以合作仿写构建快乐课堂
例如,高洪波的《我想》一诗,用相似的结构,先写我想变成什么,再写我要干什么,最后写这样做的结果。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对诗歌的层次和创作方法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此为基础,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诗歌的仿写活动:“你们有什么奇特的想法吗?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全班合作写一首属于我们的《我想》吧。”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较为活躍的学生立刻有了自己的《我想》:“我想把耳朵/装在钢琴上/黑白的琴键/跳跃的手指/弹啊/弹/弹出动人的乐曲。”在这个学生的引领下,其他学生也开始表达他们的《我想》:“我想把小嘴安在嫩叶上/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满满的氧气/呼啊/呼/带给人们清新的空气。”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找到了贴切的词句,仿写出了全新的《我想》。
(二)小组合作,以协力创作构建诗意课堂
儿童是富有想象力的群体。在诗歌创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勇敢表达:“你们还有哪些奇妙的想象呢?让我们进入到想象的世界,在里面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吧!”教师可向学生明确诗歌创作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诗歌框架,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诗歌。在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各组员挖掘生活细节,充分运用修辞手法,巧妙组织语言,一首首儿童诗便初具雏形。学生成就感满满,兴趣盎然。这首《奇妙的幻想》便是学生小组合作创作的佳作: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它们如天马行空一般/无边无际//我们曾经幻想/自己是一朵白云/可以为蓝天装扮色彩/也可以为大地带来雨露//我们曾经幻想/自己是一缕清风/可以为大地吹走燥热/也可以为人们拂去阴霾//我们曾经幻想/自己是一条溪流/可以在山间奔跑跳跃/也可以为人们送去甘凉//但我们现在最大的幻想/是化作一个精灵/抹除周末的作业/好一起纵情狂欢//啊/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正是这些奇妙的幻想/带给我们美好的童年”
从天空到大地,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事物有序地描绘下来,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结尾时笔锋一转,转到学生当下最迫切的愿望——抹除周末作业、尽情玩耍,虽知不可能,但依旧心存幻想。这样描写,孩童的俏皮跃然纸上。
(三)捕捉诗意,以个人创写构建诗趣课堂
当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克服了创作的恐惧后,写诗的种子便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只要契机适合,就能发芽、开花、结果。因此,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盎然的诗意,激发他们挖掘诗性生活的乐趣,鼓励他们尝试进行个人诗歌创作。
1.在自然中捕捉诗意
生活中,一景一物都可以带来创作诗歌的灵感。在诗歌创作教学中,教师可选取恰当的时机,以学生对自然的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自然中捕捉诗意。例如,一个夏日午后,一场雷暴将至,教室外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学生格外兴奋,教师可借此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创作主题诗。有一个学生在自然现象的感染下,写出了这样一首小诗:
致闪电
我喜欢你们/白色的外衣/黑色的帽子/虽然每次到来都惊天动地/可我还是喜欢你们//如果我到你们的王国/一定让你们/不乱发脾气/田园建筑都不能劈/还要教会你们/为人类造福//我还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很友好的朋友/它的名字叫避雷针/你们可以尽情劈它/它绝对不会生气
2.在玩耍中捕捉诗意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这也可以作为诗意灵感的来源。教师可利用秋游等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例如,一个学生在游乐场中获得写诗的灵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尖叫声在哪里
尖叫声,在哪里?/在惊险的过山车里/尖叫声,在哪里?/在刺激的跳楼机里/打开你们的嘴/叫出来吧!/打开你们的心/吼出来吧!/让我听到你们的/尖叫声!/让我感受到你们/发自内心的快乐!
3.在声音中捕捉诗意
校园内,有写字的沙沙声、有孩童的嬉笑声、有鸟儿的欢叫声……声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儿童的眼中,生活中的每个声音都可以是有趣的、充满诗意的。在《爸爸的鼾声》一诗的启发下,学生特别留心生活中的声音,写了不少有趣的小诗:
蚊子的声音
蚊子的声音/就像没有信号的电视/让我想起/今天是阴天/信号不佳/嗡嗡嗡,嗡嗡嗡/啪啪,啪啪/忽然/嗡嗡声消失了/大概是电视关机了
4.在思考中捕捉诗意
临近期末,学习越来越紧张,学生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但又希望时间赶快过去,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诗意。学生由此写出一首小诗:
行走的时间
滴答,滴答,滴答/秒针,分针,时针/在同一个时钟里转动/秒针,走啊走/是一个年轻活泼的少年/分针,走啊走/是一位稳重的中年人/时针,走啊走/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青春年华/请不要输给行走的时间
儿童诗明丽、灵动,散发着天真烂漫的气息,是孩子自己的诗。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学习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写诗兴趣,让他们走进诗意盎然的世界。点一盏诗歌明灯,照亮学生的诗歌创作之路。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