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杰 薛乐平 范丹丹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是药品固有属性。一般来说,所有的药品都会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作用与青壮年有很大差异。加之老年人常常同时患多种疾病,会合用多种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相应增高。鉴于此,在给老年患者用药时需要格外小心,要坚持正确的用药方法,制订正确的用药计划,这样才可以让老年人的用药与治疗都更加安全、合理。
老年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常常因用药不规范或不科学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下列5种最为常见:
1.过敏反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和免疫系统出现较大变化,在服用药物期间极易被一些药品或者其代谢物所干扰,从而产生全身性过敏反应。一些老年人多病缠身,服用药品种类较多,从而导致药物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最经常发生的药物过敏反应主要有发热、皮炎、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2.精神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最易受药物作用的影响。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可引起精神错乱、抑郁和痴呆等。如吩噻嗪类、洋地黄、降压药和吲哚美辛等可引起老年抑郁症;中枢抗胆碱药安坦,可致精神错乱;老年痴呆患者使用中枢抗胆碱药、左旋多巴或金刚烷胺,可加重痴呆症状。
3.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又称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没有年轻人灵敏,压力感受器发生功能障碍,即使没有药物的影响,也会因为体位的突然改变而产生头晕。使用降压药、三环抗抑郁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时,尤其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在使用这些药时需特别注意。
4.胃肠道受损。老年患者由于胃腸道黏膜细胞减少,以及血流量减少等,其胃肠道功能减弱,因而药物更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
5.肝肾功能损害。老年人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各器官功能生理性减退,肝脏、肾脏等器官血流量减少,代谢速率减缓,部分需经过肝脏转运、肾脏排泄的药物将给肝肾造成负担,进而发生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损害。
大部分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想要有效规避药物使用不良反应,需要科学用药。因此,老年人用药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合理选择药物。在指导老年人用药时,需要结合其生理特点、药物不良反应、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合理选择使用的药物,尽可能减少药的种类,明确用药指征,使药物在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也能保证安全性。
2.剂量适当。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器官机能的减弱,过量使用药物难以完全排除,长期积累老年人身体内会存留毒素。因此,在考虑药物剂量时应该依据老年人体质状况、病情、身体器官功能等综合比较做到给药个体化。
3.按时用药。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应全面分析其身体吸收情况及药效周期,合理地计划好用药时间,使药物能够很好的被吸收并发挥药效。
4.合理的联合用药。老年人使用的药物种类比较多,联合用药时需合理,要有针对性地少而精地用药,尽可能减少药物品种,降低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