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璇
近日有报道,江苏某校五年级学生罗幸烜在出去游玩时,碰到一老人突发疾病昏倒路边。看到有人正在施救,但手法有误,由于在校期间学过急救技能,罗幸烜让大家散开透气,同时给老人做心肺复苏。最终,老人逐渐苏醒过来,事后委托朋友给罗幸烜送来锦旗。罗幸烜说,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将来会帮助更多的人。
借着这条新闻,笔者想对大家说:如果人人都能掌握一些急救知识,第一时间对有需要的人展开有效的心肺复苏,很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
如今,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心脏骤停越发多见。对于成年人来说,因压力过大以及生活习惯不健康而发生猝死的情况开始增多;对于青少年以及幼儿而言,因溺水而发生心脏停搏的情况也较为多见。在出现心脏停搏时,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就会导致人全身的组织与器官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在短时间内对重要器官以及脑部造成严重的损伤。如能在短时间内对出现心搏骤停的人进行心肺复苏,就有“唤起”其自主心跳和呼吸的可能性,为专业医护人员的抢救争取宝贵时间,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心脏骤停的死亡风险。而现阶段,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我国部分人群对心肺复苏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只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进行相关操作,在遇到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时,往往因缺少急救常识、操作不规范,没能阻止一场悲剧的发生。因此,我们人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这一项可以保命的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而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发生了心脏骤停,需要立即展开心肺复苏呢?在日常生活当中,看见身边的人突然出现倒地、意识不清等情况时,首先要双手轻拍其肩膀,并在其耳侧呼唤,看是否有反应;若患者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可用两三根手指按压患者的颈动脉,若没有脉动,说明心脏骤停,需要马上开始心肺复苏。具体方法为: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者坚硬的木板上,头部与躯干处在同一平面;施救者交叠双手,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并有节奏地按压患者的胸骨下三分之一处30次,然后接人工呼吸2次。人工呼吸時,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吹气的量,只需按照平时呼吸的量即可;每次吹气,大约持续1秒;吹气时,看到患者胸腹部有微微起伏即可。接着按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频率持续施救,直到患者醒来或120人员到来。其间如果有人找来自动体外除颤仪,可以按操作提示对患者展开除颤。
心肺复苏还可用于溺水、雷电击、低温者的急救,但对于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有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则不适用。对溺水、低温、电击或雷击者施用时,要适当调整方法,比如:对溺水者,只需适当清除其口中可视的异物,无须常规倒空其呼吸道中液体即可开展人工通气;对遭受雷、电击者实施心肺复苏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对还未出现心脏呼吸骤停的低温者,急救重点是复温,?一旦出现心脏呼吸骤停,要边展开心肺复苏边复温。
总之,我们应该弘扬“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新风尚,积极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在身边至亲或陌生人忽然倒下时,及时施与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