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
2017年“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85%以上的中国人有过肠胃问题;另据《2019年中国胃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1.2亿肠胃病患者。可见,胃病已经成为影响国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胃病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易被忽视的特点,若不及时就医治疗,部分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也可转化为肿瘤。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胃健康,重视对胃部疾病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胃是上腹部的空腔器官,由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组成,其中贲门与食管相接,幽门与十二指肠连接。胃壁共分5层:内层又叫黏膜层,内层腺体分泌的黏液能帮助消化食物,大部分胃癌始于这一层;黏膜下层是对内层起支撑作用的组织;肌层可通过肌肉组织收缩而混合和搅碎食物;黏膜下层是对外层起支撑作用的组织;胃的最外一层叫浆膜层,它主要起固定作用。
胃主要有5大功能:第一是接收,也就是食物经过口腔、食管进入胃内;第二是储存,胃是一个舒缩性很强的器官,当食物进入胃内胃壁随之扩展,以适应容纳食物的需要;第三是分泌功能,胃可分泌胃液,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黏液等,每一种成分都有自己的功能;第四就是消化功能,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作用能够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而且还能杀灭食物中的细菌等微生物;第五个功能就是运输和排空,胃蠕动可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将食物“处理”成半液状的食糜,然后由胃窦送入十二指肠,如此完成胃的最后一项工作。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可容纳1~2升食物,排空时间为4~6小时。生活中的很多不良习惯,如暴饮暴食、进食不规律、嗜食厚味、长期吸烟酗酒等,会增加胃的负担,延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使其不堪重负而发生疾病。除此之外,细菌感染、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其他疾病及长期服用药物等也会伤害我们的胃。
临床常见的胃病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疾病包括胃炎(胃炎又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药物相关性胃黏膜损伤、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其核心症状主要为胃痛、烧心、反酸、腹泻、便秘等;恶性疾病主要包括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
临床观察发现,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及年龄40岁以上者为胃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建议这部分人群如果存在长期胃部不适,如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要及时就医,必要时行胃镜检查以及早发现健康隐患。
早期胃癌可能并无症状,只是黏膜轻度隆起或者凹陷,色泽轻度改变,通过内镜下活检才能发现。一旦出现胃癌的典型症状,包括上腹持续性疼痛、消瘦、乏力、黑便、贫血等症状,提示疾病不处于早期,预后较差。所以临床也建议40岁以上患者每5年做1次胃镜检查。
普通胃镜检查,需要以插管方式进行,但因易引起咽喉反射、呛咳等不适反应而不易被接受,特别是咽喉部比较敏感的人群,即便是静脉麻醉的无痛胃镜,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耐受问题。这部分人群可进行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只需吞服一颗小胶囊便可行胃部检查(待检查完成后,会随肠道蠕动排出体外)。胶囊胃镜对胃部疾病的检查准确性与传统胃镜高度一致,特点是不插管不麻醉,无痛无创,更能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胃病的治疗需要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比如,很多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我国是幽门螺杆菌高发区,所以患有胃病的人应当先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根治,这就属于对因治疗。有些胃病是因胃功能障碍引发,这时就需要对症治疗,如经常有反酸症状可以服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可以服用多潘立酮等胃动力药。
而有些胃病,就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祛除病因,改善症状。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溃疡巨大、具有恶变倾向,就需要手术治疗;胃内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等,如果超过一定的大小,生长迅速,会发生癌变,应及时手术切除;胃的良恶性肿瘤,除了手术治疗,还要视情况行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严重的幽门梗阻,需要行手术治疗以改善癥状,如胃大部切除术、幽门成形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胃窦血管扩张会导致胃内出血,也要及早行切除手术。
既然胃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那么,要想远离胃病的侵扰,就要从生活细节入手,特别是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自然新鲜的食品 忌暴饮暴食,少吃加工食品,特别是添加了较多盐、糖、脂肪酸、添加剂的各种休闲零食。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是我国胃癌高发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征,因此,平时应该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饮食清淡 避免过冷、过热、过辣、有刺激性的油炸熏制腌制食品。我们的肠胃很脆弱,长期承受这些刺激容易因此发生损伤。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腌制食品、发霉的食物中含有亚硝胺类和真菌毒素,要避免食用。
细嚼慢咽 除了选择易消化的食物,还要充分咀嚼才能下咽,否则大块的食物进入胃里,会增加肠胃的负担。
减轻压力 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抑郁等持续过度,都会对胃溃疡的发生和复发起到促进作用。过大的压力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使黏膜修复能力下降。长期的不良情绪也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胃肠道感染的风险。因此,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注意保暖 秋冬季节,要适时增减衣物,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些热水,少吃冷食。
不要酗酒 酒精的刺激性较强,经常酗酒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害,患有胃病的朋友大量酗酒容易让胃病加重,甚至还会诱发胃癌的出现。
合理用药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可能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所以,一些因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者,最好同时服胃黏膜保护药。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一些其他系统的疾病,比如心功能不全、门静脉高压等,也可以引起胃黏膜淤血、缺氧,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预防胃病也有一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