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
两代人对自身生命的体验不同,自然对人生进程的理解也不同。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更加理解母亲的焦虑。
年龄在五六十岁的这代人,人生已经迫近夕阳之时,希望看到自己的下一代有个稳定幸福的家,有自己的后代,这样才合乎“阖家幸福”“子孙满堂”的中华传统美好愿景。所以,子女在二十几岁后,他们便开始不停地催促孩子赶紧找对象。
王娜大姐家的闺女年过三十,一直单身,她每天千方百计地琢磨女儿的婚事。“我就弄不懂了,我闺女皮肤白净、个子高挑、相貌出众、工作出色,怎么会没对象呢?”看看邻居家跟女儿同岁的楠楠,相貌、薪水、学历样样皆落下风,可人家孩子都3岁了!老母亲的好胜心如火苗一般蹿起来,她开始不停地催促、打探、张罗。最后女儿干脆出去租房住了:“我们85后的婚姻大事要自己做主!别人无权干涉,即便是父母!”
“当妈的怕她将来孤单,希望她能有一份幸福的亲密关系,哪儿来这么强烈的敌对情绪呢?打探她的事怎么就成了冒犯隐私呢?”
有时候,对儿女的学业、情感、生活“手伸得太长”,其实否定了一个事实:儿女是独立的个体,与母亲不是从属关系,拥有自己的决定权和隐私权。王娜想事事过问、时时掌控,其行为必然招致反感。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在潜意识中划出一条不能逾越的、互相尊重的紅线。
经营亲密关系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到底什么样的亲密关系才是幸福的?两代人对此的认知是不一致的,矛盾也由此产生。该如何避免这场“50+”和“30+”之间的冲突呢?
母亲要对儿女的价值取向了然于心,绝不能理所当然地代入自己的价值观。母亲还要真心实意地提醒儿女,自己的所想所为是出于担心,不要过于计较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和孩子深入沟通,了解儿女择偶看重的方面:有趣还是有钱?有爱还是有权?时常聊天可以帮儿女拨开心中的云雾,找对象也自然更精准,同时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看法,这样的做法比催促、逼迫更有效。
儿女要看到父母催婚背后是对自身生命的焦虑。步入50岁之后,生命的飞逝对父母而言,感受是一天比一天真切、残酷。父母常视儿女为生命的延续,儿女没有完成婚姻大事,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生命不圆满,怎会不焦虑紧张呢?
所以在这场“争端”中,儿女要多多理解父母。其实,正在老去的父母很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自然理解不了年轻人注重体验、不愿将就的观念。比如王娜大姐,年轻时除了工作,心思全扑在一家老小上,没有时间留给自己,没有机会见识世界,因此无法与女儿的想法达成一致。但前卫的思想潮流无法替代朴实的疼爱,年轻一代应该学会“拨云见日”,从父母固执甚至激烈的言行中看到他们心底最深的爱与担忧,而不是沉默以对甚至粗暴对抗。同时,儿女可以“主动出击”,帮父母报名老年大学、老年兴趣小组,或者给父母和他们的朋友定制一次小型出游计划,也可以有效分散催婚压力。
孩子需要被理解,父母也需要被体谅。无论如何,在婚姻这件大事上,两代人都不该逼迫对方从己所愿,这样的做法会使整个家庭分崩离析。儿女要允许母亲因不解而焦虑,母亲要理解儿女因不急而挑剔,给彼此成长和沟通的空间。